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政策落实取得的成效及建议

2016-03-10 04:18:22刘龙邦云南省昭通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云南昭通657000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3期
关键词:载畜量草畜昭通市

刘龙邦(云南省昭通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云南 昭通 657000)

昭通市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政策落实取得的成效及建议

刘龙邦
(云南省昭通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云南 昭通 657000)

总结了昭通市落实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政策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开展草原奖补政策的建议。

昭通市;草原;奖补机制;成效;建议

通过对天然草原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加大对昭通市农牧区农牧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的支持力度,促进农牧民就业专业,扭转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保障长江中下游安全,促进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全市农牧民同步奔小康产生重大影响。

1 昭通市落实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政策取得的成效

1.1 昭通市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政策落实情况

2011年6月底昭通市全部完成草原承包外业核查工作,计划实施草原禁牧13.06万hm2(包含退化严重的自然草山草坡,重要水源涵养地),草畜平衡87.74 万hm2;计划分三年核减牲畜57.59万羊单位。

禁牧方面,自2011年以来,全市完成草原禁牧面积13.06万hm2,已全部完成禁牧任务;2012年起,全市利用村级防疫员、村委委员配备落实草原禁牧管理人员948人。

在草畜平衡方面,按照整体推进,三年达标的要求,截止2013年末,实际核减牲畜57.59万羊单位,按时完成减畜目标。

1.2 要成效

通过五年的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政策落实,昭通市生态逐渐恶化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生态效益方面,一是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的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以来,这种局面得到有效控制社会效益方面,一是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明确了草地界限、草地管护和利用的责任,有效地缓解了草畜矛盾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草地纠纷,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经济效益方面,昭通市通过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草原实行禁牧、休牧和补播改良,种植一年生牧草7.8万hm2,多年生草地更新4.46万hm2,平均每公顷草原增加鲜草4 500公斤,为草食畜舍饲和半舍饲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变了养殖模式,提高了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全市可增加鲜草489.3万吨,年可新增饲养148.2万羊单位,年新增出栏74.1万羊单位,经济效益4.46亿元。

2 昭通市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工作开展进度不平衡

有的县领导及干部职工对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政策认识不够,对政策研究不透,理解不全面,宣传引导未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加之我市有部分地区草原分布零星,有的草原分到牧户面积不足1亩,使牧户对实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十分模糊,农牧户拿到了草原奖补资金只知道感谢党和政府,但对国家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重大意义不十分清楚,以至于影响力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整体推进。

2.2 各县区在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工作的技术力量极不平衡

一是县、乡镇技术力量不平衡,有的县草原面积虽然是草原大县的三分之二,但投入到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工作中技术力量只是草原大县的七分之一。有的县、乡镇技术力量老化,特别对电脑操作不熟悉;二是乡镇乡镇技术力量少,在抓草原生态奖补的同时还要负责全乡镇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三是在各县区,缺乏草原专业人员,抽派不属于草业专业的技术人员临时组成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工作小组,影响了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工作的整体推进。

2.3 草原理论载畜量的核定不够科学、合理

草地载畜量是实施草畜平衡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事关农牧民的切身利益及草原的合理利用,各县区的草地载畜量是按照云南省农业厅规定的各洲(市)不同草地类型载畜量标准确定,没有考虑各县区有不同差异,一个县区内不同区域也有不同差异,同时也未考虑再生草的产量等相关因素。

2.4 深入宣传教育,加强政策引导

一是继续运用电视广播、标语、手机短信、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具体政策措施。二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牧区、走进牧户,谈形势、讲政策、算细账,让农牧民了解政策内容,明白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三是积极引导农牧民合理使用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用于牲畜改良、草地投入、购买草料等。

2.5 完善管护体系,加强后期监管

建议省草原主管部门还要继续加大对基层主要技术骨干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鉴于县(区)级财力有限,无力全部承担草原管护费用的实际情况,建议上级尽快解决草原管护人员的工资问题,以使草原管护工作常态化,确保草畜平衡制度的有效实行。

2.6 加强草地资源的监测工作,坚持草地载畜量的动态管理

草原监测工作不能停留在数据的上传,要根据取得的数据结果,预测区域内当年草原载畜能力,指导草畜平衡工作。要发挥好草原专业人员的作用,做好草原产量的动态监测工作。在目前草原监测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草业技术人员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按上级技术部门制定的技术规程做好草原产量监测及草原载畜量的核定工作,确保全市草畜平衡持续有效的实施。

3 结语

草畜平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人草畜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涉及到教育、文化、科技、工业等影响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除畜牧、财政部门外,政府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均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通力协作,做好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等相关工作。

[1]巩芳,长青,王芳,刘鑫等.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12).

[2]张术环,杨舒涵.生态补偿的制度安排体系研究[J].前沿,2010,(19).

(编辑:晏兵兵)

F812.8;S812.6

B

1006-799X(2016)13-0098-02

猜你喜欢
载畜量草畜昭通市
玛曲天然草场载畜量分析及过载放牧应对策略*
甘肃科技(2023年9期)2023-10-30 01:31:40
昭通市种业现状与“十四五”种业发展对策
宋尚有局长在甘南调研草畜平衡等工作
甘肃林业(2021年5期)2021-10-18 05:07:50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呼伦贝尔草原载畜量偏低原因探究
一种含转动副间隙多连杆机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分析方法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昭通市“省耕大讲堂”第二讲开讲
施肥和补播对高寒草甸草原载畜能力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2018年6期)2019-01-07 01:57:10
河南省优质草畜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亲人
荷城文艺(2015年2期)2015-06-10 06: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