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美”:新中式设计风格的美学观照

2016-03-11 00:07:24
关键词:中和中式传统

陈 瀚



“中和美”:新中式设计风格的美学观照

陈瀚

从中国传统设计审美研究的角度,以儒家“中和美”思想作为切入点,解读新中式设计风格,并提出其对“中和美”思想的终极追求体现在表达人与自我及自然的和谐;“中和美”对新中式设计的影响则体现在使用美、理性美和自然美,其中着重阐述了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布局、形态、色彩、材质、装饰和意境等方面“中和美”思想的表现形式。“中和美”作为一种美学传统和文化沉淀,通过深度剖析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并加以运用,将为新中式设计风格在文化传承及审美价值上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和谐之美更上一个层次。

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和美表现形式精神内涵

“中和”一词有丰富的内涵及阐释,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儒家哲学中, “中”与“和”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即把中和看作两个极端的中间状态。所谓两端,即郑玄所谓“过与不及也”。对于“中”字,朱熹解释道:“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宋)朱熹:《论语集注·雍也》卷六。由此可见,儒家“中庸”的“中”显然取矛盾对立两极的中间状态的意义。在中国儒家学说中所提及的“中和”,不只是客观世界的统一和谐,更为重要的是人作为主体自身精神世界的一种和谐、宁静。“中者,内也。”“中和”是以儒家哲学为灵魂的一种审美形态,中国文化自有史记载以来,莫不出于“中”与“和”者,中国人贵中尚和,造物自以中与和为至美。

在古代中国,人们所追求的美虽有个体差异,但从总体上说,对于审美感受的倾向不是单纯的阳刚或阴柔之美,更多是一种中和之美。而且,不单单在艺术领域,甚至在政治、伦理上亦是如此。那么什么是中和美?从词源上,可以理解“中和美”为物的自身的不偏不倚“适度之美”和物与物之间的“和谐之美”。进一步细分,我们将造物的“中和美”从人与自然相处的角度出发可分为五个层次:适宜之美、和而不同之美、共生之美、人文之美以及和合之美。

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各种视觉符号的表达方式便开始各成体系,在此基础上又会派生出新的符号系统。中和美这一传统的中式设计审美体系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在视觉上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元素。例如,装饰上的单元图形,建筑结构上的一些对称的格局,人造景观必须具备的自然元素等。以上种种视觉元素仍可待挖掘、整理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设计中“中和美”的审美表达

儒家和道家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各个领域影响巨大。在孔子与老子的哲学及美学思想体系中,“中和”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重要的地位,形成了对中国美学发展影响至深的相关审美判断。老子的“中和”观推崇“道法自然”和“见素抱朴”;孔子的“中和”观则激赏“绘事后素”和“尽善尽美”。*苏保华:《论老子、孔子“中和”观念之不同》,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4期。“中和美”在文化艺术领域也占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一)使用之美——设计之本

美离不开形式,而形式在根本上是由功能决定的。中国的传统美学强调以实用为目的,建筑方式及生活用品等素来较少追求奇异及张扬的造型,而是以一种更贴近实用的目的来进行设计。它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平和心态——“中和美”,既注重形式美,又强调实用美。例如在中国传统设计中常见到的屏风,其可以起到分隔、美化、挡风、点缀等功能,是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屏风除了可以分隔空间营造出“隔而不离”的效果外,还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在设计时较注重艺术性。屏风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与古典家具相得益彰,成为家居装饰不可或缺的部分。屏风在新中式设计中亦是常用的中式元素,通常以简化样式保留形式的方式,皆因屏风在环境的设计使用上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理性之美——适度原则

“中和”在设计中的另一种体现是“适度”原则,理性本身就是一种美。在西方,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用“数”来阐释理性之美,如“黄金分割率”就是理性美的典范。在东方的儒家美学中也常有理性美的体现,其同样也是体现在对数学的应用上。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这种理性美表现为尺寸上运用有规律的等差关系。宋代的《营造法式》提到《礼记》中有记载,天子朝堂高度为九尺,诸侯厅堂为七尺,大夫厅堂为五尺,士的厅堂只有三尺。诸如此类直接用数字的差别表示不同等级的人的建筑等级差别的还有许多,将尺度与等级相结合,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此外,装饰的用量、门窗格纹的花样、殿阁用砖的制度也有不同数量的等差规则。如十一间以上的殿阁,方砖所用长度为二尺,厚度为三寸;七间以上,方砖长度为一尺七寸,厚度为二寸八分;五间以上,长度为一尺五寸,厚度为二寸七分。新中式设计通常取中国传统建筑的方正对称布局,内饰布置秩序井然有序,装饰图案及数量也使用有度。强烈的秩序感形成严谨有序的节奏感,产生一种和谐、统一的理性之美。

(三)自然之美——天地人和的精神家园

“中和”是人与自然尊重彼此的生存空间、维持宇宙间的生态平衡,不把自然作为物质欲望的对象,而是以审美观照的态度,将自然生态视为美的对象。中和之美的形态是人和谐生活于自然之中,追求自然环境的审美化境界,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表现。《礼记·乐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儒家以整个自然与人类的整体和谐发展为美。《庄子·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道家主张人与自然构筑完整和谐的审美关系。

对于中国诗人及艺术家来说,自然从来就不是冷漠的存在,而是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中国艺术家从来不去想如何控制自然,而是去顺应自然、回归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反映在绘画、诗歌、建筑等各个领域。唐代王维在画论《山水决》中描述意中山水: “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迴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著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瀑泻,泉不乱流。渡口只是寂寂,行人只是疏疏。”这被宋代郭熙称为“可居可游”之境。不管是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还是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无一不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都是在追求唤起人们对原始自然的联想,由自然引导出建筑法制,从而规划、塑造园林的风格。例如,避免笔直或是一览无遗的布置方式,尽量采用曲径通幽的格局;运用假山石制造绵延起伏的地形等。实质上,中国的园林设计正是人们从游山玩水、与自然接触的经验中总结而来的。因此,它讲究对自然美的还原,重视人与外在空间的“内和”及“外适”,让人身处天地中,与自然相和。这种合二为一的中和美的体现,正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伟大成就。

二、新中式设计风格对“中和美”的解读

新中式设计作为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风格,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影响之深不言而喻。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和美”从哲学语境对新中式设计的影响,体现在强调构筑和谐内敛的审美关系的重要性;新中式设计则从设计的角度处处体现中国人对刚柔并行、含蓄敦厚的“中和美”审美境界的追求。

(一)新中式设计风格的涵义与定位

设计本身是一种文化影响力。新中式设计风格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把握中式风格的思想内涵,提炼中式设计元素,结合当下的材料与技术加以创新的一种设计风格。其符合中国人本身的低调内敛、中和含蓄的审美特征,因而在当代备受关注。新中式设计风格的核心内涵是传承中国文化的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将中国文人的传统审美意识赋予当代的特征,结合中国传统美学形式如文学、诗歌、戏剧、国画、书法等,表达中国文人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追求,实现自身精神上的共鸣与和谐。

(二)新中式设计风格对中和美的追求

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中和美”,以“中”为“至美”。中和之美是一种处于“天人合一”状态下的和谐之美,追求精神上的共鸣,这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然观的体现。新中式设计作为一种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艺术,自然也体现了对“中和美”的审美观念的追求。

1.人与自我的和谐。新中式设计对人与自身的和谐追求,体现在运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寄兴”的表达手法。中国的艺术家把内心的情感化作梅兰竹菊或山海湖泊,通过对自然物象的运用,含蓄地传达出某种情感。新中式设计则运用寄兴含蓄的手法,景观植物设计多搭配寓意深远的梅兰竹菊,或是在家居软装中使用这类四君子题材,既富含中式韵味又传达出设计师及使用者的胸怀气质,达到一种自我的和谐。

2.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和美”在表现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最具代表性的是“天人合一”思想。中和之美蕴含对待自然的审美化态度,即一种“诗意的栖居”。新中式设计青睐运用园林景观于室内外,根据自身对自然的感受及审美标准建造人工自然。通过这种手段来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与自然和谐的目的,并从对自然的审美观照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这是中国由来已久的独特的审美观。

三、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和美”的表现形式

“中和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当前,在新中式设计中探寻传承中国文化的创新思路时,更加需要对如何实现中和之美进行思考,将传统的中和观念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把握“中和美”的核心内涵,在新中式设计中把“中和美”进行可视化的运用。

(一)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和美之布局

中国古典建筑通常采用主座朝南,左右对称,强调中轴线的布局。在中国各式官方或非官方的文献中,营造房屋,首先要做的就是“取正”。这种通过中轴线划定展开整体建筑群的做法,规整方正,无论是否规划都非常适合扩建及合并。这已不单纯是对于美感的追求,更是一种实用的布局。对称布局对建筑结构的制约与配合,使得这种布局方式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了统一的风貌。

在室内空间的布置上,对称均衡的布局使人产生大气、安定、稳重之感。这正是“中和”精神之所在。许多新中式的厅堂设计为了制造平稳均衡的感觉,通过对称或平衡的形式来进行选择和安排室内格局。

(二)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和美之形态

中国传统美学对待形态的态度多以“端庄敦厚”为准,反对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新中式设计对于形态在设计中的运用,多采取借用或者复制某些符号的方式,比如天圆地方、虚实相生等经典形式。相对于传统中式风格,新中式设计风格强调内敛含蓄,取其意而简其形。以室内陈设家具为例,新中式设计中多采用明式家具。这是因为明式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直线为主配合曲线,显得柔中带刚,造型较为洗练,且追求材料的自然美,极少滥施雕刻,很好地体现了“中和”精神。此外,明式家具虽然简单,却非常坚固耐用,对于结构、尺度、曲度的合理性以及舒适性上的较高追求也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

使用功能是家具设计的核心价值,新中式设计在保留中式风格特征的基础上,也常采用新的材料与技术对基本的明式家具加以创新,研究具有使用美的物件,使其既有美感又兼具实用性。

(三)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和美之色彩

中国传统建筑根据对色彩的运用可分两大类:一是富丽堂皇、色彩艳丽的建筑,多为皇家建筑,如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二是朴素淡雅、清新空灵的民居建筑,多为文人雅士的家园,如以徽派建筑为代表的江南民居。

由于建筑物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材料本身带来的,当追求一种自然、中和的状态时,便要更多地保留材料的原色。因此,新中式设计风格在色彩的运用上更偏向于后者,多用素雅的白墙青瓦,室内装饰也较少施以浓艳颜色,运用知白守黑的手法,通过浓淡变化,演绎古人对“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之美学思想的诠释。从而,创造简远、空灵的色彩韵味,追求“中和美”的审美境界。

以万科第五园为例,众多形式的院落处理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内向的空间特征,让人依稀感受到江南住宅“四水归堂”的性格。色彩亦采用传统民居中“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调,尽显素雅简洁。体现虚实相生、虚静清明的意境与意蕴,是一种极致的东方朴素美。

(四)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和美之材质

艺术不是单纯的创造,而是更清楚地显现事物的本来面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物象的感受不仅有物品的外在形态、色彩、肌理、质感等特征,还包含与这个物象有关的各种记忆和体验。任何材质都是情感的载体,各种材质所承载的情感都在彼此消融、抗争,形成特有的情感张力结构,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材质美来源于物体形式与情感的关系。当材质以合理的形式组合起来,准确地表现出某种情感的时候,意境便得以形成,材质美亦得以彰显。

新中式设计风格以传统中式的材质为参照,唤起人们文化情感的归属感,产生回归自然的联想。利用材质肌理的光滑与粗糙、细腻与粗犷组合产生张力结构。新中式设计借鉴中国画的手法,配合材料自然纹理,如木材、石材天然纹理的细腻淡雅,青灰砖、石的古朴自然,麻布的粗犷质朴,构成既有对比又有协调的“中和美”视觉感受。

(五)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和美之装饰

“中和”在装饰上,主要体现于装饰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方式,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中国建筑的装饰非常丰富,很多装饰并不纯粹为了美观或实用,而是出于一些象征主义的理由而设计,例如象征平安和吉祥等寓意。因此,不能孤立地考虑形式美感与功能,还需兼顾文化内涵。

新中式设计除了运用现代设计倡导的“形式追随功能”等理念,也可结合各人需要,本着实用、适中等原则进行设计,避免为了装饰而装饰。如香港著名设计师梁志天设计的南京九间堂别墅,玄关以一组淡金色天圆地方的案几雕塑装饰,寓意着和谐与完满。客厅墙面是纹理丰富的蓝贝鲁大理石,与中国传统布料与刺绣相衬托,显得清雅端庄,富含东方气韵。设计师在整座府邸的设计上巧妙地融合了金陵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现代人时尚的生活方式。

(六)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和美之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在艺术创作中,形似并不难,但要在设计中体现出意境,使身处其中之人感受到设计者所要表现的艺术氛围,绝非易事。中和美的意境创造在设计中属于一种高层次的追求。

新中式设计中的中和美的精神内涵是对“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追求,将中国人的文人情结寄托于物,营造东方式的意境,建造具有中国气质的现代空间场所。新中式设计常借鉴传统园林的手法,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用景窗、漏窗创造借景、对景的妙趣,将古诗词中的意境赋于现实的载体中,体现中国文人追求在自然山水中悠游闲适、俯仰如意的审美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如梁志天设计的另一新中式风格案例黄山雨润涵月楼酒店。选用大量天然石材和木材等带有徽派建筑特色的建筑材料,使“里外合一”,散发浓烈的中式情怀。酒店服务台后方置有一幅黄山迎客松石雕,充满黄山地域元素,与两旁烛台造型的台灯互相辉映,成为一大亮点。茶室运用了鸟笼、通花木窗棂等元素,配合质朴的石材及木材墙身、木架构屋顶,淡淡地流露出古风意韵。房间内的装饰实木花格移门、各种鸟笼装置及仿古大床等元素,含蓄地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在整个设计上,似把房间幻化成一座幽踞山间的现代中式大宅,配合户外优美的景致,既焕发遗世独立的意境,又兼具“入世”的现代感,令人印象颇深。

当前,各种美学观念在中国此起彼伏,各种设计风格令人目不暇接。然而,“中和美”的主流地位依旧,新中式设计风格久畅不衰。究其原因,“中和美”依然是人们重点遵循的美学原则之一,它既是一种美学传统,又是一种现代设计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包含着“中和美”的诸多特征,因而广受国人欢迎。在新中式设计的空间中探讨“中和美”,把握“中和美”的核心内涵,提高国人的审美素养,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探讨可参照的手法,从传统固化的装饰要素中解放出来,相信未来新中式设计在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化的路子上将走得更远。

[1]柯汉琳.中和美的哲学定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2]伍玉宙,巴黎.中和至美:中和美在设计中的运用.艺术探索,2009(4).

[3]李宁,胡建华,张光兴.浅析儒家“中和美”对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影响.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2).

[4]蒋娟娟.“中和之美”在室内设计中的可视化应用.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3(9).

【责任编辑:肖时花】

2016-03-15

TU238

A

1000-5455(2016)04-0187-04

陈瀚,广东汕头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中和中式传统
也谈中和反应
中学化学(2024年2期)2024-06-17 04:01:47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好日子(2024年1期)2024-02-20 00:43:57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免疫塞内卡病毒灭活疫苗后豚鼠、家兔与猪的血清中和抗体相关性研究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艺术品鉴(2020年5期)2020-07-27 02:43:08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中国自行车(2018年8期)2018-09-26 06:53:10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金桥(2018年9期)2018-09-25 02:53:24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