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的化合新变

2016-03-11 00:07:24
关键词:新变传统性华文

刘 俊



[主持人语]

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的化合新变

刘俊

目前在海内外学术界,关于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怀旧、忧患、认同等论题,静态描述中华文化在华文文学中的遗留和呈现较多,动态展示中华文化在各地华文文学中形成本地特色并反过来丰富中华文化则偏少。进一步推进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关系的研究,是学界当前重点思考的问题。这就意味着要谋求突破,从整体上全面、深入、多角度、动态化地研究中华文化与华文文学的关系:不仅考察全球华文文学的传统性和文化根性,同时也考察其当下性和时代变量;不仅探究中华文化与海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本土文化的化合新变,同时也分析中华文化如何在融合他者文化之后走向世界,以期通过跨区域、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达到深化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的目的。

本栏目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专题性论述。专栏中的四篇文章,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面,深入论述“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的化合新变”问题。朱双一的论文纵览20世纪以来的台湾文学和文化格局,通过分析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民间与官方、地方与中原四大张力,印证了台湾文学中的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和丰富新变特征。肖宝凤通过分析西方后殖民理论在台湾如何与国族论述产生关联,对其中的“误用”进行了辨析和批判,对台湾民族主义论述的历史盲点与理论困境进行了反思。朱崇科提纲挈领地论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如何在中华与本土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传承古典和现代两种文学传统,最终实现南洋嬗变,形成了在地意识和跨越性书写,并造就了本土的复数中国性。凌逾则通过对黄碧云小说叙述形态种种创新手法的细致解读,分析了其新作《烈佬传》如何对中华文化进行再编码,并由此对当代香港小说如何重构中西文化进行了理论总结。

这四篇论文虽然论述对象不同、阐发视角各异,但从不同维度聚焦于“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的化合新变”这一主题,点面结合、宏观把握与微观细剖并呈,深入探讨台湾、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区域华文文学中的华文文化如何化古为新、洋为中用,考察各地华文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各地华文文学中的华文文化特点进行了深度阐发。这些论述,既有整体性,也有区域性;既有传统性,也有时代性,可以说是“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收获。

(主持人简介:刘俊,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赵小华】

猜你喜欢
新变传统性华文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28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传统性问题剖析
长江丛刊(2021年1期)2021-11-12 11:55:39
民国时期汉剧坤伶登台与舞台新变——以汉口《罗宾汉报》《戏世界》为中心的考察
戏曲研究(2018年2期)2018-02-16 07:43:34
企业上级无礼行为对员工沉默的影响:传统性的调节效应检验
西部皮革(2018年8期)2018-02-14 23:07:06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大学生传统性文化和性心理的相关性研究*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动画“新变”
今传媒(2016年6期)2016-07-02 00:51:59
构造方程求两个三次根式的代数和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杭州特产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