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遂成,黄川锋,周毕军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3)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完善高职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郭遂成,黄川锋,周毕军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3)
摘要: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1]),也是高职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课题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医教结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从而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教育;医学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注: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Wjlx201510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内在要求,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
我校是河南省示范性高职学校,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是我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我校又是省级卓越医师培养试点单位、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院校一体,医教结合”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我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人才强校战略的具体体现,对于我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提出了“双师”素质教师标准,即有讲师(或以上)技术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2)近些年有两年以上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果良好;(4)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3.1“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统一
目前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存在多种理解。高职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不是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教师与临床某岗位技师的简单等同,而是教师素质和临床专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3]。“双证书”(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资格证)是“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但是具有“双证书”的教师不一定就是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双证书”只是从硬件上满足了“双师”要求,还必须从内涵上达到“双师”素质标准,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
3.2“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具备较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15%,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超过50%[4]。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高职教育的经验,高职院校的产生和迅猛发展源于经济迅速发展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3.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综观国内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学历结构不合理、缺乏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年龄结构不合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出现“两头重”现象,“一头”是年轻教师比例过高,有些高职院校这一比例高达60%,“一头”是聘请的退休专家比例过高,最高可达45%。
3.4教师医教结合能力不足
专业课教师临床经验不足、临床课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是医学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与“课证融合”教学理念还有较大差距。总体看来,理论型教师居多,“双师型”教师较少。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难以得到有效落实[5]。
4.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的保证。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多数教师是从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学科教育烙印较深,其中许多人对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兴趣不大,甚至认为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是因为无法胜任理论课教学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必须对广大教师加强职业思想教育和引导,提高其对实践教学的认识,重视并主动参与自身实践技能培训,充分认识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规律,积极打造自身“双师”素质[6]。
4.2健全“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
应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及各种专业进修、培训等,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建立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制度;加强教师实践能力考核;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可以参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办法[7]。
4.3制定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要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中,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制度。(2)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制定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3)建立科学完善的薪金分配体系。在法律、政策许可范围内,进一步搞活学校内部分配,制定“双师型”教师奖励政策,使这些教师在职称晋升、津贴分配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4.4加强高职高专医学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加强高职高专医学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应将培训重点放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理念、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使基地成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园地[8]。与此同时,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包括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实验实习场所,帮助青年教师包括高学历教师通过“教学关”和“实践关”。
治校兴业,人才为本;百年大计,成功在人。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强国需强教、强教先强师。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建设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力量,“双师”素质教师则是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也是现代高职教育模式的必然需求。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比较复杂。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从本校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按照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对师资队伍实践技能的要求,建设一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9],这已经成为事关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发展和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军.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7(10):43-45.
[2]计晓月,郭艳.高职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8):7-9.
[3]魏勤.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公共课部“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7):711-713.
[4]楼世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0):56-58.
[5]张健.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J].教育与职业,2009(6):63-65.
[6]徐宛玲,王建国.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8(2):31-3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8]覃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37.
[9]严蕊琳,马时荣.三年制医学专科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22,45.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5-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