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初探

2016-03-10 03:13李丹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跨境民族区域

李丹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1-000-0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跨境区域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发展态势。中国的跨境地区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跨境经济合作理论层面的研究,不仅对于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少数民族生活水平也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 跨境经济合作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22000多公里,海岸线18000多公里,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5个。在國界线附近居住着多个跨境民族,中国55个少数民族有一半以上都是跨境民族。藏族、蒙古、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赫哲、达斡尔、鄂温克、朝鲜、苗族、傣族、景颇、哈尼、彝族等都是跨境民族。跨境民族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我国学术界对跨境民族问题的研究,是同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密切结合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陆路边疆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跨境民族相关问题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的跨境民族研究多集中于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政治研究,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跨境民族研究逐渐成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而跨境经济发展研究已成为其中一个热点。

一、跨境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央民族大学陈永龄教授最早明确提出了“跨境民族”这一概念及相关理论。所谓跨境民族,就是一个民族聚集生活的地方被国境线分隔开来,即他们是被迫生活在国境线两边的同一个民族。虽然边境线两边的民族分属不同国家,但是他们却有着共同的历史传承,他们民族同宗、文化同源、信仰同流,因此也有着较强的相互认同感。

这些跨境民族的产生有着深远而复杂的历史原因,有些地方曾经是中国的藩国属地,但随着一些王朝的兴衰,中国许多原有领土被划分出去,由此产生了众多的跨境民族。归纳而言,跨境民族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国界划分而形成的跨境民族。有些跨境民族是在现有边境线产生之前就已经聚居于此,他们是因为国界的划分而被迫成为跨境民族的。第二,迁徙而形成的跨境民族。一些民族内部分为不同部族,历史上由于某一部族强大,而对其他部族造成威胁,因此其他部族不得不向外迁徙。虽然国界线生硬地把这些民族分开,但是这些跨境民族有着相似的经济、文化、宗教和生活习惯,有的跨境民族语言也是相通的。

跨境民族跨界而居,因此跨境民族与国防安全问题密切相关,跨境民族问题已成为影响当今天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理论界对于跨境民族的分析也多聚焦于政治安全方面,强调跨境民族问题易被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所利用,因此对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迄今为止,对于跨境民族经济发展的专题研究较少,我们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一面,也要看到它的消极一面。

二、民族地区跨境经济研究的重大意义

“跨境民族在国家体制、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文明属性、政策取向、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是一个兼有文化与政治内涵的特殊族群。”一方面这些民族具有共同地域、共同文化、共同宗教信仰,甚至是相似的语言和生活习惯,而另一方面,他们又生活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多年以来,跨境民族交往较为密切,民族感情比较深厚,因此保持着诸多贸易、文化联系,这些联系源远流长、从未间断,跨境民族已成为我们国家与邻国联系的重要纽带。跨境经济合作是我国沿边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及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模式,同一民族跨境居住,文化渊源使得跨境经济合作联系的更加紧密。近期,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展现的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家战略,而民族地区跨境经济合作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必要举措。

跨境民族关系既是民族关系,又不是一般的民族关系,它是影响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甚至有的跨境民族关系本身就是国家间关系的组成部分。对民族地区跨境经济发展理论层面的研究,积极促进了我国实体经济层次的边境贸易,也提高了边境民族的生活水平。跨境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巩固国家间睦邻友好关系,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我国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与周边国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探索跨境合作新模式,构建稳健增长、互利共赢的合作框架,开创机遇共享、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我国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民族地区跨境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人民币跨境结算量,进而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为我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民族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发展路径

在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经济合作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边境两边的民族道路相通,文化相近,地理上的毗邻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打造跨境区域合作平台可以满足各国利益,这一平台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科技等众多要素。构建跨境经济合作需要边境双边国家的相互协作,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文化交流为纽带,以安全保障为依托,共同推动跨境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是跨境经济发展和贸易交往的重要因素。跨境民族地区大多地形地貌复杂,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这已成为跨境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中国应借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改善航空、公路、铁路、海运、通讯、能源等互通互联,拉动和引领跨境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开展层次更高、范围更大的区域合作。搭建高效的现代物流平台也是跨境经济合作的重要渠道,跨境两国应借鉴先进的物流技术,因地制宜打造现代物流体系,通过聚集辐射效应,使众多大型企业的物流中心集结在此,带动区域贸易、仓储、运输、金融、信息、服务等多产业共同发展,使跨境区域合作发展进入快车道。

(二)共同打造核心区域

核心区域是位于边境线两端由跨境交通通道相互连接的封闭区域,一般来说各方不会超过10公里,这一区域需要毗邻两国共同建设。按照国际惯例,核心区应具备一些特殊功能,是集保税区、加工区、自由贸易区、专用口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政策叠加、封闭运作”的区域。在该区域应利用两国各自的比较优势,有效延伸原有产业链,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提高产品的商业价值及国际竞争力。核心区域是有效推动两国合作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高端平台,更需要政策及财政的鼎力支持,需要在通关、检疫、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跨境经济合作区可以产生巨大的边境辐射效应。在政府投资的同时,应大力吸引民间投资参与边境贸易的发展。跨境两国应对跨境区域给予土地、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致力于投资软硬件条件的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多渠道资金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模式辅助跨境地区的发展建设。同时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积极承接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探讨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的可能性,吸引跨境电商、大数据、健康产业、互联网等无污染产业落户当地,聚集物流、人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现跨境民族地区的创新型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跨境多元交流

单纯的经济往来只是维持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基于文化、宗教、教育、科技的民间交流,才是真正精神层面的融合。跨境经济合作应以人文融合为基石,文化交流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跨境民族只有相互认同了对方的文化,将区域经济合作转变为自己的意愿,这种合作才能顺利而长远。双方应通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采取论坛交流、博览会、合作洽谈会等多种形式,搭建交流互動平台,增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倡导“分享、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跨境区域经济合作“多元一体化”的目标。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各国都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中,整合各种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跨境经济合作作为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形式,凭借自身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新兴合作模式。民族地区跨境经济合作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兴边富民行动、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在民族地区的重要体现,深入开展跨境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将对提升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少数民族生活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博.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

[2]刘建文,雷小华.广西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前景、问题和对策[J].东南亚纵横,2010(6).

[3]袁晓慧.跨境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J].国际经济合作,2010(11).

猜你喜欢
跨境民族区域
我们的民族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多元民族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