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荣
【摘 要】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得快节奏的生活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读图时代”成为了阅读文化的主流,对学生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在小学教材中,彩色插图随处可见,学生也喜欢这种快速阅读方式,这对传统阅读和学校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读图时代”的特征,以及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读图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35-02
当前,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高度普及,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从以文字为主向以图像和图画为主进行转变。“读图时代”的到来对青少年造成了较大影响。在小学教材中,彩色插图随处可见,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这种快速阅读方式,这无疑给学校教育中的传统阅读方式带来了冲击。
一、“读图时代”的特征
“读图”使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从文字模式转变为图像和图画模式。与传统文字阅读比较,“读图”具有以下特征:
1. 直观性和形象性,便于传情达意
文字具有抽象性,在对事物的表达上,比较枯燥、乏味。与文字相比,图像和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直接表现出事物的形象,使读者对表达的事物具有清楚的认识,进而缩短了读者与书籍之间的距离。此外,图像还能够给人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使人直观地获得审美体验。
2. 高度概括性,增加信息量
图像中包含的信息量大,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能够使人快速接受整合的信息,这也是“读图”能够流行的主要因素。作为一种表达模式具有通用性的方式,图像或图画的概括强度是文字不能与之比拟的,高度的概括性增加了信息的传播量,而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使图像的传播范围扩大。
3. 方便快捷性,加快传播速度
方便快捷性是“读图”的又一个优势。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使人们缺乏完整的阅读时间,阅读也加快了速度,而图像具有概括性强、形象逼真、信息内容多的特点,使人们更为容易接受,既节约了时间又补充了知识,因此,与“读文”相比,“读图”具备传播优势。
4. 符合阅读规律,更易引发兴趣
人的视觉神经在“读图”时起到重要的作用,眼睛接收的信号需要人的大脑处理,这种方式主要是物体对视觉神经具有吸引力或刺激性。心理学实验结果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听觉和视觉,而图形、符号等被人的视觉接受后,将图像、符号表达的信息传送至大脑中保存,由于图像、符号包含的信息丰富,这就延长了图像、符号在大脑中的保存时间,与单纯记忆文字比较,记忆更为扎实,不易被遗忘。并且图像的直观性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更容易唤起人们的视觉神经感知,因此,“读图”比“读文”更容易引发人们的兴趣。
二、“读图时代”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读图时代”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而受到影响最大的人群就是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了,特别是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受到的影响最大。图画降低了他们对纯文字书籍的兴趣,具体说来有以下3方面:
1. 影响小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带有彩页插图的文字是学生喜欢阅读的。他们从图像接受信息,忽视对纯文字文章的阅读,这无疑降低了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力。从想象力的角度出发,文字阅读不具有直观性,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阅读文字时通过想象感知文章的内容,而当文字配有图片时,虽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直接从图片中获取了信息,没有在头脑中进行“二次创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惰性,没有在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不进行空间的想象,这就使学生缺乏创造性,形成了快速“读图”的思维模式,对以后的语文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学生缺乏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
2. 影响小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
图像与思维具有密切的关系,读图使思维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是通过视觉对感官性强的图片产生兴趣,是直接接受信息的形式。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后,放弃了主动思考,这就造成思维不能从感性转变为理性。阅读文字则相反,文字的表现形态以理性为主,具有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而思维使人脑能够间接反映出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学生对文字表达内容进行感知时,视觉神经将感知的文字符号传送至大脑,大脑对文字符号进行识别后,经过思考理解文字的意义,这就推动了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小学时期是培养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时期,同时是培养思维的时期,图片信息直接接受的感性方式显然对学生思维的转换能力造成了影响。
3. 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小学时期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时间,“读图”会使小学生的视觉中枢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不去花费大量的时间思考、转换,这就使语言中枢得不到锻炼,而文字阅读、背诵量的减少使大脑中没有储存足够的语言信息,使学生使用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表达能力变弱。当对看到的事物或生活中的感受不能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表达出来,或者不能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这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影响。
三、解决“读图时代”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影响的策略
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使用的语文教材是彩色模式,有大量的彩色图片,为引导学生正确“读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进行联想,对现有的插图进行补充,发挥想象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插图背后的意义进行挖掘,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应对“读图时代”给学生带来的缺乏想象力影响。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是思维能力从感性模式向理性模式转变的时期,低年级小学生缺乏对文字的理解力,语文课本的插图能够让他们的语言变得丰富。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用插图拓展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丰富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认识,插图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插图提出各种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实现思维的转换。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小,语言的信息量少,在语言表达时往往会出现逻辑混乱或不成句的情况,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用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对插图表达的内容进行叙述,然后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课文的差异。
总之,“读图时代”改变了小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对象,而小学生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还没有完全形成,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通过有效整合学生的“读图”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让学生正视“读图”,认识“读图”是理解文字内涵的一种工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读图”与“读文字”相结合,进而改善“读图”的缺陷,发挥起特有的优势,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贾伟华.浅析读图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5,(2):85.
[2] 张鲜前.对读图时代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43.
[3] 吴金芳.“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4,(24):43.
[4] 陈娜.对“读图时代”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2014,(11):43.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