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秀,胡 慧
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董新秀,胡慧
摘要:从招生及生源、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研究方向、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国内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应鼓励临床护士继续深造;构建科学合理、规范完整的护理专业化研究体系;加大重点专科建设,重视对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我国护理学发展与国际接轨;高校应加强自身导师队伍建设,制定护理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评估。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研究方向;考核方式
专业学位的出现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产物,相对于科学学位而言,专业学位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具有较好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素养的特定社会职业的专门人才[1]。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置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简称MNS,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将护理学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级学科,说明护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地位和重要性在我国日渐突显,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是发展护理事业的主力军,其能力和水平的培养关系到今后我国护理事业的前途,而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更是培养临床护理专家等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现就2010年以来国内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
我国护理学硕士教育始于1992年,初期以培养科研型研究生(既学术学位研究生)为主,主要发展和挖掘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的护理人才最终主要从事护理科研和护理教学工作,很少进入临床工作。2004年,众多教育专家和学者认为护理学研究生应加强与临床的结合,在培养科研型研究生的同时,还应加强临床型研究生(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但由于受护理学二级学科的限制,其发展不容乐观。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置了MNS,全国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院校约有60多所,而招收MNS的仅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28所院校[1]。2015年,全国招收MNS的院校增至83所[2],招收科研型护理硕士的院校为66所,这一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对MNS的需求正逐渐赶超学术学位护理研究生,MNS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其发展正处于良好上升时期。
1.1招生及生源我国MNS的招生跟其他专业一样,通过全国硕士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和护理综合,护理综合考试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根据考试大纲由各院校自主命题并设置录取条件;考生通过笔试后参加报考学校的复试,根据各院校的不同情况,复试内容会有所区别,如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复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外语、专业知识和实验或临床技能的考核,形式为笔试、口试和技能操作等,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护理硕士设置方案上明确要求,护理硕士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并已通过注册护士资格考试。
1.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规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标准,我国MNS的培养目标总体要求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各大院校根据自身特色量身定制一套符合各院校专业特色的培养目标。
1.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虽然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1]中给出了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公共课(政治理论、外语等)、专业基础课(高级健康评估、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或临床流行病学)、专业课(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学术活动。查阅各院校的培养方案发现,多数学校在参考教育指导委员会试行培养方案的同时,会根据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略微调整。
1.4研究方向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中提出的重大工程项目里特别强调了护理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对临床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加大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手术室等领域专科护士的培养,到2015年,培养临床专科护士2.5万人。 笔者通过检索和查询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15年硕士专业学位目录发现,近年来我国MNS教育的培养方向逐渐增多,招收MNS的86所高校中,约有20所学校不区分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为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四大主力研究方向,内外科护理、老年护理、急危重症护理、中医护理等也是受各高校关注较多的研究方向,同时循证护理、造口伤口护理、灾害护理、压疮护理、女性生殖健康等细化的专科护理方向增多,但各自比例较小。
1.5考核方式MNS的考核包括3个方面:课程考核、临床能力考核、学位论文。课程考核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修满规定的学分,一般不得少于22个学分;临床技能考核主要考核是否具备规范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和独立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的能力,即临床技能、教学和管理三大方面的综合能力;学位论文是针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或循证方式设计解决方案,提出对策。三者均合格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2.1招生及生源我国申请MNS的主力军为应届本科毕业生,临床护理工作者申请MNS的较少,原因是临床护士学历层次以专科学历者居多,平素工作较为繁忙,较难通过MNS入学考试;我国MNS的招生没有对考生的工作经验提出要求,但对于护理这一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来讲,工作经验的积累能够更好地理解硕士阶段的学习。在日本和韩国,对于临床型护理研究生要求除具有学士学位及注册护士外,还必须要有3年的临床工作经验[4-5]。虽然我国申请MNS的主力军为应届本科毕业生,但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选择进入临床工作,选择考研继续深造的学生寥寥无几,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5届毕业生308人中,选择考研的仅有12人,在考研的学生中,还有些学生选择专业跨考转离护理专业;笔者了解到很多本科生认为护理专业没有继续读研的必要,一方面是因为护理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强,学生认为临床工作所学和积累的经验优于在校理论学习;另一方面是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硕士教育发展不够成熟,缺乏培养诸如国外临床护理专家(CNS)、开业护士(NP)、认定的助产士(CNM)、认定的注册麻醉护士(CRNA)、高级个案管理实践护士(APNCM)等拥有专家才能、在某专科或专病方面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高级实践护士(APN)[6-12]。此外,笔者通过查阅各院校招生简章发现,护理推免生在招生总人数中占据较大比例,相当一部分院校的生源将近一半均为推免生,较大比例的推免生名额是否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公平性也是目前争论的热点。
2.2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的培养目标从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临床分析思维和应变能力、临床实践、外语水平5个方面对MNS提出要求,各大院校的课程设置是在该目标和要求并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下开设。纵观各大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我国MNS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不够突出。相关研究表明,无论是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设置,还是各院校自身设置的课程,大多数课程设置与其培养方向的一贯性较低,即课程设置无法突显其研究方向的专业性[9-11]。在各院校现有的课程结构中,能够突显护理专科特色的课程集中在专业基础课方面,然而护理院校师资队伍发展与临床医学相比较为薄弱, 能自己独立开设的专业课程数量有限, 多数还是依附于临床医学课程之下,可供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选择的专业课较少,这必然会导致护理自身的专业特色不足[13-15];②各院校课程设置自成体系,从课时、学分、课程内容都存在一定差异性,这就造成MNS教育体系评估的复杂性和困难性[11]。
2.3研究方向虽然近5年来我国MNS教育的培养方向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急危重症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等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中明确要求的方向上有较多研究[7],但相关数据和研究表明,与欧美国家相比[16-17],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方向处于泛而不精的状况,尚未形成完整有序的专业体系,虽然专科护理近年来有所发展,但仍占较小比例,没有形成规范完整的专业研究方向体系[8-9]。
2.4考核方式及质量评价MNS教育是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护理硕士设置方案中明确规定临床实践与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并要求积极推进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业护士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1]。质量评价首先是对教学的评价,其次是对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目前我国护理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加之各大高校课程体系的差别,很难对教学质量给出评估[18-20];对于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比较学位论文的水平。一篇优秀的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能体现出作者较高的科研水平、统计分析能力,对于MNS而言,论文更是与临床紧密结合的产物,既来源于临床实践,又是回归运用并指导临床实践的过程,因此,学位论文质量的考评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关键点。
临床护士掌握护理专业技能,但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足,护理学术学位研究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但多数人都很少接触临床,而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连接临床实践和科研的有力桥梁,既要掌握专业的临床技能,又要具备临床科研意识和能力。因此,发展和完善MNS教育,从生源上应鼓励临床护士继续深造,建议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对临床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理工作者适当降低入学门槛;从课程设置上应构建科学合理、规范完整的护理专业化研究体系,针对我国护理学发展的现状和一级学科性质的定位,可考虑设置护理学下二级学科;从研究方向上国家应加大重点专科建设,重视和加强对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我国护理学发展与国际接轨;从质量评价上,一方面各高校应该加强自身导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国家应制定护理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善MNS的教育质量评估。
参考文献:
[1]39种硕士专业学位概览——护理硕士[EB/OL].[2010-10-13].http://www.chinadegrees.cn.
[2]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硕士专业目录[EB/OL].[2012-07-13].http://yz.chsi.com.cn.
[3]北京大学医学部——招生简章[EB/OL].[2014-07-14].http://graschool.bjmu.edu.cn.
[4]李春玉.中韩护理学研究生教育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38-640.
[5] Lee HY.Nursing education system in Korea:now and then[J].Korean Journal of Nursing Query,2006,15(2):68-88.
[6]张艳,姜安丽.中美护理学硕士专业研究方向设置比较及启示[J].2012,47(2):185-186.
[7]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8]刘少鹏,张艳芬,罗满.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方向的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4(6):77-78.
[9]姜安丽,李树贞,林毅.我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70-71.
[10]李芳芳,顾申,姜安丽.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其研究状况的文献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3):1-5.
[11]谢燕,于兰贞.中美部分院校护理硕士教育核心课程比较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48-51.
[12]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6:159.
[13]邓洁,罗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其展望[J].护理研究,2012,26(12B):3273-3275.
[14]沈勤,孙秋华.我国部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现状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31-32.
[15]张文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D].青岛:青岛大学,2012:43.
[16]McWilliam P,Botwinski C.Developing a successful nursing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10,49(1):36-41.
[17]Kim VW,Karen MH.Building confidence:an exploration of nurses undertaking a postgraduate biological science course[J].Contemporary Nurse,2010,35(1):26-34.
[18]朱海利,陈洪华,张银华,等.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11):64-66.
[19]李淑花,商临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现状[J].护理研究,2009,23(3A):582-584.
[20]刘丽,曹枫林,范秀珍,等.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0,7(4):184-186.
(本文编辑张建华)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上项目),编号:81473747。
作者简介董新秀,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胡慧(通讯作者)单位: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23.006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8B-2833-03
(收稿日期:2015-09-21;修回日期:2016-05-11)
Analysis of status quo of cultivation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in China
Dong Xinxiu,Hu Hui
(Nursing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bei 43006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