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系统疾病影像学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2016-03-13 15:55姚建新刘冬梅姚志峰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影像学课程体系

姚建新,殷 燕,刘冬梅,姚志峰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江苏 南京 210038;2.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3)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系统疾病影像学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姚建新1,殷燕1,刘冬梅1,姚志峰2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江苏 南京 210038;2.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3)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属于医工结合专业,课程门类多,专业内容丰富。传统医学教育采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实习”三阶段式、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课程间重复交叉现象明显。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系统疾病影像学课程体系,围绕各个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影像诊断、疾病治疗等问题进行追溯性教学,减少了各学科间内容的重复,强化了基础教学和临床的联系,渗透了知识和技能。以器官系统定位为中心的系统疾病影像学课程体系建设是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个重大课程改革项目。

医学影像技术;系统疾病影像学;课程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实践中新的检查技术层出不穷,医学影像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工作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迫切需要大量影像技术人才。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影像技术人才的医学高等院校,如何正确认识医学影像学的重要性,进行课程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影像技术人才,是每一名医学影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研究背景

(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个集医学、工学、电子学及计算机科学等于一体的医工结合专业[1],其培养目标:能在各级医院影像科从事摄影技术工作及影像设备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能在医疗器械公司从事技术咨询及售后服务技术工作等。开设的医学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影像解剖学、影像诊断学(X线诊断、CT诊断、磁共振诊断、超声诊断等)、影像技术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技术、核医学等;开设的理工科课程:放射物理与防护、电工基础、影像电子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影像设备学、影像设备维修与管理等。此外,还有大量文化课程及公共基础课程。

(2)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个技术技能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获得专业技能,要理解各种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则需要运用大量高等数学和物理知识,要正确使用进口影像设备需要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目前三级医院影像设备多为进口设备)等。五年一贯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2005年以前招收的是达到四星级高中分数线的学生,而目前学生的入学分数线为三星级高中及以下水平,数、理、化及英语等课程基础差,制约着学生的发展。

(3)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可分为3种类型: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器官系统定位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目前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多采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实习”三阶段式、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2]。人体器官分为九大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感觉器官系统,专业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按这九大系统进行介绍,专业课程(影像诊断学)也按上述系统进行叙述,课程之间重复交叉现象明显,学生学到的知识较为零散,学习负担重,不利于创新思维和临床实践技能培养。

(4)为了适应生源变化,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学习规律,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课程改革[3,4]。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系统疾病影像学课程体系,按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与预防等问题进行追溯性教学,减少了各学科间内容的重复,强化了基础教学和临床的联系。

2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人体器官分为九大系统,感觉器官系统(视觉器、听觉器等)的医学影像诊断内容相对较少,没有列入专门的系统疾病影像学研究;生殖系统中的女性生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单独形成妇产科疾病影像学,而男性生殖系统影像诊断内容则归并到泌尿系统疾病影像学中;其余7个系统从系统解剖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生理特点、常见疾病临床现象、病理表现、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骨与关节系统疾病影像学、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学、循环系统疾病影像学、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泌尿系统疾病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内分泌系统疾病影像学,这些与妇产科疾病影像学共同构成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5,6]。另外,制定与之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并探索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课程体系建设过程

3.1进行专业调研

自2007年10月开始,我院专业教师利用假期专业实践、毕业实习检查等机会进行专业调研,并多次邀请医学影像技术专家和毕业生代表来校座谈,从知识结构、岗位能力要求等方面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影像设备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和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新课程体系建立提供依据。

3.2开展课题研究

2008年4月,我院成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建设。经过课改小组充分讨论,确定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课题。

3.3制订人才培养新方案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新方案注重专业知识延伸。第一学年开设医学基础概论、放射学基础概论、诊断学基础概论课程,重视实践环节[7],每学期安排一周时间集中进行临床专业见习,暑期安排学生在家庭所在地医院进行社会实践。教学进程安排要保证基础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贯彻全程。

3.4制定课程标准

组织专业教师根据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结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编写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实施。

3.5开发与选用新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核心教学资料,目前我国没有现成的以器官系统定位的医学影像学系列教材。自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我院组织相关专业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及临床一线影像技术专家,编写了8本与新课程体系配套的校本教材,每本教材都包括基本结构、基本功能、常见病病理、常见病临床表现、断面影像解剖、影像学表现6部分内容。结合新课程体系还编写了《医学基础概论》《诊断学基础概论》校本教材,选用王骏主编的《轻松做医学影像检查》这种科普性读物作为放射学基础概论课程教材。

4新课程体系的实施

4.1培育任课教师

对于适应了学科体系教学模式的教师而言,开展新课程体系教学存在一定难度,既要熟悉基础医学课程,又要熟悉临床医学课程,还要精通医学影像专业课程。新课程体系实施之初困难重重,在全能型师资缺乏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分段教学,即课程中解剖、生理等基础医学知识由原解剖学教师讲授(这些教师均参与课题研究),临床医学知识由医院临床一线教师讲授,影像诊断部分由影像教研室教师完成。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医院资源,加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经过三轮分段教学后,由专业教师独立完成每个系统的教学任务。

4.2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利用学校新建的电子阅片系统和教学医院“医院课堂”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电子阅片系统是一种交互式学习系统,能对标准教学片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教学时调出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教学图像,在学生机图像显示器上同步显示,供学生阅读,亦可断开控制,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病例图像进行学习,学生可与教师主机实时互动交流[8]。学校电子阅片系统模拟医院PACS诊断报告系统,便于学生进行阅片(阅图)训练、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分组安排学生去教学医院“医院课堂”进行临床见习及病例讨论,利用校园网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使教学活动贴近临床。

4.3教学效果评价

4.3.1学生满意度明显提高 以器官系统定位为中心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已应用于我院2008—2011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首届课改班(2008级)学生于2013年毕业。问卷调查数据和学生座谈结果发现,新型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加强了课堂知识间的衔接,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协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拓展了视野。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这种新的课程模式能够掌握本专业内容,85%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适应了新的课程授课方法,90%的学生认为新的课程体系能让其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学生总体满意度比课改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

4.3.2教师“双师”素质得到提高 在新课程体系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互帮互学、个人自学、参加高等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等形式,逐步掌握了新课程体系教学规律,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多次在省、市职业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奖,多人在学校两课评比、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奖。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影像医学知识扎实、紧密结合临床的教学团队,并获得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立项。

4.3.3业内影响力得到提升 2010年7月,我院承办全国医学影像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六届一次年会,会上介绍了系统疾病影像学课程体系建设思路,获得了同行的充分肯定。2013年9月,《以器官系统定位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荣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2015年7月在江苏省第十二次影像技术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以器官系统定位构建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得到与会专家及同行的肯定。

5总结与反思

5.1将知识、技能、态度目标有效融入评价体系

以器官系统定位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减少了各学科内容的重复和交叉,节约的大量课时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及临床见习,学生在实践中既巩固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又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医德,使知识、技能、态度目标有效融入教学评价[9]。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中释放出来,学习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发展。

5.2提高时间利用率

五年一贯制教育采用“4+1”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4年、顶岗实习1年。由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多、知识量大,教学中必须提高时间利用率。新课程体系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有目的地渗透临床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上接受的知识会很快通过“医院课堂”临床见习得以巩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0]。传统教学采用“理论课+实验实训课”模式,不能有效利用时间,理论课后进行实验实训时,对前面所学知识又要花时间来复习巩固。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医院课堂”教学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时间利用率大大提高。

5.3助推教师成长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多数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来校任教的,非常熟悉学科体系模式下的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而这种新课程体系需要全能型教师。在新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相互听课、刻苦自学,掌握交叉学科知识,成长为基础医学知识扎实、临床医学知识丰富、影像诊断知识全面的教师,形成了一支思维活跃、紧密联系临床的教学团队。

5.4新课程体系研究任重道远

对于长期进行学科体系教学的教师而言,要接受这种课程体系理念是一种挑战。我院通过多年实践认识到课改的关键是让团队成员接受新课程体系理念,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工作,并认真对待随时出现的新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校院合作,优化相关教材,充实师资队伍,为我国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改革做出更有价值的探索。因此,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系统疾病影像学课程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1]李萌,樊先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孟莉,蒋欣,曾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掌握的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9,7(2):333-334.

[3]钱春野,李仕红,李玉华.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12):158-159.

[4]辛春,程永润.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影像诊断学”课程综合化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6):129-131.

[5]刘冬梅.“以器官系统定位”的课程结构设置难点及对策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1):1211-1212.

[6]刘冬梅.探讨适应“以器官系统定位”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506-3508.

[7]姚建新,李占峰,殷燕.中国与新加坡医学影像教育之比较[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127-128.

[8]贾景磊,赫章英,纪强,等.医学影像专业数字仿真教学的实践与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5):469-471.

[9]熊中奎,夏国园,夏瑞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改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0):1230-1231.

[10]魏东海,林爱华,纪泽泉.医教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7):769-772.

G420

A

1671-1246(2016)13-0130-03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器官系统定位构建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的研究”(ZYA4)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影像学课程体系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