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镇林
摘 要: 化学很实用,与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很多。人人对与自己有关的事物都很关心。通过生活与化学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化学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健康生活。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化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化学,人类现在还生活在原始社会。”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如果结合与学生本人有关的化学题材,不仅能教给学生化学知识,还能让学生觉得化学非常有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要有所用,一方面如果学了而没用,不能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门学科就没什么意义。另一方面现在的高考经常选取化学与生活、生产、科研的有关的题材来出题。从这两方面看,教师要把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教给学生。下面我就从化学与生活方的联系这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6.大米的成分是淀粉,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大米是不是越白越好呢?据报道,几年前,泰国军队向军官供应白米,士兵供应糙米,结果是军官纷纷病倒,士兵却很健康[4]。这就是脚气病,一种非常严重的神经疾病。开始是厌食、体重下降,然后神经错乱、迅速死亡。实质就是缺乏维生素B1的原因。维生素B1在米糠中含量大,在大米和麦粒中仅存于表皮上。
我国70年代,在湖北、江西、湖南省许多人得了一种病。有关部门以为发生了传染病,派许多专家下去调查,但没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卫生部派的专家一到,通过化验患者尿液发现维生素B1的排出量等于零。专家立刻断言:脚气病,然后给患者注射维生素B1。第二天患者病情好转,一星期后就能走路了,当地老百姓惊叹:神了![5]原来是70年代兴起用机器打米,打出来的米很白,其实米越白,被打掉的米层就多,而维生素B1主要含在米表层了,所以,米不是越白越好。
纤维素的成分也是多糖,人能不能像牛羊一样消化纤维素呢?学生很快就回答:不能,那么,我们吃的蔬菜里的纤维素有用吗?学生会以为没用。其实,纤维素具有吸水作用,能够保持肠道内湿润,这样就比较不会便秘。我们不仅需要蔬菜的维生素、矿物质,而且需要纤维素。吃了大鱼大肉,还得粗粮和蔬菜。通过对淀粉、纤维素的介绍,学生懂得膳食平衡。
7.蛋白质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为了使食物更有鲜味,就需要加点味精。但是很多人认为味精有毒,味精真的有毒吗?其实,味精的成分是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水解为谷氨酸,而谷氨酸是我们需要的氨基酸。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常规食用量对人体无害。部分西方人在进食富含味精的食物2小时内,出现头痛,面红,多汗,面部压迫或肿胀,口部或口周麻木、胃部烧灼感及胸痛等症状。此现象多出现在中餐用餐后,因此有些西方人将此现象称为“中国餐馆综合征”,但此现象和进食味精的关系至今未能证实。味精可以放心食用,但不要使用量过大,一般每天每人食用量不要超过5~6克。我们要做到“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这里,我借蛋白质,提高学生对味精的认识,解决生活中对味精的困惑。
化学中与生活有关的知识还非常多,任何人对自己有关的事物肯定非常关注,我们通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非常有用。化学不是与生活距离非常遥远的学科,学生为了高考,也为了健康地生活,都应该好好学习化学。
参考文献:
[1][2]高山英.健康在您身边[M].知识出版社,1999.
[3][4][5]杜冠华,李学军.维生素及矿物质白皮书[M].百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