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珍教授辨证论治蛋白尿之浅析

2016-03-10 19:43:24马红珍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症蛋白尿白术

陈 玲 马红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马红珍教授辨证论治蛋白尿之浅析

陈 玲 马红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总结马红珍教授治疗蛋白尿之经验,将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一病分为脾肾阳虚,脾肾气虚夹瘀,气阴两虚,湿热蕴结,外感风邪五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无论何种证型, 均应强调“益肾固本、补脾益气”法,常用党参、黄芪、莲须、茯苓、川芎、芡实、金樱子、菟丝子、山药、山茱萸、白术等药, 尤须重视山药、党参、黄芪的应用。

蛋白尿 脾肾阳虚 脾肾气虚夹瘀 气阴两虚 湿热蕴结 外感风邪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它不仅是肾脏损害的重要指标,也是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降低蛋白尿对保护肾功能、改善慢性肾脏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虽然没有蛋白尿的称谓,但追溯古医籍则有“精”,“津”,“液”,“膏”等记载,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宜藏而不宜泄,这些精微物质失于封藏,随尿液排出体外,即可形成临床上的蛋白尿。《素问·水热穴论篇》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道出了蛋白尿的主要病机为脾肾双损以及湿浊内留。蛋白尿常规的西医疗法是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ACEI或ARB类药物,但是此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往往不可避免,患者往往不易接受。马红珍教授在长期临床探索中,从脾肾亏虚的根本病因病机出发,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蛋白尿,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蛋白尿与祖国医学的精气相通,广义的精气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宜藏不宜泄”,故蛋白尿系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下泄所致。祖国医学认为,精气来源于先天生殖之精和后天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二者均藏于肾,以备上升输布充养全身。可见,精气的产生、封藏、输布与脾肾密切相关。马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元亏虚密切相关,认为肾元不足是其发病的重要内因[1]。肾元不足之人,则外邪易循经内侵肾脏,以致气血运行失于常道,三焦水道通行障碍,湿浊水毒内壅,水谷精微外泄。《素问·六节脏象论》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水,司开阖,为封藏之本,开阖无度,封藏失司则失精,致精微物质下泄,可产生尿浊;同时,脾主运化,主升清,运化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上升输布至全身,脾病则运化、升清失主,也可致精微物质下泄,发生尿浊。正所谓“五脏之伤,穷必归肾”,终至脾肾虚损,致精微物质下泄。可见,尿浊一证,病本在于脾肾虚损,且脾肾虚损必然贯穿其病因病机的始终。但该证辨治难度大,在于往往虚实夹杂。外邪侵袭,尤其是风热毒邪,是本病的重要外因。然而有感受外邪发病者,亦有感邪不发病者,何也?《黄帝内经》中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患者或因风邪犯肺,水道不通,水湿内停,日久化热;或因疮毒内陷,困遏脾运,湿毒交结;或久病、思虑劳作过度、房室不节,伤及脾肾,致脾失运化,肾失清化,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湿热留滞,可灼伤血络,致血溢脉外,也可阻滞气机,进一步瘀阻肾络。由于诸邪的内生或外侵,久则风、热、瘀、湿、毒等邪相互搏击,使尿浊加重,病情迁延,增加了辨治的难度。故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指脾肾虚损,标实指风、湿、热、毒、瘀等邪气搏击于内[2,3]。

尽管如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治安法官代表性仍存在一些问题,治安法官选任还是受到一些谴责,但值得肯定的是英国现代治安法官选任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招募范围显著扩大。自1919年首个妇女出任治安法官后不少女性被任命为治安法官,在治安法院的青少年法庭要求开庭时必须至少有一名女性,治安法官中妇女的比例上涨显著实现了男女性别比例的平衡。

2 辨证论治

2.1 脾肾阳虚主症

小便混浊,时作时止,日久不愈,劳累则加重,面色苍白或黧黑,神疲,体倦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大便溏泄或五更泄,发脱齿摇,性功能减退明显,夜尿频多或小便清长,舌淡体胖,苔白滑,脉沉细。治法:补中温肾固精。方药:黄芪30~40g,党参15g,当归12g,白术15g,菟丝子15g,仙灵脾30g,山药15g,熟地黄15g,山茱萸15g,芡实30g,桑螵蛸10g,金樱子30g。阳虚重者可加制附片10~15g,肉桂6g。

至此电动汽车最优出行的约束条件便已完成,配合联合目标函数,共同构成了电动汽车最优出行路径的规划模型。由此模型,便能求解出任意初始位置与终止位置的最优路径。

2.2 脾肾气虚夹瘀主症

尿浊时作时止,头昏目眩,颜面浮肿,腰膝酸痛,皮肤瘙痒,咽痒咽痛,舌淡红,苔白,脉浮。治疗:扶正祛风,活血通络。方药:黄芪20g,防风10g,羌活12g,白芷10g,桂枝9g,白芍12g,白术20g,茯苓20g,川芎9g,僵蚕10g,地龙15g,蝉衣10g,青风藤20g。

2.3 气阴两虚主症

尿浊经久不愈,颧红盗汗,口渴咽干,耳鸣耳聋,腰酸腿软,舌红,苔薄或微腻,脉细弱或数。治法:滋阴益肾,益气健脾。方药:黄芪20g,太子参15g,生地黄20g,山药30g,山茱萸15g,茯苓15g,牡丹皮10g,泽泻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2g,芡实20g,金樱子20g,莲须10g,知母10g。

2.4 湿热蕴结主症

尿频,尿短黄,尿灼热,或有血尿,胸脘满闷,口渴而不欲饮,尿蛋白持续不消,口苦心烦,舌红,苔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黄芪20g,制军12g,莲须10g,玉米须30g,白术15g,薏苡仁30g,车前子15g,桃仁10g,牛膝10g,苍术20g,黄柏10g,益母草20g,土茯苓30g,白茅根30g。

2.5 外感风邪主症

蛋白尿持续不消,腰膝酸软,面色萎黄,浮肿难消,纳呆腹胀,舌暗体胖,苔白或腻,脉沉细无力。治法:健脾固肾,化湿祛瘀。方药: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5g,菟丝子15g,薏苡仁30g,山茱萸15g,桃仁10g,当归12g,川芎9g,益母草20g,地龙10g,杜仲15g,茯苓15g。

3 典型案例

陈某,女,20岁,2016年03月体检发现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血肌酐正常,未行肾活检,未予特殊治疗,尿检指标未见好转。于2016年04月29日求治于马师。时见双侧腰部酸痛,小便颜色较深,泡沫较多,少气乏力,伴口干,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红,苔薄白稍腻,脉细。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镜检)(++),肾功能正常。辨证为气阴两虚。西医诊断:无症状性尿蛋白;中医诊断:尿浊(气阴两虚),中医治则:滋阴益肾,益气健脾。中药处方:黄芪30g,太子参15g,生地12g,萸肉10g,山药30g,茯苓15g,当归12g,川芎10g,丹参15g,莲须10g,杜赤豆30g,玉米须15g,金银花10g,远志筒10g,绞股蓝15g,白术12g,陈皮9g,炒扁豆12g。加水适量煎煮成400mL药汤,早晚服用200ml。同时予阿魏酸降蛋白,百令胶囊护肾。此方加减,前后服用两月余,患者自觉精神状态及体力明显好转。2015年07月08日复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化验指标较前明显好转,继续服中药,前方去绞股蓝、白扁豆、金银花,加防风9g,僵蚕9g,以巩固治疗。

在确定评估指标后,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评估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量化。一般的,将比较结果分为5个等级:相同、稍强、较强、很强和绝对强,并且用1~9来表示。通过专家打分对评估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判定,构造一级评估指标的判断矩阵,如表2。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患病的根本原因是机体阴阳失调,“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素问·生气通天论》亦说:“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蛋白尿发生也是机体阴阳失调而导致。总之,应根据机体整体的阴阳偏盛偏衰,病机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论治,治疗中不忘扶助正气,重视利水渗湿,贯穿活血化瘀。遵《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谨察阴阳所在而为之,以平为期”。首先应重视固本截流,扶助正气,该病以脾肾虚损为本,恢复脾的升清和肾的封藏功能,使精微物质不再下泄,乃为治本之法。辨证论治过程中应明辨虚实,无论何种证型,宜始终贯穿补脾益肾之法,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菟丝子、山药、山茱萸、白术等药。应及时加用收敛下焦肾气的药物以固本截流,该类药物最常用的有:芡实、桑螵蛸、金樱子、菟丝子、莲须等。其次尿浊为虚实夹杂之证,风、湿、热、瘀、毒等邪气往往是其病情缠绵难愈并趋向进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足够重视。邪恋常因正气不足,只有当正气虚弱时,外邪才可趁虚而入,祛邪方能安正,必须辨清邪气的性质,及时给予处理,诸如感冒、感染、劳累等等可以加重蛋白尿的因素。常用的祛邪药物有:赤小豆、薏米仁、茯苓、黄连、制军、知母、半夏、防风、白僵蚕、金银花、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玉米须等。酌情在治疗过程中加用化瘀通络药物,正所谓“久病入络”,“久病必夹瘀”。由于尿浊多为临床痼疾,病程较长,适量给予化瘀通络的药物可提高疗效[4]。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通络化瘀药物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该类化瘀通络药物有桃仁、地龙、川芎、丹参、当归、红花、牛膝等等,亦是临床治尿浊之要药。

[1] 郦光钧,马红珍.马红珍教授治疗IgA肾病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01:54-57.

[2] 孙慧.中医对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J].河南中医,2008,28(9):17-19.

[3] 於建根,李学铭,马红珍.李学铭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常用六法[J].浙江中医杂志,2007,11:621-622.

[4] 吴东蛟,马红珍.从“虚”、从“瘀”论治慢性肾病[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06:1232-1234.

(2016-08-08 收稿)

* 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

猜你喜欢
主症蛋白尿白术
郭淑云“抓主症”诊疗特色简析*
中医学报(2023年11期)2023-12-21 09:37:21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42
中医证候临床评价的探讨
世界中医药(2017年6期)2017-05-30 05:59:34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
中医研究(2013年5期)2013-03-11 20: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