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柳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治疗研究探析
杨柳
从脏腑及经络两个方面探析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治疗,重视脏腑,顾护脾胃,避免药物攻伐之性;重视经络,已病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提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辨证施治的关键性,并提出对伴发多种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的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及早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治疗;脏腑;经络;心理疏导
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儿童期起病、以慢性多发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征的精神神经运动性疾病,常伴有强迫、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临床上以头面部、肢体或躯干的多发性肌肉抽动与暴发性发声、猥亵言语为特征。症状复杂多变,除抽动外还可伴随多种情绪和行为异常。饮食与环境污染,社会及心理因素,致使抽动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人们对于本病的关注及重视程度也在提高。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给患儿及家长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由于西医一般选用抗精神病药物,家属难以接受,往往在未达到治疗量,就因不良作用较大而终止用药,而中医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有疗效可靠,不易复发,药物不良作用小的特点。故许多家长在西医治疗无果后转投中医治疗。实践证明,如果中医辨证施治得当,用药灵活且能顾及药物禁忌,不仅能够提高疗效,也可缩短疗程,使五脏调和,诸症得解。同时重视心理疏导及早期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本病初期多为风邪犯肺,清窍失宣,风火上攻,出现鼻痒、咽干、咽痒、干咳等,外风引动内风,肝风内动,痰随风动,横窜经络,而致耸鼻、口角抽动、摇头、耸肩、扭脖子、手抖及踢腿等,痰热相合,痰浊内生,蒙蔽心神则出现心烦懊恼甚至秽语连连。马融[1]认为本病初期病机是风邪犯肺,风气留恋,内外相招,外风触动内风。多发性抽动症发病初期症状多集中在头面部,抽动部位轮替不定,反复发作,这与风性多动、轻扬、善变、易袭阳位的致病特点相符。马融认为本期病变责之于肺,关乎于肝,且相互影响。正如《黄帝内经》中所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刘弼臣[2]认为TS发病原因为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尤以肺脾虚弱为常见;或因五志过极,过食肥甘厚味或外感六淫之邪,内外之因相合而成。病机关乎五脏,本源在肝,病发于肺,由于感受外邪,外风引动内风,风痰鼓动,横窜经隧,阳亢有余,阴津不足,阴阳平衡失调所致。他的这一从“风痰”论治的观点,是他创立平肝熄风,疏风通窍,肝肺并调的治疗原则的基础和前提。历代医家认为“风”“痰”“火”为本病基本病理产物。
本人认为本病治疗总则为平肝熄风,根据辨证分型,分别从清肝宁心,疏肝理脾,滋肾平肝几方面治疗用药,达到“安五脏”“宁心神”的目的。本人曾跟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张凤春教授治疗多例抽动症患儿,以石菖蒲、白芍、郁金、钩藤、天麻为基本组方,依据证型及症候,并结合中医经络理论选择用药,常用加减法:伴眨眼、口角抽动者,加菊花、蔓荆子、刺蒺藜、蝉蜕、僵蚕、法半夏;搐鼻者,加辛夷10 g,苍耳子10 g;喉部异声、咳嗽者,加蝉蜕、僵蚕、全蝎、射干、山豆根;喉中痰鸣漉漉者,加胆南星、天竺黄加强化痰之力;烦躁易怒者,加黄连、柴胡、青皮、栀子、川楝子;上肢抽动明显者,加桑枝、羌活;下肢抽动明显者,加独活、伸筋草、木瓜;颈肩部动作明显者,加桑叶、葛根;动作幅度大,频率快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镇静熄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者,加远志、益智仁。本人认为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在“熄风”“化痰”“降火”的基础上要重视“平肝”“柔肝”“清肝”,依据“土虚木乘”的中医理论,更要重视“健脾”“理脾”。从大量的临床病例中发现,抽动症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脾虚及肝脾不和,表现为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烦躁易怒等。如果忽视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仅从症状表现选择用药,必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本病治疗必须考虑“风”“痰”“火”从何而来,辨清脏腑虚实,调达肝气之余,不忘健脾益气,顾护脾胃。同时,要重视药物禁忌,合理选药,否则不但病情不减轻,反而会加重。举例证之。
患儿,男,以“频繁眨眼、扭脖3个月,喉中异常发声音2个月”来诊。该儿身材瘦小,肌肉菲薄,食欲较差,急躁易怒,频繁眨眼、扭脖子,喉中不自主发出“吭吭”声,难以控制。家族中无类似患者。脑电图及头部CT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予基本方中加入菊花、桑叶、刺蒺藜、决明子、蝉蜕、僵蚕、葛根。口服14剂后该儿眨眼及扭脖减轻,仍发声,遂加入全蝎。3剂后,该儿眨眼及发声加重,停用全蝎,加入茯苓、白术、太子参、当归、熟地黄。10剂后各症状均明显减轻。去熟地黄,加麦冬、天冬,再服2周,症状均消失。本病是肝强脾弱,木旺乘土,肝气横逆,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而风痰之邪上犯清窍则眨眼,风痰流窜经络则扭脖,木火刑金,出现喉中异声。病在肝脾,本虚标实。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菖蒲豁痰开窍、镇静安神,郁金凉血清心,白芍养肝柔肝。加入菊花、桑叶、刺蒺藜、决明子,清肝平肝兼明目。葛根解肌升阳,可升发脾胃清阳之气,《本草正义》云:“葛根气味皆薄,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同时,葛根有解痉作用[3]。蝉蜕既能祛除外风,又能熄内风解痉,配僵蚕祛风解痉化痰,可加强熄风止痉之能。全方共奏平肝熄风、化痰通络、祛风除痰之功。口服两周后,仍发声,加入全蝎,3剂后,症状反而加重。停用全蝎,加入健脾养血中药(茯苓、白术、太子参、当归、熟地黄)后症状逐渐减轻。
按: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入肝经,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功用。味辛走窜行散,既能搜外风,又可熄内风[4]。将全蝎入本方,是取其祛风止痉及通络之功效。有学者研究,从抽动方的药物频数来观察,位于前10位中药依次是钩藤、白芍、天麻、僵蚕、半夏、甘草、全蝎、茯苓、陈皮、牡蛎[5]。由此可见,全蝎治疗抽动症疗效可靠。但本例使用全蝎却出现症状加重,原因何在?全蝎用药禁忌,血虚生风者忌服。本例患儿因后天失养,脾胃虚弱,生化乏源,致气虚血亏,或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则虚风内动。全蝎虽有较强的熄风止痉之效,但性燥走窜,搜风止痉中伤阴耗血,令肝失所养而致虚风内动。故停用全蝎,予健脾养血补虚之中药,顾护脾胃之后天之本,以养血柔肝为平肝之法。正如《兰氏秘藏·小儿门》云:“风木旺必克脾胃,当先实其土,后泻其木”。若用药失当,不重视药物禁忌,概而投之,则适得其反。本人认为若用全蝎,必配以大量补虚药用之,且用量不可过大,3~6 g为宜,疗程易短。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连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清代医家叶天士以《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并根据其首创的卫气营血辨证和发展规律,以及热邪易伤阴的特质,首次提出了“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观点。这个指导思想虽然体现在温病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同时也对后世医家“治未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应从整体入手,明辨体质,重视经络,动态的审察病情,“先安未受邪之地”。明代王肯堂[6]《证治准绳》中有“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瘛瘲渐生,其瘛症状,两肩微耸,双手下垂,时腹动摇不已”的描述,在五行上体现出五脏相生、相克致病,从经络角度,体现出表里经相传致病。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相连,经脉相贯,故应着眼全局而调控。一脏有病,相生或相克的脏腑极易受累。若小儿先天不足,肾精亏虚,真阴不足,又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肝之阴阳根于肾,水不涵木,渐耗真阴,阴亏血少不能滋养肝经、肝阴不足,虚风内动;肝主筋,肝阴亏虚,筋脉失养,则出现肢体抽动;阴虚则阳亢,肝为刚脏,肝阳化风,循经而上,出现眨眼、皱眉、耸鼻、努嘴等;肝主疏泄,性喜调达,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扰心神,则呼叫秽语、抽动不安。因小儿“脾常虚”,易为饮食所伤,脾失健运,加之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致肝郁脾虚,痰浊内生,久而化火,痰火内扰,流窜经络;又肝、胆两经互为表里,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生。肝气郁滞,疏泄不及,常可影响胆汁的排泄功能,导致胆气郁滞,胆气不宁,则出现烦躁易怒、失眠。由此可见,本病病位在肝,与心、胆、脾、肾均有关系,要结合患儿体质、病程、症状及舌脉,切中病机。心肝火旺者,治以清肝宁心,清肝平肝中加用清心泻火药,如黄连、栀子、淡竹叶等;肝郁脾虚者,疏肝平肝中加用健脾养血药,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黄、党参等;肝肾阴虚者,于养阴柔肝中加用滋阴补肾药,如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等。清火宁心,以防风痰化火、上扰清窍;健脾益气,以防土虚木乘、肝气横逆;补肾养阴,以防阴虚阳亢、虚风内动。另外,根据症状,失眠者可加茯神、远志、夜交藤、珍珠母;心神不宁者加酸枣仁、五味子;便秘者加可厚朴、枳实、玄参;便溏者可加炒扁豆、莲子、白术;心烦口渴可加石膏、栀子、麦冬;食少者加太子参、木香,砂仁;食积者可加莱菔子、焦神曲、焦山楂。灵活运用中医理论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把握住“肝风内动”这一病机,随证治之,方可万全。
本病除引发抽动障碍症状外,常常伴发多种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患儿及家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有的甚至有抑郁倾向。本病多发于2~15岁人群,由于患儿的认知功能及发育尚未成熟,情绪控制力较差,在精神紧张及受到训斥、批评、压力大时症状会加重,加之一部分家长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容易忽视或过分关注,甚至责骂孩子,给患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儿的精神负担,使病情加重,出现恶性循环。家庭环境是否和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儿。刘康香等[7]通过对多发性抽动症的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家庭成员容易表露出愤怒情绪和攻击倾向。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容易刺激患儿,导致抽动障碍的复发。父母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密融洽,可使患儿心情愉悦,能够减轻抽动症状,利于疾病的恢复。
重视心理疏导,患儿家属应当耐心听取患儿的倾诉,关心和体贴患儿,使其保持心情愉悦,可选择游戏或散步的方式与患儿进行交流,减轻其压力,切勿表现出焦虑和不耐烦的情绪,更不能随意打骂患儿。要进行早期健康宣教。早期健康教育,增强患儿的自信、培养患儿的自信至关重要,儿童还处在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极易因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精神紧张会加重病情,精神放松抽动频率减少[8]。医生在治疗时鼓励患儿,帮助其树立信心;家长要肯定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及奖励;老师也应该多关心患儿,多一些沟通,健康宣教,合理安排患儿的作息,避免其过度疲劳,减轻其压力。只有早期介入规范有序的健康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起到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的效果。
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疗效肯定,本病虽病因复杂,表现多样,但若能以脏腑为核心,辨证施治中克服药物禁忌,重视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灵活用药,“先安未受邪之地”,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同时重视心理疏导及早期健康教育对于治疗本病的重要地位。在给予中药治疗的同时,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需要临床工作者开展更为系统的临床实践及经验积累。
[1]陈文霞,闫永彬,马融.马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脏腑分期论治法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3):352-353.
[2]张春玲,刘志杰. 刘弼臣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5, 24(1):52.
[3]张艳梅,王越,董大伟,等.葛根的解肌作用及药理学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0,23(3):416-417.
[4]侯士良.中药八百种详解[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95-796.
[5]陈列红,孙经纬,杜斌.多发性抽动症中医处方之综合分析[J].江苏中医药,2010,42(5):61-62.
[6]王肯堂.王肯堂医药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497.
[7]刘康香,钟燕,刘筱娴.多发性抽动症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2):211-213
[8]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63-2464.
清半夏
制法: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20kg。
性味:辛,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
主治: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用法与用量:3~9g。
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ourette Syndrome in Children
YANG Liu
(Fushun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Hospital, Liaoning, Fushun 113000,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ourette syndrome in children was analyzed from both organs and meridians, which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organs and stomachand spleen, avoids drugs attack, emphasises on the meridian, and prevents changes.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ourette syndrome in children is key, and significanc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early health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ldren with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Tourette syndrome in childre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iscera; Meridia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辽宁省抚顺市妇幼保健院(抚顺 113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3.010
1003-8914(2016)-13-1858-03
(本文校对:杨柳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