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新
(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广东阳山 513100)
养蚕生产效益的高低,取决于饲养的蚕品种是否优良,并与养蚕技术、桑叶质量和环境条件紧密相联。阳山的蚕桑产业,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崛起成为广东省种桑养蚕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小江、七拱、黎埠、青莲、杜步、秤架、岭背、阳城、太平等9个乡镇,为我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蚕业成为当地农民实现奔康致富特色农业产业,相当多的蚕农通过种桑养蚕建起了小洋楼,过上了稳定和谐的幸福生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阳山县近年推广省力高效的养蚕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为蚕业生产提供参考。
利用阳山兴达蚕业有限公司生产优质蚕种的技术优势,近年来,年生产销售优质蚕种约20万张,为提高企业和蚕农的生产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蚕农的生产水平,积极试养试繁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家蚕新品种。繁育生产改良“两广二号”蚕种约40万张,分别在阳山、英德、连南推广应用,单张产茧提高约4.7%-6.6%,单张产值增加60元-77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引入了粤蚕6号,华康2号进行试养,通过对品种区域适应性和稳产性能的综合分析,筛选适应本地区饲养的新品种。从近10年引入饲养的多对杂交组合看,“两广二号”仍然是比较稳产的主推品种。然而,该品种推广了20多年,在原蚕繁育方面,杂交亲本的一些生产性能已经发生了变化,9芙杂交原种比较好养,繁育系数高,而7湘杂交原种在繁育上遇到的问题较多,希望相关的产学研单位联合研究予以解决。
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蚕农养蚕的技术水平,通过建设规模化小蚕共育示范基地,运用科学的饲养技术,规范的管理手段,使种桑养蚕产业从零散经营向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工厂化方向发展。采用小蚕共育技术之后,蚕造稳定,蚕病发生率降低了8%,蚕农养蚕的单张产茧量提高了5%,种桑养蚕的收益得到了提高。
养蚕前,执行常态化的防病技术措施,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消毒蚕室蚕具并保持湿润30 min,小型蚕具如蚕网、蚕筷、鹅毛等煮沸30 min后晒干备用。养蚕期间,严格执行未经消毒的东西不带入蚕室,进入蚕室要换鞋踏石灰包,给桑前、除沙后用蚕消安药液洗手。2龄-3龄眠起蚕用新鲜石灰粉或含2%有效氯的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蚕匾与蚕沙匾严格分开,除沙后蚕网煮沸消毒后再使用,蚕沙堆放远离蚕室等。养蚕过程发现病弱蚕,捡出投入漂白粉或石灰缸中经消毒处理后埋藏。每批小蚕分户一旦结束,立即对贮桑缸、尼龙纸等养蚕用具和蚕室、桑室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小蚕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叶质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的健康状况。为满足小蚕发育的营养需要,1龄-3龄蚕用叶,选择嫩绿色、叶面光泽、叶片厚、富含蛋白质的适熟桑叶,让蚕食饱食足,才能发育一致。尤其是1龄蚕,必须选叶,用容易食下、容易消化、细嫩柔软且有光泽的桑叶进行喂养。桑叶过老或过嫩,会影响小蚕的健康成长,含水量少桑叶,小蚕食下困难,食不好便容易引起发育不齐,蚕体细小或体质虚弱。
首先确保蚕种孵化齐一。阳山生产基地的蚕种,统一在蚕业公司由专人负责催青,依胚子发育的生理要求,调节好催青室的温湿度,做到感温感湿感光均匀,以促进蚕种胚子发育整齐。蚕种送小蚕共育室或农户后,做好后期补催青的指导工作,当蚕卵转青后则进行遮黑,做到适时收蚁不伤蚁体。
共育室饲养小蚕,1龄-3龄采取尼龙纸覆盖育。通常会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调控好蚕室的温湿度,1龄-2龄蚕用80℉-82℉,干湿差2℉;3龄以78℉为中心,差3℉,夏蚕期若遇高温,则在蚕室的周围搭建遮阴棚,尽量降低因高温引起的辐射热,或在蚕室内安装小风扇等进行降温。
做好眠起处理,及时淘汰弱小蚕,不良蚕,并达到调控蚕的发育齐一度。并通过收蚁时间、响食时间控制以及调节蚕室的温湿度等技术措施来控制日眠。原则上实施饱食入眠,做好扩座匀座;通过提青,淘汰迟眠蚕、弱小蚕。做到加眠网及时,宁早勿迟;提青适时,宁拣勿漏;饷食准时,宁迟勿早。当有90%的蚕就眠时停止给桑,随后向蚕座撒适量石灰粉,保持蚕座干洁。当有95%以上起蚕且口器呈固有色时,给桑饷食,饷食前10 min-15 min进行蚕体消毒。
共育室养至4龄起,由小蚕配送车按蚕农的数量要求发送,配送车有空调设备,温度控制在26℃-27℃之间。为更好指导蚕农养好大蚕,建立了饲养共育蚕的农户生产档案,及时收集蚕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把技术工作做好做细。
阳山现在小江镇和黎埠镇建立了3个标准化、规模化的小蚕共育场,共育场设有专业的技术队伍,配备专用桑园、温湿度自动控制的蚕种催青室和饲育室、专用切桑机、消毒和安全配送等饲养设施,制定了标准化饲育技术规程及一系列管理规程制度,实行小蚕商品化生产的经营模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效,提高了小蚕质量,有效降低了农户养蚕的风险和成本,提升了养蚕经济效益,稳定和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四龄蚕饷食后分到农户,放地饲养至熟蚕,中间不除沙,生产实践证明,地面条桑养蚕,形成立体蚕座,通透性好,桑叶不易被蚕沙污染,健蚕与病弱蚕可以有效隔离,减少蚕体互相染病的机会,降低了蚕病发生率;条桑地面养蚕不用除沙,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力投入,大大提高了工效。阳山县蚕农进行大蚕地面条桑养,每张蚕种最少节约2个人工,单张产值可提高5%。
经过试验示范,推广熟蚕上蔟采用塑料折蔟。塑料折蔟既具有竹花蔟通风透气、易消毒清洗、易摆放的特点,又具有方格蔟结横营茧、无柴印茧、易採茧的特点,因此在阳山县蚕区推广应用,减少了柴印茧和尿斑茧等不良茧,有效提高了蚕茧质量和工作效率。
熟蚕上蔟是集中用工的重要环节,通过实施激素喷施、利用熟蚕向上爬的习性,采用网或直接将蔟具摆在蚕座上的方法上蔟,工效提高50%以上,而且熟蚕能更快找到营茧位置,有利于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1]黄统思,许永进,王智.夏蚕高温干燥提高蚕茧质量和产量的对策[J].广东蚕业,2014,48(2):6-8.
[2]吕勇,李盛安.夏季小蚕饲养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J].广东蚕业,2013,47(3):27-28.
[3]张春华.浅谈夏蚕高产饲育技术[J].四川蚕业,201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