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升
摘 要: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对于英语教学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为了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一些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进行分层次教学。本文主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研究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的重要作用,并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法,以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总体成绩。
关键词:实施;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C-0055-01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一些高职院校由于招生不严谨、自主招生等影响,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整体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底子薄弱,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针对种种不良现象,高职院校的教师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学,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有些学生对于英语课程中的写作、听力、阅读理解掌握不够,英语基础较差,而有的学生对于这些方面的内容掌握得较好,这种情况对大多数采用单一教学模式的院校来说,就会导致不同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针对性。
(二)教学方式陈旧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一个人唱独角戏,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却忽略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讲完课文和练习并不等于达到了教学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得以实现。
(三)教学测试体系不科学
高职英语测试体系一般是通过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进行测试,以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英语水平的依据,忽略了形成性评价体系,没有对学生平时的英语运用能力进行评价,这一做法不够科学。
二、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次编排
对我校大一的学生进行了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改革,根据本年级全体学生的数量、专业的个数以及班级数量,进行合理编排,采取分层授课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
采取抽样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习惯的调查,包括每周用于听力的时间、看几篇阅读理解、写几篇作文、背多少英语单词。第二部分为平时英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包括观看英语视频、听英语歌曲、朗读或背诵英语、练习口语、阅读英文报刊、浏览英文网页、用英语发电子邮件、用英语写作文或日记等。第三部分为词汇量的测试,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词汇表中选取不同难易程度的词汇,了解其掌握程度。
(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实行分层教学
我校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授课一学年两学期,分成理科班和文科班。理科班选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希望英语》(第二版)一、二、三册作为教材,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有重合部分又有所不同。文科班则选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标准高职公共英语系列教材实用综合教程》(第二版)一、二、三册。根据学生的层次因材施教。
(四)采用科学的教学测试体系
针对不同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按分层次教学内容进行期末测试,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60%。平时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小组交流、课外活动等组成。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分组讨论相结合,这一评估体系能够综合地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分层次教学实施的效果和问题
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学生可以各尽其能,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主要问题包括:(1)学生层次划分不够精细。(2)排课问题复杂化。(3)部分学生对分层次教学模式存在偏见。(4)教师备课难度加大。(5)教学管理的压力增加。
四、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改进措施
根据学生的不同等级分成几个层次进行编班:对文理班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改变情况采取流动性原则,不要使学生的分层次教学一成不变;教师要尽量同时兼授各层次班,通过课上学生的不同反应、表现差异可制定更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创建更为科学的考核方式。
五、结束语
总之,对高职英语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善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方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分层次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所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指引学生实现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过程,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展礼香.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2]李爱英.高职学院英语分层次教学改革实践[J].高教探索,2015,(1).
[3]焦玉刚,倪翚.关于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