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将,张培莉,王志栋,兰佳庆
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与对策
赵将,张培莉,王志栋,兰佳庆
摘要:通过分析护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端正学生考研动机、完善培养模式、关注就业问题、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等措施,促进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招生;措施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是培养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高级人才的重要渠道。我国自1992年开始招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以来,护理硕士教育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一直以来只能培养学术型护理硕士研究生。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旨在培养思想、道德素质良好,学科理论知识扎实,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1]。这一重大突破既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只有护理硕士科学学位的现状,也缩短了我国护理高等教育与国外的差距[2]。但近几年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与数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护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措施,以促进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1护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
截至2015年,我国共有86所院校招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然而报考的人数屈指可数,各大院校招收的MNS人数明显偏低。山西医科大学作为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大的院校之一,近5年共招收237名护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其中专业学位52人,占21.9%。由此可见,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数与学术型人数比例严重失调,专业学位人数明显偏低,并且大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来源于本校优秀应届毕业生推荐免试或学术型学位调剂。虽然近几年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大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比例,但并未如预期般受到考生的积极响应,学术型硕士仍是大多数考生报考的首选[3]。
2影响护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原因
2.1公众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认同度不高近年来,虽然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逐渐增多,但相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根深蒂固”的认识,公众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国家的招生政策也知之甚少,导致考生在报考时仍持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部分考生的最终选择。另外,我国长期形成的研究生教育学术化而非职业化的观念,使部分高校教师、学生家长、考生等个体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宗旨、价值及其发展前景缺乏明确清晰的判断,多数人认为,研究生教育只是培养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术型人才,学术型学位要比专业学位的含金量高、社会认可度高[4],进而影响专业学位的整体招生数量和质量。
2.2护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研动机徐漫欢等[5]对有考研意向的护理本科生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近期考研还是打算将来考研的学生,主要的考研动机是为得到更理想的工作,而他们心目中护理硕士研究毕业生理想的工作职位排序依次是高校护理教师、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医院或高校以外的单位工作,最后才是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者。可见,学生在护理专业研究生职业选择的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个别学生甚至认为硕士毕业再去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是浪费人才,考研就是为了摆脱临床,导致学生更加倾向于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学术型学位。
2.3护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明确专业学位教育是一种不同于学术型学位教育和一般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类型,因此,决定其人才培养质量与类型的教育模式应该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与特色,既不能沿袭学术型学位教育的模式,也不能照搬职业教育的做法[6]。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培养方面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没有明显差别[7]。很多导师都是同时指导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因为实际指导过程中由于研究生数量增加,大都是采取无差别的指导与培养,无法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色。而且,各院校的护理研究生导师师资力量不足,有些院校的专职研究生导师大多不直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临床带教老师学历偏低、缺乏教学和指导经验等[8],都将进一步影响高层次护理人员的招生和培养质量。
2.4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前景有待检验首先,护理硕士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总体情况也不容乐观。近几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每年大批护理硕士生进入求职市场,护理从业人员学历提高,社会平均供需比率却逐年下降[9]。用人单位的选择余地扩大,就业质量在逐步下滑。这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影响更加明显。其次,护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国家和用人单位也尚未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相应的岗位。护理硕士毕业生从业的岗位、职责、专业称谓等都无法明确。他们进入临床后并没有获得与其学位匹配的实践岗位和功能角色,这种情况直接影响高等护理人才的合理使用[10]。再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为应用型、专业型、技术型,因此,护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从事的工作应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而很多毕业生不愿去临床工作,增加就业难度。
3促进护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措施
3.1加大护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宣传力度实际上,全日制专业学位是教育部为调整和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设定的一种学位类型,与学术型学位属于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只是培养目标有明显差异,并无地位高低之分[11]。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美国授予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一直都高于授予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人数,占授予学位总人数的比例超过60%[12]。所以,学校应充分正视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性,合理规划招生计划,创新招生理念,建立客观有效的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13]。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广开宣传渠道,提高公众对专业学位的理解和认知度,帮助公众真正认识到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对等性及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所具有的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特殊性,让考生充分了解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体系,从而促进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健康发展。
3.2正确引导护理本科生对专业的认识,端正考研动机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护理硕士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护理硕士就业方向逐渐由以往的护理教师趋向临床护理[14]。有学者认为,加大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未来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15]。如果大部分考研学生都抱着脱离临床的动机来攻读研究生,会使护理研究生择业范围受到限制,既不利于学生的就业,也阻碍了临床护理水平的发展。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有必要对学生的专业认识和职业价值进行正确引导,对于真正热爱护理专业,并愿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深造学习的学生,鼓励其报考研究生,或通过推荐免试的方式为其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对于仅是为了逃避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的学生,帮助他们认清形势,避免盲目考研,端正考研动机[16]。
3.3积极探索护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自身特色现阶段,我国MNS没有统一明确的培养模式,国内各院校虽根据各自的发展和学科特色自主制订了培养模式,但培养出来的人才层次不一,职业定位不清,未来就业方向也有失国家设置MNS的初衷[17]。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次的护理人才越来越受青睐,各院校应根据社会的需求使MNS的培养目标细化、专科化[18],促进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任职资格的衔接[19]。可参考医学门类中已形成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的衔接方案[20],做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任职资格相衔接的各项规划,以培养适合临床发展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欧美国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历程较长,尤其美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比较完善,结构健全,相关院校可借鉴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设置[17],如培养开业护士、临床护理专家等,并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结构。
3.4关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业全程,着力解决其就业问题学校应构建制度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学程的就业指导[21]。可以根据临床的需求,与医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提早进入临床科室学习(实习),提前了解、熟悉和适应医院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投入工作;而研究生期间所从事的科研课题,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另外,学校应与多家医院建立硕士研究生人才交流平台,从多方面解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临床医疗卫生机构要更新观念,改变护理从属于医疗的观点,加强对护理研究生的重视程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合理高效地分层使用,使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视高学历护理人才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22]。
3.5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正确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各大院校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专业学位的推荐免试学生奖励制度的方式,扩大专业学位推荐免试学生的比例,吸引更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申请推荐免试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3]。同时,建议卫生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同各相关高校,加快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符合我国实际的人才培养大纲和指导方案,进一步推进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24]。
4展望
目前,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就业前景不断明朗,会有更多学生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型护理研究生也会在科研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与科研型护理研究生共同携手为我国护理事业的进步添砖加瓦[25]。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 种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EB/OL]. [2013-06-03].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3/201007/92739.html.
[2]杨巾夏,陈翠萍.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现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4,14(6):71-75.
[3]杨尊昊,陈洪波,代智慧,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因素的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5):35-37.
[4]任欣荣.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考工作问题之归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5):55-60.
[5]徐漫欢,施秀剑.护理本科生考研意向及考研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7A):1715-1717.
[6]吉红,郭耿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与对策建议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9(6):105-109.
[7]胡翠环,袁瑜,颜巧元,等.我国护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现状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1,26(8):25-27.
[8]郭桂芳.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概述[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7):485-489.
[9]侯萃.河南省护理硕士毕业生需求状况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1.
[10]王慧颖,周莹,张全英.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3):2980-2982.
[11]熊玉英.影响全日制专业硕士生源数量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研究生,2011(6):6-7.
[12]伍雪冬,苏晨羽,肖毅.国内外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6):75-76.
[13]周喜新,李阿利.新形势下地方农林院校农学类研究生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9(5):41-43.
[14]张瑛,卢国华.“订单式”培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3,20(12B):16-18.
[15]彭保艳,李晓敏,刘莹,等.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期望与社会需求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5):490-496.
[16]汪健,李峥.2008—2011年150名护理专业考生考研动机分析及启示[J].护理学报,2012,19(12A):24-27.
[17]李梦诗,顾申,刘文庸,等.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4,21(1):22-24.
[18]边疆,王斌全,田彦璋,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培养目标及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7(9):79-80.
[19]王会梅,徐桂华.专科护士培养与专业学位护理硕士教育衔接的可行性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5):397-398.
[20]王光花,李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衔接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129-131.
[2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EB/OL].[2015-02-03].http://wenku.baidu.com/view/58fccc4f767f5acfa1c7cde9.html.
[22]杨巾夏,陈翠萍,段霞,等.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期望与就业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7):6-8.
[23]魏玮,雷彩虹,许方,等.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4):13-15.
[24]杨晓玲,曾建霜,鞠梅.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思考[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38(3):311-314.
[25]杨永,莫新少.护理学硕士招生改革与我国护理教育前景展望[J].全科护理,2010,8(12C):3370-3371.
(本文编辑苏琳)
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赵将,硕士研究生,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张培莉(通讯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王志栋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兰佳庆单位:037009,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21.005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7C-2574-03
(收稿日期:2015-10-15;修回日期:2016-06-27)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rollment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nursing speciality
Zhao Jiang,Zhang Peili,Wang Zhidong,et al
(Nursi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030001 China)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rsing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students enrollment and combining with practice it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of nursing specialty,including increasing enrollment propaganda,correcting the motivations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perfecting training model,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ssues of employment,playing a role in policy oriented measures and so on.
Key wordsnursing speciality;postgraduate students;professional degree;enrollment;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