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探究的助产专业《妊娠生理》教学设计

2016-03-12 07:45周楠
考试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周楠

摘 要: 教学设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达到教学目的。本文从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了基于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下的《产科学及护理》中妊娠生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关键词: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妊娠生理》

教学设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1]。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涵盖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实施优帮差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发挥优势互补[2]。

1.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助产岗位能力分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产科学及护理》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能说出排卵、受精、植入的概念并归纳不同月龄胎儿发育的主要特点;能按系统描述妊娠期母体的主要生理变化;能为妊娠期妇女提供适当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初步尝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了解探究过程。重点为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及常见症状及护理,难点为胎儿的发育特点、妊娠期母体的生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变化。

2.学情分析

学生即将面临实习,已经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习,能初步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并熟练应用智能终端,为本次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教材分析

《产科学及护理》是助产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的基础。妊娠生理是正常妊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异常妊娠的前提。妊娠生理内容较多,知识零散,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虽然较感兴趣,但是缺乏耐心。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耐心和效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指导学生参与问题的形成并尝试解决问题,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小组合作为前提,引导学生进入对问题的探究,注重探究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步骤为:进入问题情境,通过提问分解影响因素,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对假设进行验证或确认,对问题做出合理解释,为了使教学更贴近临床,本次课的授课场所为母婴护理实训室。

4.教学过程

4.1课前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查看学习公告,下载任务单,并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小组合作网络学习,网络学习平台交流学习技巧,分享经验。常规课前实践,收集妊娠期相关的生理改变和临床症状,将课前学习成果打包上传至学习平台,并填写反馈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的网络讨论,及时答疑,收集学习成果,调整课堂流程。

4.2课堂学习。播放视频,展示妊娠期变化,提出问题:在她的身体内发生了什么?她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护理?引入如下四个问题的探讨。

4.2.1排卵、受精和植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分享课前收集资料的渠道,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引导学生自行提出对资料的分类依据,对资料进行初步分类和整理。完成资料的初步处理之后,组织学生汇报主题一的学习成果。学生利用交互平台自主选择内容,当堂巩固。

4.2.2胎儿的发育特点。胎儿的发育位于子宫内部,学生不能直接看见,既往也没有对此类知识的储备。因此,采用信息化教学,将抽象不可见的胎儿的发育用图片和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在交互页面反复观看,小组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四周为一个单位对胎儿的外形特点和重要器官的发育进行总结。引导总结胎儿发育的口诀,最后利用网络平台按照要求完成特点总结。

4.2.3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变化复杂多样,是学习的难点之一,以生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为例。

生殖系统变化:在进行探究之前,帮助学生确定问题的范围,是探究学习的第一个步骤。生殖系统组成复杂,指导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逐一解决。利用动画,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总结变化,而针对学生的总结提出相应问题,指导学生探究的方向,然后小组分工合作完善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初步完成探究,对生殖系统的变化做出解释,利用一段微视频,将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学生可以在交互平台反复观看,强化重难点。

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首先回顾未孕状态的血液循环变化。通过对比未孕状态和妊娠状态血液循环特点,学生总结异同。得出胎盘循环的概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胎盘循环会对母体造成的影响。同伴尝试回答,互助学习。在经过几轮学生提问和同伴回答之后,学生将问题集中在血容量、血液成分和血压等方面,提出如下假设。在学生基本确定了探究方向和内容之后,指导学生回顾资料,查阅文献,网络搜集,小组讨论,分别完成对相关改变探究,最后形成完整的解释,并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课后形成科学实验小组,同生理教师一起,完成验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利用这样的方式,对各主要系统的变化逐一进行探讨,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的方法。在完成了各系统的探究之后,小组成员互相检测学习成果。在本主题的学习中,指导学生初步尝试小组合作探究,主要以教师提问引导思考的方式带领学生对未知知识进行探究。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则主要以学生的主动提问展开。

4.2.4妊娠期常见症状和护理。展示各小组学生课前见习结果,请代表分享实践经验。主题四将对临床常见症状进行逐一探究,以下肢水肿为例说明学生的探究过程。

明确现象:妊娠期妇女经常出现下肢水肿。启发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说明提问的要求,教师尽量能用“是”或“否”回答,帮助学生将相关变量及影响因素分解,逐步确定探究的方向。一系列问题之后,学生提出一个假设“水肿与静脉受压有关”,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小组讨论。对症状做出合理解释。在明确了水肿的发生机制后,针对机制,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然后对各症状逐一进行探究。在完成症状的探究之后,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角色转变。

4.3课堂总结。思维导图完成课堂总结,总结小组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4.4课后拓展。分为两个方面,必做为完成考试平台的相关习题练习,课后再次临床实践。选做为科学实验兴趣小组,完成拓展验证。

5.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探究传授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的精神,强调集体作用、强化合作精神。信息化教学拓展了教学时空,交互页面实现了人机互动。运用掌握学习理论,借助交互平台,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次数,视频和动画化抽象为形象。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力争帮助学生明确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最终想达到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形式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充分参与组内合作,让学生发现其他组员的优势和自己的价值[3]。

参考文献:

[1]朱宁宁,谢晖.生命体征测量的教学设计[J].护士进修杂志,2007,03:244-246.

[2]刘长军.浅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J].新课程学习(下),2015,03:66.

[3]李洁.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6:80-81.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