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露露,李小寒,高玉琴
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原露露,李小寒,高玉琴
摘要:对国内外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认为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远期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社区护理;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现状
高血压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疾病。据统计,2008年25岁以上的成人中,被诊断为高血压的占40%,人数由1980年的6亿增长到2008年的10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15.6亿高血压病人[1]。WHO统计,全球每年因高血压死亡的人数超过700万人[2]。而每年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用为318.9亿元[3]。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全国至少有2亿人患高血压,即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分别低于50%、40%和10%。目前约有1.3亿高血压病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3 000万人没有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病人中,有75%病人的血压没有达到控制目标,因此,高血压的防治任务十分艰巨[4]。WHO早在2003年就指出:提高慢性病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比其他任何干预措施都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健康水平[5]。慢性病无法治愈,所以控制、管理、最小化不良预后、最大限度地保留机体功能是其管理的最主要目标,且疾病的管理应由病人自身完成[6]。随着社会经济与卫生的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概念随之提出。高血压病人作为具有各种心理和社会活动的人,不仅希望不生病,而且希望活得更好、更愉快[7]。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和追求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而不仅仅是生存数量。在评价时,使用死亡率、客观临床指标等并不能全面反映病人真实的健康状态,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则可以作为评价高血压等慢性病病人的生理、心理、角色功能及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健康状况的指标,从而为采取合适的保健干预提供依据[8]。在国外,生活质量已成为卫生保健人员的关注点,也已成为重要的健康结局评价指标[9]。现对国内外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其生活质量进行综述。
1基本概念
1.1高血压
1.1.1高血压的定义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称为高血压[10]。
1.1.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ISH(国际高血压协会)高血压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静息状态下,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的测量值,必须是在未服用降压药的状态下,间隔两分钟后重复测量2次的血压均值为基准,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4]。
1.1.3高血压的并发症及其危害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疾病等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11]。
1.2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指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健康而每天进行的活动。Gruman等[12-13]将其定义为:参与那些可以促进健康、增强体力、预防疾病的活动;积极与卫生人员交流,遵照治疗方案;监测自己身体和情绪的状态,在自我监测的基础上适当管理;处理疾病对个人功能角色及情绪状态、自尊和与其他人关系的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病人教育研究中心的Lorig等[14]认为:慢性病自我管理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保健专业人员和病人一起先识别出病人最关心的健康问题或疾病信息,然后通过学习和使用自我管理的相关技能来解决这些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实施自我管理干预措施,使慢性病病人的健康状况保持相对稳定。
1.3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亦称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最初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坎伯瑞斯(Calbraith)在其著作《富裕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15]。医学领域中,把生活质量理论和医学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它不仅能更全面地反映人们的健康状况,而且能充分体现积极的健康观。WHO在1993年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研讨会上明确指出:“生活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
2高血压自我管理研究现状
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较多,但自我管理能力长期效果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
2.1国外高血压自我管理研究现状国外自我管理的研究开展得较早,且比较成熟,高血压大多与其他慢性病一起进行管理,效果显著。主要包括自我管理模式的应用和自我管理模式的发展两个方面。
2.1.1自我管理模式的应用Ameling等[16]实施了一项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性研究,从病人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及社区成员着手,采取文化相关的措施,提高高血压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控制其高血压状况。Swerissen等[17]的研究表明:自我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增强高血压病人的体力,增加自我效能感,提高健康设施使用率,增强症状管理能力,减轻疼痛、疲劳的困扰等症状,改善健康状况。
2.1.2自我管理模式的发展在自我管理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又发展了以其为基础的内行病人项目(expert patient program,EPP),EPP是由英国国民健康保险体系首先提出,并且在2002年开始实施,此项目由接受培训的外行志愿者或者雇佣的培训人员帮助病人处理慢性病情况、学习更多的管理技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体状况[18]。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开设自我护理和以病人为主导的技术课程,提高病人的活动量、促进健康行为(锻炼、认知状态)、自我效能,改善健康状况、减少急诊入院的人数,最终提高病人应对日常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这些技术主要针对的是症状(疼痛、疲劳、气促、抑郁和健康困窘)管理。EPP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包括行动计划和反馈、角色模式、解决问题、症状的解释及决策,来提高自我效能[19]。有研究表明:EPP不但能够提高参与者的自我效能和体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还能够降低医疗费用[20]。
2.2国内高血压自我管理研究现状我国自我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在高血压领域,主要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开展自我管理相关的干预后效果显著。
2.2.1描述性研究主要包括自我管理理论的研究、高血压自我管理现状调查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与其他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2.2.1.1自我管理理论研究傅东波[21]最早在理论上提出了自我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并在具体实施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在政策层面上,必须与我国现有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进行有机的整合;技术层面上, 还需探索适用于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群(城、乡)、不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结构“支持病人自我管理”的新型实施模式。郭秀芳等[22]对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总结。翟萍[23]通过对其医院高血压俱乐部的开展、发展和失败的分析,得出了高血压自我管理失败的原因。
2.2.1.2高血压自我管理现状调查朱琴淑[24]通过对412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认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意识极度缺乏,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很低,建议建立社区高危人群健康档案。罗学琴[25]对246例高血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认为高血压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通过主动改善生活方式实现疾病控制的可能性较低,完成自我管理行为的信心不足,并且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较少,而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病人能积极寻求卫生服务利用,建议通过自我效能干预,促进高血压病人积极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
2.2.1.3自我管理能力与其他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张琳等[26]通过对254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得出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呈正相关,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病人的自我效能,能够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李华萍等[27]通过对社区34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得出高血压病人自测健康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社区护理人员应通过有效措施提升高血压病人的社会健康水平,从而改善其自我管理现状。
2.2.2干预性研究主要包括医院干预性研究、社区干预性研究以及质性研究。
2.2.2.1医院干预性研究邢志敏[28]对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干预,最终自我管理干预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2.2.2社区干预性研究傅东波等[29]尝试建立了一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由 2名小组长按照指导手册指导组员一起学习高血压自我管理,每月活动1次,每次1.5 h,采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综合评价其6个月后的近期效果。结果表明:参加者自我管理高血压的技能、信心得到了提高,高血压管理和控制情况得到了改善;用非药物措施控制血压的比例增加了10%~40%,6个月后收缩压平均降低了15 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了8 mmHg。并且,该种病人教育形式适合我国的文化。赵明慧[30]将40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通过两年的培训和指导,干预组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及因心脑血管病门诊输液及住院人次明显低于对照组。
2.2.3质性研究刘京菊等[31]对14例高血压病人在教育、饮食、运动、血压监测、服药的依从性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访谈,经过分析提炼出3个主题:部分高血压病人血压得不到理想控制,多伴有并发症;缺乏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存在认识误区;接受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有限。最终的结论是应加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并改进健康教育方法,以提高病人自我管理的能力。
3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国内外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较多,范围也较广,但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几乎没有。
3.1国外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国外的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研究开展得较早,发展也比较成熟,主要包括量表研制和应用研究。
3.1.1量表研制目前国际上对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无统一的专门量表,现在用于高血压病人进行生活质量测定的量表有世界卫生组织的WHOQOL-100 量表(The Well-Being Questionnaire)、SF-36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 36 Item Short - Form Health Survey)、NHP(Nottingham Healthy Profile)量表、综合心理健康指数(Psychological General Wellbeing Index,PGW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社区人群功能测定量表(COOP/WON-CA)等。SF- 36量表是美国医学结局研究组开发的一个普适性量表,它对高血压病病人生活质量测定具有较高的信度。现在有比SF-36更简短的量表SF-12量表被推荐使用。Cote等[32]在一项干预试验的研究中对SF-36和SF-12量表各条目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SF-12和SF-36量表不论是生理内容综合测量还是心理内容综合测量,一致性都很高,内部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92,且呈线性正相关,SF-12能够解释SF-36量表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的78%的变异和心理综合测量85%的变异。因此,在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中SF-12可以作为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评定的另一种选择。
3.1.2应用研究主要包括高血压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以及抗高血压药物对生活质量的影响4个方面。
3.1.2.1高血压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Kwasniewska等[33]研究了人口统计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对波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认为血压升高和活动量的减少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3.1.2.2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Mena-Martin等[34]分析了是否知道自己患高血压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比不知道的病人生活质量低。Klocek等[35-36]对1 539例高血压病人和995例健康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测评,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性别、教育程度、年龄和家族史、收缩压、舒张压、肥胖、合并靶器官损害和用药的数量是影响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Steven等[37]对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的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症状(包括疾病本身和降压药物副反应)比其他因素如血压、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
3.1.2.3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Tsai等[38]以生活质量和血压值2个指标来评价规律性有氧锻炼对高血压病人的干预效果,将收缩压在140 mmHg~180 mmHg或舒张压在90 mmHg~110 mmHg的轻至中度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有氧锻炼组(参加三阶段为期10周的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和对照组(不参加任何锻炼),分别在基线时、干预后6周和10周用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和血压进行测定,结果102例参加有氧锻炼者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不但血压显著降低,而且SF-36量表的8个维度中有7个维度的分值都有显著提高。规律的持久锻炼不但可降低血压而且提高了生活质量,应大力提倡和推广。
3.1.2.4抗高血压药物疗效评价从长期的治疗结果来看,利尿剂对生活质量无负性作用[39]。有研究报道: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如普萘洛尔对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与抑郁症、记忆功能损害有关联。Perez-Stable等[40]研究了普萘洛尔对高血压病人认识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312例22岁~ 59岁未经治疗舒张压在90 mmHg~104 mmHg的高血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普萘洛尔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普萘洛尔治疗3个月和12个月后,13项认识功能试验中有11项无显著性改变,但正确反应能力降低(P=0.102),处理事情有轻微的出错(P=0.04),提示普萘洛尔对认识功能有轻微的负面影响。
3.2国内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在高血压领域,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包括量表研制和应用性研究。
3.2.1量表研制以引进国外成熟量表为主。其中杨瑞雪等[41]于2008年根据国人的特点系统制定了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体系(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hronic Diseases-Hypertension,QLICD-HY),最终形成4个领域、 13个亚领域、47个条目的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ICD- HY V1.0)。使用SF-36量表作为标准,将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测试量表与SF- 36量表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两个量表各相关领域的相关系数较大。
3.2.2应用性研究主要包括高血压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以及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评价4个方面。
3.2.2.1高血压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马丽娜等[42]抽取1 847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已患高血压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显著低于血压正常者;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高血压相关疾病患病率增高,认知能力变差;高血压水平越高者,抑郁症状增加,生活活动能力进一步下降。魏晟等[43]对农村312例单纯收缩期、130例单纯舒张期和381例混合型高血压病人以及2 176名正常健康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人的体能、日常活动维度得分均较正常人群组差,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混合型高血压对整体健康的影响更明显。
3.2.2.2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宗纪勇等[44]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对1 673例农村地区高血压病人与1 009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分析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收入、情绪控制、性别、合并慢性病、重视程度、文化程度、患病病程等方面能够使生活质量产生差异。孙红梅等[45]对275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情分期、并发症、家庭支持、经济收入是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3.2.2.3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金艳芳[46]将6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药物指导、运动干预、穴位按摩,结果表明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金钰梅等[47]采用家庭干预的方法对100例符合条件的高血压病人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家庭干预对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其血压水平,提高其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等有积极的作用。
3.2.2.4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评价黄晓燕等[48]对中医药对高血压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西药联用既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又能充分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4小结及展望
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发病率高、控制率低、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自我管理作为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生活质量作为高血压病人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已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多,范围较广。但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远期效果与其对生活质量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1]Kearney PM,Whelton M,Reynolds K,etal.Global burden of hypertension:analysis of worldwide data[J].The Lancet,2005,365(9455):217-223.
[2]WHO.A global brief on hypertension[M].Switzerland:WHO Press,2013:10.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Writing Group.200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ISH) statement on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03,21(11):1983-1992.
[4]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2-230.
[5]原露露,李雪莹,李小寒.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5,29(7A):2308-2311.
[6]王玉红,王爱平,杨翔.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和液体摄入依从性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2):938-939.
[7]蒋春红.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6-23.
[8]Visser MR,Oort FJ,Sprangers MA.Methods to detect response shift in quality of life data:a convergent validity study[J].Qual Life Res,2005,14(3):629-639.
[9]李宁秀,刘朝杰,李俊.四川省城乡居民SF-36评价参考值[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1):43-47.
[10]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8):701-743.
[11]钱付民,马洋.高血压患者拔牙过程中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8(10):612-615.
[12]Gruman J,Vonkorff M,Reynolds J,etal.Organizing health care for people with seizures and epilepsy[J].J Ambul Care Manage,1998,21(2):1-13;14-17.
[13]Von Korff M,Gruman J,Schaefer J,etal.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chronic illness[J].Ann Intern Med,1997,127(12):1097-1102.
[14]Lorig KR,Holman H.Self-management education:history,definition,outcomes,and mechanisms[J].Ann Behav Med,2003,26(1):1-7.
[15]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3-34.
[16]Ameling JM,Ephraim PL,Bone LR,etal.Adapting hypertension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to enhance their sustained effectiveness among urban African Americans[J].Fam Community Health,2014,37(2):119-133.
[17]Swerissen H,Belfrage J,Weeks A,etal.A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 of a self-management program for people with a chronic illness from Vietnamese,Chinese,Italian and Greek backgrounds[J].Patient Educ Couns,2006,64(1/2/3):360-368.
[18]Tattersall RL.The expert patient:a new approach to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Clin Med,2002,2(3):227-229.
[19]Rogers A,Kennedy A,Bower P,etal.The United Kingdom Expert Patients Programme: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from a national evaluation[J].Med J Aust,2008,189(10 Suppl):S21-S24.
[20]Kennedy A,Reeves D,Bower P,etal.The effectiveness a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a national lay-led self-care support programme for patients with long-term conditions:a pragmatic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07,61(3):254-261.
[21]傅东波.自我管理模式可推广应用[J].防护保健,2008,10(195):160.
[22]郭秀芳,王娟.高血压自我管理教育现状[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760-761.
[23]翟萍.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失败原因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13.
[24]朱琴淑.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态度和行为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263-264.
[25]罗学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利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55-56.
[26]张琳,刘新,宁艳花.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86-2288.
[27]李华萍,郑翠红,曾丽华,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水平与自我管理现状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21):75-78.
[28]邢志敏.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3):21.
[29]傅东波,沈贻谔,傅华,等.高血压自我管理方法(高血压俱乐部)初探[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12(12):555-557.
[30]赵明慧.高血压患者200例社区干预和自我管理[J].防保康复,2011,13(17):306.
[31]刘京菊,金凤.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0,9(1):28-29.
[32]Cote I,Gregoire JP,Moisan J,etal.Quality of life in hypertension:the SF- 12 compared to the SF- 36[J].Can J Clin Pharmacol,2004,11(2):e232- 238.
[33]Kwasniewska M,Bielecki W,Drygas W.Socio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quality of life in urban population of Poland[J] .Cent Eur J Public Health,2004,12( 2):63- 68.
[34]Mena-Martin FJ,Martin Escudero JC,Simal Blanco F,et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subjects with known and unknown hypertension:results from the population - based Hortega study[J].Hypertens,2003,21(7):1235-1236.
[35]Klocek M,Kawecka Jaszcz K.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arterial hypertension.Part I:The effect of socio - demo graphic factors[J].Przegl Lek,2003,60(2):92-100.
[36]Klocek M,Kawecka Jaszcz K.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arterial hypertension.PartⅡ:The effect of clinical factors[J].Przegl Lek,2003,60(2):101-106.
[37]Steven R,Erickson-Pharm D,Brent C,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symptom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hypertension[J].Pharmacotherapy,2004,24(3):344-350.
[38]Tsai JC,Yang HY,Wang WH,etal.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regular endurance exercise training on blood pressur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J].Clin Exp Hypertens,2004,26(3):255-265.
[39]Fogari R,Zoppi A.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on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lderly[J].Drugs Aging,2004,21(6):377-393.
[40]Perez-Stable EJ,Halliday R,Gardiner PS,etal.The effects of pro-pranolol 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a randomized trial among patients with diastolic hypertension[J].Am J Med,2000,108(5):359-365.
[41]杨瑞雪,潘家华,万崇华,等.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研制及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266-269.
[42]马丽娜,汤哲,关绍晨,等.高血压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7):637-639.
[43]魏晟,聂绍发,屈克义,等.不同类型高血压对农村社区居民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4):156-157.
[44]宗纪勇,徐志伟,刘玲,等.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9:630;647.
[45]孙红梅,吴丽芹,周奇文.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1):43-45.
[46]金艳芳.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224-225.
[47]金钰梅,朱胜春,邵翠颖,等.家庭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671-673.
[48]黄晓燕,方显明.中医药对高血压病人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2005,28(1):3-5.
(本文编辑李亚琴)
Research status quo of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ommunity hypertension
Yuan Lulu,Li Xiaohan,Gao Yuqin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0002 China)
AbstractIt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ought that the long-term effect of the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of the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ir quality of life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community care;hypertension patients;self-management ability;quality of life;status quo
基金项目美国中华基金会(CMB)基金项目,编号:11-085。
作者简介原露露,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110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李小寒单位:110122,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高玉琴(通讯作者)单位:110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9.002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7A-2307-05
(收稿日期:2015-12-30;修回日期: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