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相互作用

2016-03-09 14:48:47任一明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学

任一明,贾 同

(1.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2.常州信息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论大数据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相互作用

任一明1,贾同2

(1.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2.常州信息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在高等教育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大数据始终与之相依相伴并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普及化、个性化等愿景的实现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大数据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中尤其以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引发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革新而引人瞩目,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在促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和运用方面彰显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高等教育;相互作用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发展中,大数据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持续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改变低效的教学方式、建立高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等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大数据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并非只是被动地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它同时扮演着促进大数据效用的发挥和进一步助推大数据研发的重要角色。大数据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相交、相互需要和相互促进关系共同推动着高等教育的进步发展。大数据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中尤其以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引发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革新而引人瞩目;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在促进大数据平台建设、研发、运用等方面彰显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一、大数据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获取数据的最便捷和最有效的渠道,大数据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既推动着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升级,也使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大数据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中的突出效益之一便是推进教学时空网络化,促成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相关内容的获取更加主动,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更明显,课堂更开放,思维更开阔。这种物理时空限制的突破,极大地改变了以前由一位或几位教师和教案掌控的“小学堂”,使课堂成为信息量剧增、获取和更新知识渠道更为通畅和及时的“大学堂”。

(一)优化教学,开放课堂

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网络教学系统构建了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新时空。当前大数据支持下的网络课堂与现实课堂的结合已经比较普遍。在这类课堂中,教师们首先用其制作的网络教学视频进行课下教学,同时将设计好的与之相配合的学习任务和网络作业布置给学生;接下来,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将自己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提交给教师;在对收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归类分析之后,教师在课堂就学生学习的具体需要作面对面的交流和个性化辅导。这种课堂与课下、现实与网络的有机结合,不但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课堂模式,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在大数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教学中,一个刚刚起步不久的完全虚拟化课堂——MOOC开始引起高校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并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模式产生冲击。在MOOC中,教师完全通过数据网络进行视频教学、任务布置,甚至于学生的学习交流也完全在网络中完成。因为课堂的完全数据化,使得教与学突破了空间、时间的机械限制,只需一个信息终端的连接,学生便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自我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的时间不再局限于课表的安排,学生学习的活动也不再局限于学校范围内。MOOC——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课堂,不但解除了对学生的多方面约束,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高等教育入学的门槛,无疑给高等教育进一步普及、开放打开一条新路,也给高等教育的进步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二)破除硬性统一,实现因材施教

作为一项教学原则和教育理想,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工业化时代生成并不断得到强化,但一直以来它在固化的班级授课制中实行起来很难见成效。以人为本的教学在小成本多收益理念下的统一课程、班级教学以及标准化考试模式制约下,学生的个别差异、特色发展被忽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被班级授课制这种“流水线生产”教学形式所抹杀。即使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虽然深入人心,也因为大班级教学无法摆脱困境。“不得不承认,对于学生,我们知道得太少”这是卡耐基·梅隆大学教育学院介绍中的一句自白,也同样是美国十大教育类年会中出镜率最高的核心议题[1]8-11。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因材施教可以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学生将脱离以往那种整齐化一的培养模式,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选择。大数据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最重要贡献便是通过对各类校园信息系统中学生数据的挖掘、整理和分析,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信息。借此,充分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差异,分析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而开发多种个性化学习资源,提供多样的学习选择,给予学生成长需要个性化的指导将不再是梦想。

(三)评价路子多元,撑大学生成长空间

当今高等教育中,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大都以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标准,学生得到的仅仅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在这种评价模式施行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被忽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曲折,以及不同学生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所经历的细节往往不为人知。从人才学的角度看,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学生的成长过程,它蕴含着非常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忽略这些信息的单一考试型评价模式,实质上对学生整体、全面的成长来说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公平的。因为这种评价模式除了无法发觉学生的多种才能,更为重要的是会导致一些优秀的创造性人才在只注重考试成绩的终结性评价过程中被埋没、被淘汰。考查考试型评价模式除了指导思想方面的局限性之外,以往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限制也使得我们在对教与学的分析处理时如何有效地记录、收集、分析和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信息方面存在空白。随着大数据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学生学习行为变成了网络数据,学生学习过程成为可以记录和分析的信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针对学生个体的形成性评价有了真正实现的可能,学生的各项“隐才”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得以显现,并得到针对性的诊断、处理,进而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培养亦成为可能。在这里,大数据成为助推高等教育实现“人人如龙”理想目标的助推器。

二、大数据引发高等教育内外关系革新

大数据时代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冲击,除了数据技术引发高等教育教学方式、课堂模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之外[2]88-95,这场变革还对高等教育的内外关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最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对话型的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十分有限,课堂大多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室里的大块时间是教师独自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充当记录员、听众和观众。进入2000年以来,虽然教学工具在变,但教与学的方式却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相当有限。大数据对高等教育较大的影响作用就是高等院校的课堂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去收集、分析和整理教的资料和学的信息,根据大数据提供的信息去认识学生、关注学生、布置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学生交流对话等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一方面,教师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导演”,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人性化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回到教师那里,数据提供的有效信息成为师生交流的主要内容,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有效作用由此得到真正实现。

(二)双时空的教学场景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网络化的促进将扩展高等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使校园、教室、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概念超越原来的高等教育范围。大数据支持下的网络课堂甚至网络大学的出现将诞生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场景:虚拟高等教育。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推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让最优秀的教师、课程和教学资源在学习者的自由筛选过程中得到不断强化和长足发展,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将为保护、维持和创造优质资源得到可持续的高收益、高回报。在这种形势下,所有的高等院校都会加大投入,为研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努力培养队伍,建立专项工作室,搭建网络课程建设平台,主动参与一定范围内的网络课程研究,不断地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加快制作高质量的、具有竞争力的网络课程。在这种以大数据为动力推动下的网络课程的推陈出新,一方面,将极大地丰富高等教育资源,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因材施教和学习的自主化成为可能;同时扩充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让更多的人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自控式学习。高等教育领域虚拟大学与现实高校的双时空课堂这一对孪生兄弟将携手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谱写新篇章。

(三)“数以载道”的价值观

当今的数据已经可以表达对事物的描述,并可以对事物进行记录、分析和重组。进一步的数据化是指一种把现象转变为可以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大数据正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将一切数据进行这种数据化。大数据的发展基于人类测量、记录和依据数据去认识和分析世界[3]。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它为高等教育开辟了一条认识事物的新的途径和新方法,让高校的教育教学可以从更高的平台、更丰富多元的角度去审视过去、发现现在和感知未来。当一切信息被挖掘、被分析、被呈现,以往不能发现的事实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逐一被揭示出来,使高校的教育、教学更加容易地去接近真实,了解真相。与此同时,高校的科学研究创新和预测也更加容易。在大数据的帮助下,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都可以通过对过去事件的分析,去进一步地把握未来的一些事物、事件的发展,避免盲目性,将以往对未来的不可知、不可信的预算和推测变为可能。高等教育在大数据带我们走入的“数以载道”的新信息化时代推动下,一方面优化和利用好大数据,另一方面用“数以载道”的观念去发展大数据、研究大数据,让大数据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

(四)深化科学研究路径

科学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高校的科学研究中,常常因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的有限性,限制并忽视了对一些科学研究细节方面的深入考查。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如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等,因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随机抽样已经无法捕捉到有巨大研究价值的个案与细节。且在获取数据的过程中,传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也因各种变量对被试的干扰,往往无法得到最真实的信息。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不断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不只满足单纯的线性对应关系,甚至两种变量之间界限也不完全分明,因果之间更加复杂多变。面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日益多元的需要,大数据的开发应用为满足复杂研究带来福音。首先,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保证了对细节的捕获可以在一个更加精细的范围内;其次,技术的“自我隐蔽”使大数据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通过不引起被试注意,去除相当的干扰变量,有利于提高数据的信效度;第三,更全面数据基础上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够将生活和实践中因果链的复杂性和相关性呈现出来,从而使得研究方法从追求单向因果性到追求复杂的多元相关性的升华[4]12-15。全面数据基础上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研究方法的出现是基于大数据和传统研究方法的相互补充与配合而实现的,它使得我们不但可以在简单问题中进行随机抽样,而且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问题中去分析,在更深的层次中去寻找因果关系,在更丰富的需要中寻找到问题中的相关关系。

三、高等教育成为支持大数据建设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纵深发展除了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商业团体的推动和直接参与,高等教育的主动投入和积极建设也非常重要。

(一)建立大数据平台

建立大数据平台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大量的、多类型的数据,也是整合和分析大数据的基础。当前高等教育领域要提高质量和效益,建立大数据平台很有必要,它不但可以使大数据的运用更加充分,而且提升大数据的应用效能。大数据平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可视化显示。数据挖掘注重的是对过程数据的挖掘,比如在高等教育教学中主要有对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信息的采集,由此要求高校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根据现实需要及时主动升级和更新。数据挖掘还包含着对数据的储存和清洗,海量数据的储存需要足够的存储空间,为此促使高校主动组织力量优化信息存储方法、发明创造或计划购买更多的存储设备。数据清洗又被称为数据的预处理,主要是去除存储数据中可识别的错误,提升数据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高校通过升级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分布式数据库和应用新型数据处理模式的过程,提升自身数据处理能力。而数据分析的过程更是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高校可以利用原有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倒逼升级的需求创建和研发大数据平台。可视化显示,即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可视的图像图形图表等方式展示出来,它帮助我们直接了解和反映数据的意义,目前一些高校正在通过运用专业软件如Tableau的过程中去改造、提升软件效能,以便能够实现更加优化的可视化分析效果。

(二)加强大数据基础研究

在对大数据的研究团体中,高等院校以其学科开设的多样性有着天然的研究优势。大数据科学横跨多门科学领域,需要信息科学、网络科学、统计学甚至心理学和哲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密切配合,组成一个多领域合作团队对其进行基础研究,在数据标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隐私保护以及大数据实际应用等大数据发展关键领域进行研发和突破。在高等教育领域,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利用其自身优势,多学科合力攻关,加大加强对大数据的基础研究。高等教育在此方面的投入不但夯实大数据发展的科学基础,更为合理地应用大数据“保驾护航”,同时还通过对大数据的主动研发成为推动大数据技术提档升级的“孵化器”,实现和履行其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引领大数据朝更实用、更好用、更高水平发展。

(三)培养专业大数据人才

高等教育本身最重要的职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作为当今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大数据已经发挥出巨大社会、经济和科学价值的当下,对其更加巨大潜力的发掘无疑成为当今社会的急中之急。于是足够的、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成为大数据进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大数据发轫于21世纪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作为一种新的科学领域,专业人才的匮乏必将成为限制大数据发展的不利因素。发挥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把握社会需要,紧密关注社会人力资源动态,开设数据科学类的专业课程,培养专业大数据人才,既是对大数据发展的促进,也是对社会的回馈,更是高等教育自身责任的履行[5]97-99。

(四)加强数据文化建设

数据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内部对其各个层面决策过程的重要性认识,它包括相应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准则[6]9-13。高等教育领域倡导和加强数据文化建设的意义首先在于树立和强化以数据和实证为基础进行决策的数据理念,奠定高等教育认可和支持大数据发展的文化基础。其次,在高等教育领域建立一套能够持续收集和分析大量教育数据并将分析结果转化为教育决策和实践的数据系统,摒弃完全依靠个人经验和直觉做出的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主观决策、判断等。第三,对于当前大数据的波澜涌动,高等教育界应当有原则、有选择地传递与保存大数据,同时对大数据的生成与发展进行理性的反思、人文的平衡与伦理的考量。有学者在《大数据》一书的封面上用醒目的字体印上了引用美国管理学家、统计学家爱德华·戴明的名言:“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7]更有一些舆论表示大数据时代,“人们知道‘是什么’就足够了,没必要知道‘为什么’”[3]。这些非理性的论断片面宣扬的是“技术主导、数据为王”的观点。在人类世界,不关注人性的工具是没有价值的。技术是人的技术,技术不能脱离人而存在。正如大数据中的数据分析是人的分析而不是机器的分析一样,因为大数据的所有算法都是由人来编写的,由此它必定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第四,引入大数据是对传统科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和超越,但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大数据的关系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系,两者的互相补充与配合才能给科学研究带来最大的效益。第五,在数据安全、公众隐私保护和技术政治化等方面,高等教育应当有所作为。面对大数据正在形成一种全方位影响社会的文化,高校作为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场所,如何引导社会正确地认识大数据、理解大数据,如何利用大数据为教育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为高等教育的大数据文化研究提出了新课题和新任务。高等教育在使用、研发大数据的同时,需要并且主动地对数据安全、公众隐私保护和技术进步等等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索和思考。高等教育有责任在对大数据进行认真的研究的基础上,去尝试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数据文化。

[1] 张韫.大数据改变教育 写在大数据元年来临之际[J].上海教育,2013(10).

[2] 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

[3]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 桑新民,谢阳斌,杨满福.“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4(Z1).

[5] 贾同.大数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钥匙[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6).

[6] 沈学珺.大数据对教育意味着什么[J].上海教育科研,2013(9).

[7] 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ig Dat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REN Yi-ming1,JIA Tong2

(1.Facult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2.C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Changzhou 213164,China)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the big data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the dependence and plays a great role i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It provides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the populariz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dividual.Big data in promot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especially i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 reform and lead people attention,at the same time,higher education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big data platform is an irreplaceable important force.

Big Data;Higher Education;Interaction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4.029

2016-03-1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06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BHA090024);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DGA090151);重庆市教委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渝教高[2015]50)。

任一明(1958-),女,四川遂宁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贾同(1987-),男,河南新乡人,常州信息技术学院硕士。

G64

A

1001-6201(2016)04-0171-05

[责任编辑:何宏俭]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