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裕
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九裕
目的 分析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出血2例,占4%,发生穿孔4例,占8%,发生腹痛5例,占10%,发生腹痛1例,占2%;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穿孔、腹胀均为0,发生腹痛为2例,占4%,观察组发生并发症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48例,治愈率为96%,对照组治愈38例,治愈率为76%,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能有效切除息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胃镜;高频电凝切除术;上消化道息肉;疗效
上消化道息肉是常见的疾病,可引起腹部不适,腹痛腹胀等。传统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这种方法对人体损伤大,且治愈率低。随着胃镜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成为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1]。本次研究对该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月吉安市青原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上消化道息肉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8.2±8.6)岁;单发35例,多发15例;发生部位:食管6例,胃30例,十二指肠14例;病理分类:炎性16例,增生性25例,肿瘤性9例;息肉数量:不足1cm 20个,1~2cm 35个。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9.1±7.2)岁;单发33例,多发17例;发生部位:食管7例,胃27例,十二指肠16例;病理分类:炎性14例,增生性26例,肿瘤性10例;息肉数量:不足1cm 22个,1~2cm 38个。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在术前6h开始禁食,手术前对患者做血常规、心电图、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根据息肉的数量和部位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案,对照组进行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具体方法为:调整电流频率在300kHz以上,功率为30~80W。在胃镜的引导下嘱咐患者根据手术需要更换体位,使息肉与周围组织良好接触,经活检口将套圈器插入,然后把套圈器外的套管与要切除的息肉部位紧紧贴合,继续调整胃镜的距离,调整合适之后打开电源,将电极头与息肉接触。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调整功率,注意防止功率太大损伤正常组织[2]。若息肉直径小于0.5cm且无蒂,应该选择前段球形的电凝器或者电热活检钳电凝灼除,使用电热活检钳时应先将息肉头部咬合提拉后灼除。若息肉直径大于0.5cm且无蒂,应该选择圈套器切除,也可以选择前段球形的电凝器或者电热活检钳电凝灼除。若息肉为有蒂息肉,应该将圈套器套在蒂上并保留1cm通电,可以防止正常组织被灼伤穿孔。若息肉直径大于2cm,并且无蒂,基底较宽,需要在切除前对息肉底部注射1∶10000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注射2点左右,每点1mL,可以防止圈套切除时损伤肌层及浆膜层,然后用双活检管道内镜先用抓持钳提拉息肉头部,使其基底形成假蒂后再用圈套切除。若息肉过大,可进行多次分期切除,先用圈套器将息肉头部进行部分斜行切除,间隔2周后再斜行切除对侧部分,如果没有完全切除可再重复,直到全部切除;也可采用吸引与电凝结合进行治疗,在胃镜前安置吸引套,将电凝用圈套器经活检孔置于吸引套内槽中,将胃镜送至胃腔内,使吸引套头端与息肉紧密接触后,将全部息肉负压吸引至吸引套内,收紧圈套器,退出息肉进行电凝。整个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该轻柔,减少牵拉动作和暴力旋转镜身[3]。切除完毕后对切除部位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出血、是否切除干净,检查完毕后再退出胃镜。术后禁食12~24h,之后食用流质食物,留院观察4d左右,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以及排便情况,可给予制酸剂以保护胃黏膜[4]。术后40d禁食刺激性食物,禁止饮食过饱,当出现腹痛、胸痛、呕血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3个月后进行复查,进行结果比较。
1.3 疗效评价标准[5]术后对患者进行复查,治愈:息肉完全被切除,症状完全消失;未治愈:息肉未被完全切除,症状未完全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愈率比较 所有患者3个月后复查,观察组治愈48例,治愈率为96%,对照组治愈38例,治愈率为76%,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5)。
2.2 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生出血为2例,占4%,发生穿孔为4例,占8%,发生腹痛为5例,占10%,发生腹痛为1例,占2%;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穿孔、腹胀均为0,发生腹痛为2例,占4%,观察组发生并发症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5)。
上消化道黏膜层增生隆起的组织称为上消化道息肉,是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常见于食道、胃和十二指肠,其中以胃息肉最为常见。上消化道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癌变,若息肉直径大于2cm,类型为广基腺息肉或腺瘤型息肉,那么发生癌变的几率会大大增加[6]。过去做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手术,切口大,并且很大几率会切除部分食管和胃,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不便。胃镜被广泛运用之后,采用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越来越多,已称为治疗的首选方案[7]。上消化道息肉的组成主要为血和水,利用电流通过产生的热能,使息肉组织水分被加热蒸发,蛋白变性而失去活性,从而能轻易被切除,并且电凝能快速彻底止血,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在使用高频电凝切除术时也应该注意调整好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要注意胃肠的蠕动,防止烫伤周围正常组织,尤其是对于直径大于2cm的息肉,需要格外注意[8]。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2例,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观察组发生并发症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48例,治愈率为96%,对照组治愈38例,治愈率为76%,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能有效切除息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1] 张仕菊.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72-73.
[2] 杨循,雷平光,黄允坚.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3):382-384.
[3] 李彩苹.内镜下小儿结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安全性探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1):16-17.
[4] 梁廷红,陈守国,单国法.经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7):2567-2568.
[5] 张跃,张力.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2):80-81.
[6] 刘婉薇,马娟.上消化道息肉临床特征分析2376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8):709-713.
[7] 姜冠军,徐建光.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9):1420-1422.
[8] 黄智.无痛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息肉166例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4,35(8):104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9.033
江西 343000 吉安市青原区人民医院内科 (王九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