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协调研究综述
——以云南为研究重点

2016-03-13 19:12:25赵志
大理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云南省区域经济

赵志

(大理大学,云南大理 671003)



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协调研究综述
——以云南为研究重点

赵志

(大理大学,云南大理671003)

国外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以及高等教育对当地经济影响的研究较为深入,形成了较成熟的理论。国内不乏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高等教育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但理论与实践研究还有欠缺,大都只是通过实证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我国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不协调的原因在于缺乏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协调的战略研究,及其系统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

高等教育发展;经济增长;地区协调;文献综述

[DOI]10.3969∕j.issn.1672-2345.2016.01.005

一、国外文献综述

(一)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的研究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把人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视为生产要素和国民财富的主要内容〔1〕。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其代表作中,明确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2〕。罗默以及卢卡斯提出的新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而是经济系统内生增长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内生的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3-4〕。通过接受教育和各种培训获得技术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明确了教育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影响经济增长的内部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是生产要素的供给,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这些要素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潜力的基本指标。而劳动力和技术都凝聚着教育因子。因此,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契合度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不断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水平等。在巴罗的模型中,把人力资本作为独立的投入要素引入总量生产函数。结果表明,通过教育即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提高总产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5〕。进而解释了经济增长核算的“余值之谜”〔6〕。此外,教育具有很大的外部性,人力资本的积累对吸引物质资本和促进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7〕。初始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8〕。Mark Bils和Peter J.Klenow经过研究指出,1960年至1990年美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经济增长对教育的影响。教育要素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总额的影响不超过1∕3;而经济对教育增长的影响超过了1∕2〔9〕。Blankenau等研究了公立学校、大学补助和经济增长,结论是当政府对大学的学费补助达到一个较大的份额时,增加教育投入将促进经济增长〔10〕。Bowman等探讨知识储备在发展中国家教育公平和经济高速增长的作用,指出初期的教育不公平导致将来的经济增长放缓〔11〕。Linda Yueh研究了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12〕,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大约有1∕4是人力资本所创造的,还有1∕4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同时指出,为了实现今后30年经济持续增长,中国除了依靠提升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之外,还需要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实现经济再平衡。

(二)高等教育对当地经济影响的研究

美国有学者提出高等教育为所在地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投资高等教育能拓展地区经济基础建设〔13〕。通过建立两个地区的增长模型,测算内生人力资本,结果显示高等教育的回报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14〕。还有学者研究了新泽西州的社区学院对当地经济的直接影响〔15〕。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大学科技园区、世界著名的高科技中心“硅谷”,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大工业园区,美国北部北卡罗纳的“科技研究三角园区”,卡内基·梅隆大学在匹兹堡的高新技术和知识创新为主的支柱产业群等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对公立大学的拨款,常常基于高等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葛守勤等介绍了美国州立大学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社区发展服务的传统与进展情况〔16〕。麻省理工学院是如何从一所赠地学院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创业型大学模式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研究与创业融为一体及其新型师生关系、新型文化价值观,以及“大学—产业”“大学—政府”的新型关系模式〔17〕。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有学者提出高等教育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18〕。但是也有学者指出,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强最富有的大学成为了捕食者,掠夺着不是那么强大的公立大学最好的师资和生源,左右着联邦科研和财政政策,形成了富者愈富、穷者消失的局面〔19〕。今天的美国大学生并没有学到他们应该学到的知识〔20〕。乔治·凯勒详细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大变革的性质、范围和原因,阐述了战略规划对大学应对新的挑战的重大意义及其对教师、董事和校长的重大影响〔21〕。Salmi认为,对于许多国家来讲,现实的策略是发展地方大学,以满足本国学生与本土经济对多样化学习与培训的需求,同时把目标主要定位在有效实现高等教育并且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而不是定位在宏大的世界一流的梦想之上〔22〕。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一)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20世纪末就有学者指出应当控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要与地区经济协调〔23〕。潘懋元认为产学研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24〕。王保华等指出,发展地方经济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需要以地方经济实力为基础〔25〕。张振助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宏观环境、基本模式以及非均衡状况,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策略〔26〕。贾彦东等对全国31个省份的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地区教育发展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的过程不协调〔27〕。范明提出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28〕。孙希波通过构建黑龙江省非线性动态经济系统最优增长模型,得出最优轨道上各部门总产出与增加值〔29〕。张铭钟总结了西北五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模式〔30〕。张苏从宏观和微观分析建立了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理论模型〔31〕。张文耀研究了高等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32〕。夏焰等测算了2001年至2010年全国31个省份高教经费支出的收敛与空间依赖效应〔33〕。林勇认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内在统一的全面协调〔34〕。周异决等探究了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35〕。严汉平认为通过发展高等教育,对提升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以及改善经济关系方面有着积极作用〔36〕。贾彦东等提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表现为三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发展推进,即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投入,投入的不断增加提升了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27〕。王锡朝构建了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评价模型〔37〕。解垩构建了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借助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研究高校对经济增长的独立贡献,得出高等教育对经济贡献率的均值是0.13%〔38〕。

(二)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谭崇台指出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我国大学是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学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也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而这种教育体制并不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不应该按照国际学术标准而应该按照对国家经济的贡献来衡量大学教育的成就。他提出应该创建和发展适合当地需求的技术学校和成人教育机构〔39〕。杨泉明总结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显著成就和基本经验〔40〕。房剑森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包括规模扩大、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效率增进和适应性增强五个内涵指标〔41〕。肖华茵等针对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借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改进江西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42〕。赵炳坤探讨了高等教育的资源、需求、投入、产出、规模、质量、效益等问题〔43〕。张有声提出创建一个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自主办学模式,以实现高等教育社会性、经济性和教育性的全面协调发展〔44〕。张婕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发展的现状,以及我国地方高校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出了地方高校发展的政策与建议〔45〕。周清明从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大学治理结构以及内部管理制度探讨了地方高校的创新和发展〔46〕。梅友松等探讨了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管理体制与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学科建设机制和发展保障机制〔47〕。赵长城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分析了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地方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以及高等教育成本核算、高等教育效益评价〔48〕。陈阳等研究了地方普通高校的债务问题、技术转移问题、学分制改革问题、图书馆竞争力问题、信息化建设、内部管理体制变革和未来发展的意识培养〔49〕。崔玉平等分析研究了江苏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对短期经济增长的效应〔50〕。刘宁从大学园区等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51〕。袁锐锷等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分析了亚洲“四小龙”高等教育的规模经济问题〔52〕。李萍建立了高等教育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投入、规模、结构与速度等方面的影响,建立了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模型方程〔53〕。王胜民认为台湾地区目前存在过量教育与教育性失业等人力低度运用情形〔54〕。

三、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论述

(一)云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研究

伊继东等对云南省省域和地(市)域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云南省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动力及其评价体系,并展望了发展趋势。提出云南省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基本策略〔55〕。刘蓓从云南省高等教育、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出发,选取了15个指标、22年的统计数据,对云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性做实证研究。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云南省高等教育对省内经济发展仍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56〕。任雪莲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和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入手,发现云南省高等教育在经费投入、高校办学条件及其机会供求、层次供求、学科专业供求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认为应当加大高等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的步伐,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以实现其相对均衡、优化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以实现其特色化发展,从而逐步实现云南省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57〕。杨超认为,普通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均衡发展对推动地区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影响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造成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不均衡的重要内部因素是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58〕。

(二)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研究

陶军通过研究得出云南省研究生人力资本对云南省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对GDP的贡献率(6.49%)大于研究生以下学历层次人力资本的贡献率(4.53%)。同时指出,云南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未能发挥应有的贡献〔59〕。马洪品等采用丹尼森的教育量简化指数法计算出1999年至2007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695%〔60〕。赵宁宁用1997年至2007年云南省每年的高校在校生数、教育投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得出云南省教育的投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是0.962,高等院校在校生数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是0.977,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很高〔61〕。为更好地面向GMS(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唐滢等提出云南省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因国制宜,积极灵活开展跨国教育与科研合作〔62〕。刘六生认为云南省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显失公平,同时省域高等教育结构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结构适配性较差。提出了调整云南省高等教育结构的对策建议〔63〕。刘惠民等认为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人才的缺乏以及流失严重妨碍了云南经济发展,应当适当超前、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启动“发动机”,从而加速云南经济发展〔64〕。

四、对国内外文献的简要述评及研究展望

已有文献对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于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的问题,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更为深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和协调,在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外这些较完善的理论基础和典型的成功范例值得我国借鉴。相对而言,我国地方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还有欠缺。国内诸多研究涉及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高等教育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等等。云南省经济落后、高等教育起步晚、内涵发展缓慢,关于云南高等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二者的均衡发展问题、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等。国内诸多研究以及关于云南省的研究大都是通过实证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但我国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不协调的问题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有所加剧。究其原因,症结在于缺乏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协调的战略研究,及其系统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协调要落到实处,必须进行制度机制设计。根据机制设计理论,一套好的机制必然是解决了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的问题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协调的制度机制应该兼顾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的有效利用及激励相容。由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地方高校和大学生都是参与者,有必要激励他们共同积极参与,确保政府重视地方高校发展工作,激励地方高校重视地区经济增长问题、主动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以此作为最优选择,最终实现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协调。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57-258.

〔2〕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327-331.

〔3〕ROME P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 Journalof Political Economy,1986(5):16-31.

〔4〕LUCASR E.On the Mechanic ofEconom ic Development〔J〕. Journalof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3-42.

〔5〕BARRO R J.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Growth〔J〕.Journalof PoliticalEconomy,1986,94:36-60.

〔6〕BARROR J.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Coun⁃tries〔J〕.Quarterly Journalof Economic,1991,106(2):66-91.

〔7〕BARRO R J,LEE JW.International Data on Educational Attainmant:Updates and Implications〔Z〕.CID Working Paper No.42,2000.

〔8〕BARROR J,LEE JW.InternationalMeasures of SchoolingYears and Schooling 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and Proceedings,1996,86(2):218-223.

〔9〕BILSM,KLENOW P J.Does Schooling Cause Growth〔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5):1160-1183.

〔10〕BLANKENAU,WILLIAM.Public Schooling,College Sub⁃sidies and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Control,2005,29(3):487-507.

〔11〕BOWMAN,JAMESK,KBOWMA.Knowledge Stocks by Distance to Frontier:Linking Low Education Inequality to High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of Asian Economics,2007,18(4):613-635.

〔12〕YUEH L.What Drives China's Growth〔J∕OL〕.National Institute Economic Review,(2013-02-01)〔2015-10-12〕. http:∕ner.sagepub.com∕content∕223∕1∕R4.

〔13〕CAFFRY J,ISAACSH H.Estimating the Impactsofa Col⁃legeor University on the LocalEconomy〔M〕.Washington,DC:American Councilon Educatuon,1971:3.

〔14〕STEPHANG J,ANILR.The RoleofUniversity in Regional Development:Endogenous Human Capital and Growth in a Two-Region Model〔J〕.The AnnalsofRegionalScience,2001(35):56-81.

〔15〕RYAN G J.The Direct Economic Impact of New Jersey's Community College〔M〕.Lincroft,NJ:Nova University,1983:5.

〔16〕葛守勤,周式中.美国州立大学与地方经济发展〔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17〕埃兹科维茨.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M〕.王孙禺,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8〕BATTERBURY S,HILL S.Assessing the Impactof High⁃er Education on Regional Development:Using a Realist Approach for Policy Enhancement〔J〕.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and Policy,2004,3(16):35-52.

〔19〕DUDERSTADT JJ.The Vie from the Helm:Leading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during all Era of Change〔M〕.Ann Arbor,MI:University ofMichigan Press,2007.

〔20〕BOK D.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s〔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6.

〔21〕乔治·凯勒.大学战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M〕.别敦荣,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22〕SALMIJ.The Challenge of EstablishingWorld ClassUni⁃versities〔M〕.2009 by 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heWorld Bank.1818H Street,NW,Washington,DC 20433,USA.Published,2009:13-14.

〔23〕刘贤龙.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统计分析〔J〕.统计与决策,1998(9):38-40.

〔24〕潘懋元.潘懋元论高等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122.

〔25〕王保华,张婕.加快城镇化建设:实施地级城市高教发展的差别化战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3(12):21-25.

〔26〕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7〕贾彦东,张红星.区域性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3):94-101.

〔28〕范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9〕孙希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30〕张铭钟.西北五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模式构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31〕张苏.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32〕张文耀.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33〕夏焰,崔玉平.中国省际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生均经费支出差异及收敛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5):13-18.

〔34〕林勇.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及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6):13-16.

〔35〕周异决,张丽敏.髙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60-64.

〔36〕严汉平.区域协调发展:大国崛起的必然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7〕王锡朝.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2.

〔38〕解垩.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5):74-80.

〔39〕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173.

〔40〕杨泉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1〕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2〕肖华茵,李跃林.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研究〔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3〕赵炳坤.基于经济学视角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44〕张有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5〕张婕.地方高校发展:现实与理想〔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6〕周清明.创新型地方高校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47〕梅友松,张志良,周艳华.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48〕赵长城.地方高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49〕陈阳,张桂华.地方普通高校发展与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50〕崔玉平,李晓文.江苏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对短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6(3):52-54.

〔51〕刘宁.大学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52〕袁锐锷,吴超林.经济发展中的高等教育:亚洲“四小龙”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3〕李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6.

〔54〕王胜民.论中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的经济效应〔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55〕伊继东,刘六生,冯用军.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基于云南省和谐社会建设的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6〕刘蓓.云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57〕任雪莲.云南省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7.

〔58〕杨超.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8.

〔59〕陶军.研究生人力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以云南省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86-91.

〔60〕马洪品,徐垚晨溪,杨芳.云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2):13-16.

〔61〕赵宁宁.小议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的影响〔J〕.财经界,2010(2):181.

〔62〕唐滢,欧颖,丁红卫.云南高校面向GMS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现状与策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4):50-53.

〔63〕刘六生.省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以云南省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64〕刘惠民,董勤益,姚孟春,等.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探讨:以云南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0,(6):3-5.

〔Abstract〕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ion of foreign 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ffects ofhigher education to local economy are thoroughly discussed and formed relativelymature theories.Although there isno lack ofstudy of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higher education and local economy,and th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made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research are mostly empirical analysis putting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The reasons of in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local higher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remains in the shortage of the strategic studies,institutionalarrangementsandmechanism design of the coordination of localhighereducation and localeconomy growth.

〔Key words〕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economic growth;region harmonious;literature review

(责任编辑杨朝霞)

Literature Review of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 ic Grow th:Take Yunnan Provinceas Focus

Zhao Zhi
(Dali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G649.2:F127

A

1672-2345(2016)01-0025-06

2015-11-11

2015-12-08

赵志,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协调研究.

猜你喜欢
云南省区域经济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