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平
【摘 要】随着人们对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学教育及教师在教学观念与方法方面已有了转变,目前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要求。初中物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及对未来科技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素质;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66-02
一、树立全新的物理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新课改之后的中小学教育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来说,无论从教师、课程还是教学方面都有所调整。比如,在课程建设方面,更加注重以学生为出发点,取代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课程建设理论,而是考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段的物理课程难度适中,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在课堂教学方面,新课改提倡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扮演好学生的引导人和辅助者的角色。由于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因此,课程的改革相较于课堂改革更容易推进,然而,课堂中的改革却不容易落实。一方面,这需要教师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和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灵活思维,能够从备课、教学设计、课堂环节安排甚至是作业布置等方面贯彻落实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身份转变与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中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需要学生本身具有较高的主人翁意识,能够在课堂上独立地完成预习、小组讨论等学习环节,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配合,很好地完成教师交代的学习任务。比如,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应该设计并引发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的介绍以及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新课的预习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推进主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所推动,那么,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要积极配合教师思考问题,才能使一堂物理课既生动、活泼,又有着较高的效率。
二、利用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能够得到充分地贯彻落实,有赖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配合。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学习小组的方法,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以某个学生的思维激发其他学生,从而使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但是在学习小组的分组与具体任务的解决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 小组讨论问题的无效性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没有把握好,有时候问题太过简单,学生失去讨论和探究的兴趣;有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从何处切入解决问题。这样就导致在小组讨论时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说不出与答案相关的话。
2. 小组内部分工不明确
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或者由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刚刚萌芽,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总怕自己太出头而被别人议论,导致有的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所以教师要尽量使小组内的分工明确到个人,首先,每个组的组长应该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并由组长汇报答案,对于表现优异的组员要进行表扬。
3. 建立相应的评价与奖励制度
教师为了调动学生上课参与问题讨论,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应根据不同小组的表现情况建立相应的评价与奖励制度。比如,物理教师可以选拔一到两名物理课代表,由课代表在课堂中组织并记录小组讨论与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采用积分制的方法,根据每堂课的表现记录小组得分,最后根据分数进行奖励。
三、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 切合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对于教材也进行了相应改革,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内容的呈现以模块、单元的方式进行了调整,加上拓展部分的内容,使教材在原有基础上又具备一定的弹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在充分分析本班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理加工。比如,有的学生掌握的物理基础知识比较差,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打好基础;有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习比较主动,在课下能够自学或预习,教师在课堂中对于物理知识的教学就可以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采用问问题的方式,以检查学生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物理教学上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高一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与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多进行指导,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解决理科问题的良好思维模式。而对于高二、高三的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之后,他们的理科思维习惯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初步具备,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整合物理基础知识、快速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或者根据原有的思维模式推导出新的问题的解决思维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快速提高。此外,教师本身要对教材充分学习和研究,弄清楚教材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在教学之后,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翻阅其他教辅材料等途径,及时进行补充和拓展。
2. 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要尽量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思考与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改变以往滔滔不绝的讲课方式,通过提出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讨论。在课堂中的问题设计,需要生动的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学生现有的物理水平,如果问题过难,课堂中则没有人说话,课堂氛围过于死寂,教师再引导学生也是得不出答案的。如果问题过于简单,那就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的设计要正好能让学生在整合原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够解决的。比如,教师在教授初二物理的“滑轮的原理”一课时,由于没有直观的实物呈现,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发达,很难依靠自己的想象就分析出其中蕴含的原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利用FLASH软件制作轮滑运行的小视频,通过分解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并适时地得出轮滑运动的公式定理。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轮滑,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四、科学布置课后作业,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很多教师对于作业布置这一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作业是布置给学生的,不需要教师再多做什么工作。有些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随意让学生抄写课文或者做些练习题,而不考虑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导致在作业布置方面存在着学生“吃不饱”或者“吃不了”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好,物理基础好的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会认为太简单,认为自己所写的作业是在做无用功,这是典型的“吃不饱”情况;而有的学生则由于基础比较差,对于教师布置的一些作业感觉有难度,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甚至有的学生因为作业太难而产生一种挫败感,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最好作业能够分等级,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进行难易不同的作业布置。此外,有的学生比较好动,有的学生则性格内省一些,那么,作业的完成形式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
总之,初中物理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的学习习惯,这能够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快速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理科思维模式,坚持下去必能提高物理课的教学效率。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