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三五”时期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2016-03-10 03:13李冰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十三五社会保障公平

李冰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1-000-02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然而,我国依然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分立、缺失、统筹层次低,体制、覆盖面地区间不公平等诸多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我国要借新时期改革推力,从继续扩大制度覆盖面、推动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进程和建立可持续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化解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十三五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的努力,特别是“十二五”时期的攻坚克难,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总体框架。然而,我国依然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分立、缺失、统筹层次低,体制、覆盖面、地区间不公平等诸多问题[1],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建议先后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而该时期我国仍将面临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财务的可持续性、制度运行效率等新老问题。因此,我国要借新时期改革推力,从继续扩大制度覆盖面、推动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进程和建立可持续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化解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继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

更公平,意味着要扩大社保制度覆盖面,必须真正实现从制度的全覆盖走向人口的全覆盖[2]。“十二五”时期,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保持了较快的增速。截至2014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8.42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13.25亿人,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分别覆盖了2.06亿人、1.70亿人和1.70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7.12亿人,初步构建起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但是,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实际差距,仍然没有全部覆盖农村偏远地区的人群。此外,从以上几大社会保险来看,参加工伤、失业、生育的人数平均不到2亿人,这就意味着更多未参保人群享受不到这些社会保险待遇。因此,要使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公平,更多的惠及于民,就必须扩大其覆盖范围,最终实现人口的全覆盖。

二、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进程

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说到底就是打破社会保障城乡分割的不公平局面,解决制度的“碎片化”问题,彻底理顺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其关键在于制度的“整合”,全面将城乡居民纳入到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把城乡分设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制度、两个标准、覆盖全体”的保障体系[3]。“一个制度”,就是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把城乡分设的相同保障内容的不同制度进行归并,在统一对象管理的基础上,统一筹资渠道、统一缴费模式、统一计发办法、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机构管理,着力消除社会保障各种关系转移接续存在的问题,实现社会保障服务的城乡一体化。“两个标准”,是指在同一个制度中,城乡居民因为不同筹资水平而存在保障待遇水平的差异。“覆盖全体”,是指到2020年,通过整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上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

首先,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社会保障制度没有覆盖到全部农村,多数农民被排斥在社保体系之外,农村居民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因此,需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1],一是以现有农村低保制度为基础,积极探索低保制度的城乡一体化;二是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医疗制度的民主管理和社会监督;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加快其在全国的推广工作。此外,还应大力推动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其次,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突出问题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约在2.74亿人左右,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农民工游离于当前的“城镇型”社会保障体系,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因此,要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要建立农民工迫切需要的社会保险,如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解决他们因工受伤因病治疗或者因失业后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二是针对农民工是否在城市中有固定居所、职业和收入等条件,分门别类将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养老保险。

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破解制度“碎片化”问题和推进一体化后,还需要建立和巩固支持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2,4]:一是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健全财政投入制度,完善预算制度。坚持国家、用人单位、个人多方供款;明确政府所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更好发挥公共财政在民生保障中的作用;通过预算管理,增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和约束力。二是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调整机制。结合我国人口结构和人力资源供求的趋势,以职工和居民收入为基础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水平,建立综合考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等主要因素的正常调整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待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持续、有序、合理增长,适时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逐步完善职工退休年龄政策。三是提高统筹层次,加强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从体制上打破地域分割的藩篱,增强社会保障资金调剂功能和使用效率;在确保当期养老金发放和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基金的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健全基金监管体制,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对社保基金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使用。四是增强制度的激励性,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人寿、健康保险,为群众提供能够满足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制度安排,改变过度依赖政府基本保障的格局。五是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根据社会保障制度新的改革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着力整合行政管理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强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优化经办服务流程,建立标准统一、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精确管理和便捷服务。

一言以蔽之,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完善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能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能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有效助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杨礼琼.透析一体化视角下我国社会保障公平缺失及其对策[J].理论探讨,2012(05).

[2]青连斌.建立更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J].湖南財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02).

[3]林闽钢.我国进入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推进时期[J].中国社会保障,2011(01).

[4]尹蔚民.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N].人民日报,2013.

猜你喜欢
十三五社会保障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