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美
摘 要: 高职学前教育手工制作能力培养及课程体系,要根据高职层次《美术课程标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原则和要求,将手工课程与学前教育其他课程有机结合,结合幼教环境氛围,不断提升幼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实用性,注重教学实践方式方法的创新,合理确定教学方案,尊重学生手工等美育方面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乐学、爱学和会学,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课程成为幼教学生真正受益的课程。
关键词: 高职 学前教育 手工制作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幼教行业具备初步学前教育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而《手工制作》是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将手工制作创新能力培养与其他课程结合搭建多元化艺术教育平台,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本文就高职学生手工制作能力的培养及课程进行拓展研究。
一、手工制作能力培养及课程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调研,目前的《手工制作》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从实际教学实施的情况看,学前专业招生的对象,多数性情活泼有较好的艺术感觉与亲和力,但普遍缺乏专业的美术训练,动手能力弱。虽然对美术手工创作课程有浓厚兴趣,但往往心存畏忌,主观上不愿大胆尝试。用于美术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过多,忽略其趣味性和实用性,大多用书本等平面教程以课堂教学形式教授,不能结合手工课特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手工制作流程,以及手工作品的立体现实效果,其趣味性大打折扣。同时由于书本教程没有直观的立体作品形成,手工实用性较难体现,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手工作品的取材、内容、形式,与幼教实际无太多关联,在现实中实用性不强,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方案处于不确定性与摸索阶段。
高职学前专业虽然有书面教材,也有授课计划,但对授课内容、形式、效果、评价标准等尚无明确方案。手工制作材料选取、设计、难易程度、能力培养导向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艺术素养、手工技能优劣等因素的影响。显然,手工教师在教学方案的制订上有很大教学空间,当然也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而在客观上学前专业学生的培养大纲对此又无精细化的教考评体系,增强了教学方案的不确定性,时时处在变化与摸索阶段。手工制作课程导向性、开拓性不强。缺少系统化、规范化的培养方案,使得学生觉得手工仅仅是雕虫小技,可有可无,学校决策层也会认为手工技能还不能上升到课程体系的高度建设,更忽视手工教学体系的系统化建设,进而影响课程的不确定性和教学质量。
3.手工教学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与幼教实践脱节。
很多教师认为幼教学生的手工主要是技能训练,学生只要会做就行,还有的老师认为只要训练学生临摹的能力就行,不需要太多的创作能力,在教学内容上程度过浅、范围过杂、重复性大,内容零散不系统,手工实践硬件资源匮乏,实践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充满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孩子如果不能亲自感受创造美的乐趣,就可能丧失创作的积极性。而目前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生硬枯燥的书本作品,以本为本的教授方法,脱离幼教环境氛围的教学方向,缺少有针对性的手工实践环节的培养,势必影响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的幼教技能的综合提升。
二、构建手工专业能力培养及实践课程体系的路径建议
手工制作要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通过学习,掌握基本造型规律与方法,提高平面造型的能力与手、眼、脑协调活动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技能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1.提升手工制作的教学目标定位。
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教学目标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单项手工的技能,而应提升到凭借手工技巧掌握在现实环境中运用各种材料加工转化成手工艺品的综合能力培养上,使其有能力应对幼儿提出的各种手工制作要求,授之“鱼”更应授之以“渔”,使学生触类旁通。要通过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提升幼教学生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通过手工教学,既要学生掌握幼教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教学技法,更要涵养学生美学素养和尚善思想情感。
2.课程设置提高实用性,适应幼教实践。
手工制作课程是眼、脑、手协调合作的艺术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实用美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融美术欣赏、创新意识、绘画技能、手工制作技能于一体的课程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幼教需要选择幼师手工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开设诸如剪纸、染纸、折纸、纸立体造型、粘贴画、泥工、编织、废品利用、墙饰设计、自然角综合设计、游戏区综合设计、校园综合设计等特色课程。除了传统工艺制作外,还可增设对学前教育专业更具有针对性的幼儿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布置等专业课程。所以对幼师生在教学中常用的手工内容,在课时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对常用手工项目讲多讲细,让学生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对材质的认识、利用及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要更新教学手段,提高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才能积极主动。要将学习兴趣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手工教学看似是一门传授基本技能的课程,实际上它是一门领航思维、享受结果、愉悦心情的课程。可以在授课方式上,将课堂理论知识讲授、教学示范演示、教学辅导相结合,通过制作、观摩、实践、欣赏、集体创作等教学环节,渐进展开教学活动,力求教学形式新颖有趣。可以创设情境,选取手工教学范品,如民间玩具、装饰材料、娱乐用品、游戏用品等,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精神状态。可以运用示范演示法、自主探究法、集体创作法、主题创作法、实验创作法、转换创作法、案例教学法、实践创作法等有效措施,着重教法的创新与手工作品的创新,培养学生扎实的创作能力、灵活的信息捕捉能力、敏捷的思维转换能力及生动活泼的教学能力等理念。
4.注重培养方式的创新。
依托《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等能力。要在实践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在制作手工作品中抒情达意,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引导幼教学生通过欣赏途径学习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训练手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针对学生个人的生活成长背景、知识积累程度、智能情商的不同组合而区别培养,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手工活动,遵循审美规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多给学生感悟手工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涵养人文精神。
5.手工课与学前教育其他课程有机结合。
要把幼教活动中玩具、教具、幼儿园布置等手工的制作方法、使用方法、教学方法、创新方法,用系统的、成型的、针对性强的课程模式指导教学。通过与音乐课、语言教学、数学认知、游戏活动等课程相结合,合理配置基础造型能力训练、色彩训练、中国画线描与水墨实践、装饰画与图案设计、手工制作、幼儿园环境布置、书写能力训练等科目,使各类课程科学整合为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系统,定期举办手工作品展,让手工制作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和应用审美能力。还可借鉴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美学课程,充分挖掘并汲取各类课程在开拓思维、促进手脑协调、涵养艺术情操方面的有益成分,不断融入手工课的教学实践中。
高职手工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探索研究课程教学方法,在手工创作中引导学生乐学、爱学、会学,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课程成为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真正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段浩然.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J].辽宁师专学报,2011(5):104-105.
[2]黄丽.如何提高中职幼师专业手工课的教学质量[J].美术教育研究,2011(10):139-140.
[3]马云霞.贴近心灵快乐手工—浅谈如何增强幼教专业学生学习手工的兴趣[J].美术大观,2011(7):174.
基金项目:汉中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科研项目“《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院园一体化实训方法研究”(HZYKY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