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丹,盖笑松
(1.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31;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生命教育视角下卫生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陈 丹1,盖笑松2
(1.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31;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生命教育强调生命潜能的开发和生命质量的提升。卫生职业院校开展生命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论述生命教育对于卫生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生命教育策略。
生命教育;卫生职业院校;人文素质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未来的使命就是缓解病人痛苦,救治病人生命,所以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学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人文素质。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的人文性更加凸显,对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也应更加重视。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学生在面对病人时,不能单纯地将其当成一个有病的“机器”,而应视其为一个整体的人,不仅要消除病人生理上的痛苦,还要缓解其心理和精神压力,真正关怀病人,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现代医学教育强调人文素质与科学知识并重。人文素质除了包含对人文知识的认识外,主要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人本主义,具体表现为对生命存在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关爱尊重生命,有良好的道德和崇高的理想。目前,卫生职业教育普遍存在重视科学知识和技能传授,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弊端,大多强调对生命的生理性认识,缺少对心理和精神层面知识的学习,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总体不高。卫生职业院校学生没有接受足够的人文教育和熏陶,很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容易导致对生命的冷漠与轻视,必将影响未来个人职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医疗进步和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生命教育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在教育理论界引起广泛关注。所谓生命教育是指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进行系统而完整的生命意识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的价值,丰富生命的内涵,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1]。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其核心目标在于让每个人都能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发挥内在潜能,绽放生命光彩。2010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标志着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这将对未来生命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卫生职业院校更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的开展,医学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对生命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医学生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生命的存在价值,唤醒生命意识,才能肯定自己,克服困难并不断超越自我。如果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漠视生命、对死亡缺乏正确理解必然损害病人利益。所以,生命教育对于卫生职业院校而言,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势在必行。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热爱生命,以积极的心态、豁达的胸怀、向上的态度追寻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促进个人生理、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创造生命的价值。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理想,品格高尚的人,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生命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生命教育将成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当前很多人对生命意义和内涵的理解过于物质化、简单化,对于精神生命的追求匮乏,这种生命观下的教育容易导致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素质低下,而人文精神的缺失,又会影响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并最终导致对生命认识的扭曲,所以生命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是紧密联系,因果循环的[2]。对于卫生职业院校学生来说,仅仅从生物学意义上理解生命是远远不够的,人文意义上的生命教育也尤为重要。应以个体有限的生命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掘生命的潜能,体验生命的美好。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提高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与其日后所从事的医疗卫生工作有着密切关系,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因此,生命教育应成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4.1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卫生职业院校应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培养专职教师,让学生对生命教育有更系统、科学、理性的认识。我校开展的生命教育课程分为春、夏、秋、冬4部分,包括生命法学、死亡伦理、临终关怀、器官捐献等较深层次的专业性生命教育内容,从生生不息的力量、我写我话我生命一直讲到无人豁免的老化、死亡,由浅入深,由生到死,循序渐进,随着课程的展开引发学生对生命进程的思考。首创“2+2+N”教学模式,即每节课由两名教师、两名辅导员和N名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教学的形式,收到良好效果。在授课方式上,生命教育课程应打破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体现课程的互动性与实践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效果,如采用情境教学、生命叙事、团体辅导、典型事例等方法,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得到启发,提升对生命的理解与认识。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采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肯定学生能力。通过学生和教师课上、课下积极互动,心与心的陪伴共同感悟生命的美好,使学生更加信赖教师,更愿意融入课堂,积极发掘自身生命潜能。
4.2把生命教育渗透到专业学科教学中
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充分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生命不仅有理性的认识更有感性的升华,构建生命教育综合体系。卫生职业院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开展有关生命意识与生命伦理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生命教育的切入点,适时开展生命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爱心与责任[3]。比如在医学伦理学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生命与伦理的思考,从生命的角度解读医学伦理难题,在自我反思与讨论中升华对生命的认识。我校把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设置了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不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还突出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实现了生命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无缝对接。
4.3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要把生命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实际体验中深化生命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共同营造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学校可以利用相关节日开展生命教育,如每年的端午节、感恩节、5·12汶川地震纪念日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此外,还可以通过专题报告、参观教育基地、电影赏析等方式多角度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我校曾邀请生命教育专家举办关于生命、死亡的报告会,唤起师生珍爱生命意识。自我校生命科学馆建成以来,每届新生在接受入学教育时都会参观生命科学馆,感受生命的伟大,体会心灵的震撼。生命教育课程结束后,学生自发组成生命惠心志愿者协会,主动走进社区养老院奉献爱心、传递温暖。这些活动的开展,净化了学生的心灵,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4.4把生命教育与学校文化相融合
建立自由、和谐、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优化学生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为了营造良好校园环境,我校的一花一石无不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我校标志性雕塑是以DNA双螺旋结构为构思演化而成,DNA含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遗传信息,信息通过复制代代相传,因此将雕塑命名为“生生不息”,也象征着我校悠久文化的代代传承。我校校训“医道天德”,恰恰是生命教育中“德”与“爱”的深刻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质与内涵[4]。除了打造优质的育人环境,师生还应共同营造关爱生命的文化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教育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提高自己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生命历程和感受,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共同获得生命质量的提升。
4.5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生命教育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课题,仅靠学校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要采用生动且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活动方式,才能使生命教育落到实处[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生命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但目前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生命观的重要影响。家庭中,父母要注重营造民主、宽松、温馨、和谐的氛围,不能动辄指责、打骂孩子,多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帮助他们积累精神财富,激发其生命热情。社会也应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等问题的关注,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普及生命教育知识,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唤醒学生生命意识。
[1]邓乾辉,吴成业.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08(10):148-149.
[2]邵立波,张艳清.论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J].高教研究,2010,28(1):5-6.
[3]殷文杰,翟继.浅议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生命教育策略[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2):255-256.
[4]张湘富,赵丹妮.生命教育: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53-54.
[5]梁海珊,朱小云.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路径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6):403-404.
G40-012
A
1671-1246(2016)13-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