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童星实验小学 薛 敏
德国教育家第其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哪?那就是赞赏。所谓赞赏即表扬。老师通过语言、眼神、体态语等对学生好的方面进行表扬。在课堂教育中的表扬,其目地是让孩子感觉到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激起学生的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总之,赞赏的最终目的还是为课堂教学做铺垫。
欣赏别人是一种气度,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慧,一种境界。认可、赞美和鼓励能使白痴变天才;否定,批评和讽刺可使天才变白痴。由此可见,赞赏在我们教学中是多莫的重要啊!
每个孩子都是遗落人间的天使,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有的热爱劳动,有的助人为乐,有的思维敏捷。有的思维开阔而有的字迹工整,有的踏实认真而有的从不迟到早退。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待孩子们身上的发光点,去褒奖这些优点,让学生对你充满好感,从而愿意朝你说的方向去努力。让优点带动表现平平的方面甚至缺点,从而做到以点代线甚至是面。
我们班有一位同学A,她活波可爱,语数成绩都非常优异,但就是在我的英语课上表现平平,甚至可以说是很不积极,而且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平时考试也就是30到40分之间。课后我专门找她聊天并很诧异的对他说:“听说你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很好并且在语数课堂上表现也特别好。你从不认真学英语都能考30、40分,如果你稍微在英语上用点心的话一定能考到80分。”后来有一天我发现我考的单词她竟然基本上都对了(她的单词从来不记),我当时就在课堂说:“哇,你简直太棒了!你竟然把单词基本上都记住了。”并且其他同学也都不约而同的给她鼓掌表示祝贺。下课后她竟然很兴奋的跑的我面前说:“老师,我是不是有进步啊?”我说:“是呀,你要继续努力,老师很期待你以后的表现哦!”她感受到了我的关注并初次体验到了英语进步成就感,在后来的课堂上她都很认真并积极的回答问题。月考时竟然真的考到了80分,甚至在几个月后的期末考试时得了满分。由此可见,赞赏是一种肥料可以使学生学习更有动力和兴趣。
表扬对优等生来说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就是雪中送炭。每个人都喜欢听赞赏的话语,并且其对学困生来说尤为重要。记得有人以前给我说过,每个人在潜意识里愿意把精力放在可以进步并超越别人的某个方面。因为那样可以得到别人的称赞。而对他不擅长的某个方面,他会有意或无意的忽视。
去年我代6年级的两个班。他们是快班,一个是慢班。慢班的英语成绩都不是很好,但他们有的人数学成绩却经常在年级考试中名列前茅。但英语与语文却只能考30、40分。有的人各科成绩平平,成绩都在70分左右。面对这样一个班,我的首要任务是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戴有色眼镜去看他们,对他们是一视同仁的。再就是让他们对自己重拾信心。所以我进班的第一课就是让学生放下对我的戒备,让他们感受到平等。而我对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管你以前是100分还是20分,这对我毫无意义,因为它只能成为历史。我不怕你的基础差,不怕你笨,就怕你不想当好学生。”
这些学生基础本来就不好,而且经过三年的时间让他们对英语已经没有任何兴趣,甚至是讨厌英语。我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把他们分为了三类:70分巩固继而拔高(要求背单词与课文,默写重点句型);50分左右的背单词并记句型,尽量背课文;30分左右的背单词,尽量记重点句型。只要他动起来,比以前有进步,哪怕以前一节课一个单词都不记,但现在可以记两三个单词都值得表扬。用表扬的方法让他们对自己慢慢的认可。就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一个30分的学生竟然得了89分。当他站到讲台上拿着我授予他的进步奖时,他和我都流下了泪水,而全班同学都为他的努力与进步而鼓掌。实际上一时的分数并不能代表什莫,但是我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肯定再不会对英语避之如虎。
而过多的赞赏就会失去其意义。比如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人,她见到男的会说:“你真帅!”见到女的会说:“你真漂亮!”会让人感觉他的赞赏毫无价值,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类似赞美,换句话说就是习以为常。
在大家鼓吹赞赏教育的同时,“不”在课堂上已经绝迹,它让我们进入到了一个误区,过分“尊重”学生错误的言行,造就学生自信满满。更有甚者被表扬惯了,偶尔批评一两句她就受不了了,跳楼了。“不”更加成为了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当孩子进步时就需要用赞赏来给与肯定。相反,当他做了错事或做的不好时就需要指出错误。如果学生不犯错,那他还是学生吗?但作为老师如何有技巧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出并监督其改正是非常重要的。成功有效的,具有激励性的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人终身受用。相反,伤人自尊的批评会使人一蹶不振,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更严重的会“破罐子破摔”。
总之,就像前苏联教育学家连柯所说:“教育是一种最辩证,最灵活的科学,也是最复杂的艺术。”它就要求我们老师一定得把“赞赏与批评”在我们日常教学中适当的运用,才可以为我们祖国灌溉出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