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琦
摘 要: 《日本文学选读》课是日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学的兴趣、提高日本文学课的课堂效率是各高校日语专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微课”是针对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将“微课”和日本文学课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 《日本文学选读》 微课 课堂效率 自主学习
一、引言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即将出台的《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日语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日本语言、日本文学和日本研究。”强调“日语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新的国家标准着重强调了人文精神的回归,对教学目标、体系、方法提出了新要求。与此同时,日本文学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面临新的改革需求。
二、日本文学课面临的课题
最近十年,我国高校的日语专业从办学规模到学科建设都有了飞速发展,但针对日本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因为难度较大,所以进步较小。以“日本文学课”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公开发表的论文,2001年为80篇,2002年为92篇,此后以10篇左右的增幅逐年上升。2010年达到213篇,2013年最多,达到258篇,2014年减少为233篇,2015年截至11月份为止才发表113篇。这从侧面反映了日本文学类课程在教学和研究上面临的困境。原因是多方面,主要表现在这几点。
1.师资和课时的限制。《日本文学选读》课要求教师从古代讲到现代,从诗歌散文讲到日记小说,对教师的文学素养和课时量要求较高。虽然日语专业在这十年有了飞速发展,但对大部分综合性院校来说,日语专业都是一个小专业,文学方向的教师数量并不多。因此,《日本文学选读》教学往往会因为师资和课时的限制而产生一定的偏向性,无法使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
2.学生对文学课的热情不高。外语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把语言的学习放在首位,花费大量时间追求考级和口语提高。随着网络和智能科技的发展,所需的知识只用搜索引擎就能轻易地查询到,不再只依靠阅读这一条途径获得,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单一。多数日本文学课还是按照“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很多教师使用了PPT课件,但对学生来说,只是把书上的内容搬到多媒体上而已,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期末考核也基本上分为试卷和小论文这两种方式,多针对日本文学的流派、作家、写作风格进行考核,鲜少涉及文学批判,达不到提高人文素质的考核效果。
4.没有完整统一的系列教材。根据杭州师范大学孙立春在《高校日本文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①(2015)一文中的调查显示:目前浙江省高校的日语专业大部分使用的《日本文学概论》教材都以介绍文学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为主,而《日本文学选读》课这种作品选读类教材的侧重点则千差万别,尚没有统一完整的系列教材。这增加了教师在文学课教学上的难度,也不利于学生对日本文学的系统学习。
三、微课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此背景下,日本文学课中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而搭载现代化信息平台的“微课”有“主题鲜明、短小精悍”的特点,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012年,国家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经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在知识的获取途径、学习资源的类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等各方面都需要适应时代进行变革。微课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类课程。
自从2013年教育部开展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普遍关注。2013年6月江西师范大学举办了首届全国日语微课(网络)大赛,向全国拥有日语专业的高校发出了赛事邀请。“微课”搭载互联网的平台优势,迅速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向传统的课堂教学发起有力冲击。
四、“微课”在《日本文学选读》课教学中的实践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日本文学选读》,必须在教学中加以应用考证。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师生角色的转变。“微课”教学使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主要发挥领路人的作用,不再一味地充当“授课”角色。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利用三分之一的先导课程,由教师讲解,系统地介绍日本文学的特点,选取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一种题材加以导读,使学生学会如何鉴赏和批判文学作品,并对日本文学的发展有大致的了解。再由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合理分配一部分教学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组织语言,完成PPT的制作,为第二阶段的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2.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对文学课的兴趣。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位置推到讲台上,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首先,由于每名学生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比“分组发表”的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次,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细节处入手,加入中日比较文学、东西比较文学、比较诗学等研究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松尾芭蕉和白居易的诗词比较”、“鲁迅和芥川龙之介的对比研究”等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兴趣的讨论。此外,鼓励学生利用音乐、电影、动漫等学生感兴趣的资料,结合文学作品制作课件和教案。最后,在学生进行课堂授课的时候必须引导学生提问、布置作业,让讲台下的学生一起参与,形成良好互动。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意味着教师不再参与课堂教学,相反,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由“教和学”的对立变成“教和学”的协调,引导学生思考参悟。只有扩展和创造知识的深度,才能产生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增强交互性,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学的理解程度。
3.课堂时间的重新分配和考核手法的转变。《日本文学选读》课涵盖了各个时代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但一般只开设一学期。以一周两课时,一学期16周的时间计算,一周一课最多只能讲解16篇作品。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将90分钟的课程划分成四五节微型课,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不同部分。短篇的作品一周可以讲两篇甚至三篇,长篇的作品经过几位学生的分配讲解,重点更突出,内容更丰富,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考核的手法相应地转变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考核。学生课堂发表的课件、教案、课堂提问、回答、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完成都是期末考核的一部分。所以文学课的期末考试成绩不再由最后的试卷和小论文决定,而是依靠每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积累得来。这样的方式可以消除学生对文学课期末考试的紧张心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更放松,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建设网络推送平台,更新教学内容。“微课”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对网络的有效利用。随着网络和智能科技的迅速发展,能有效储存教学资源的平台越来越多。除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之外,“微课”教学另一个重要环节是网络资源的储备。现在,要有效保留课堂的影像资料已经不需要再通过预约微课教室的方法,简单地用手机就可以完成当堂录制、后期制作和上传网络平台的过程。每一堂微课的影像资料、课件、教案、问题、作业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保留至网络平台,推送到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终端,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复习、评价和反思。
文学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名家名作外,日剧动漫的剧本台词、日本每年举办的川柳大赛、网络流行的经典美文等都应该涵盖在文学范畴之中。《日本文学选读》课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的最大通病就是内容陈旧,语言僵化,缺乏趣味性和时代性。因此,利用网络平台推送适合年轻人阅读、适应时代流行的补充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五、结语
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日本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是新的国家标准的要求。网络及智能科技的发展和运用在将来会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更多更广的影响。因此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胆尝试“微课”等新型教学方法,勇于实践,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当下日本文学课程困境的一种有效途径。
注释:
①孙立春.高校日本文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5(01):126-12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S].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孙立春,连永平.高校日本文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5(01):126-128.
[3]孙宁.谈日本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大舞台,2010(07):181-182.
[4]连永平,孙立春.网络课堂辅助下的日本文学课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01):144-146.
[5]刘晓芳.关于日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J].日语教育研究,2012(00):26-35.
[6]寇淑婷.“任务型”教学法在日本文学课上的应[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187-188.
课题来源:湖州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卓越教学能力培养计划专题项目结题(2014ZYJH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