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锋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119)
技术哲学视域下远程教育发展初探
王军锋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710119)
在对技术与远程教育、技术哲学与远程教育的关系进行初步梳理的基础上,对技术哲学视域下远程教育的定位,远程教育的技术观,远程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层面进行反思,提出技术哲学视域下促进远程教育发展要从发展理念、发展途径等方面入手,以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
技术哲学;远程教育;发展
众所周知,现代远程教育是在传统印刷技术、邮政运输技术和早期视听技术的应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飞信、微博、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远程教育的发展也逐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技术与远程教育的关系,如何重新审视技术对于远程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技术哲学视域下远程教育的发展等问题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一)技术对教育带来了冲击,促进教育不断变革
从结绳记事、原始岩画到甲骨文、金文以及竹简、纸张、视听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出现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促进教育的不断变革。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对教育媒体便捷性的需求;满足了人们对知识容量不断增长的需求;对教育组织形式的改变;实现了对教育理念的变革;对教学行为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二)技术是远程教育的手段
技术的手段特征在远程教育中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技术是远程教育“教”的手段;技术是远程教育“学”的手段;技术是远程教育“管理服务”的手段。
(三)技术是远程教育的内容
首先,一定的物化技术基础是学习者接受远程教育的前提;其次,智化技术的学习一直是“隐性的”,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再次,物化技术和智化技术的学习有着显著性的差异。
(四)远程教育依赖于技术的发展与更新
远程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都是随着物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技术是推动远程教育发展的原动力,技术的依赖性是远程教育的最主要特征。
(五)远程教育对技术具有选择性
一方面,远程教育对物化技术的选择,如录像课教学,教师使用的是粉笔加黑板,而信息技术时代则以虚拟实验、动画等技术来展现课堂内容。录像课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学生只能被动地观看已经录制好的节目,不能实现实时双向交流,而虚拟实验和动画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远程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对媒体技术的选择性也在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远程教育对智化技术的选择,如利用电视、广播等视听技术开展远程教育阶段,教师主要的教学策略集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使知识的传递更为有效;而在信息技术时代的今天,教师则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适应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改善学生个人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随着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物化技术中白板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智化技术中的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等。
技术哲学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远程教育为技术哲学的发展提供实践层面的支撑。
“技术哲学是从哲学高度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研究技术本质、技术价值、技术与社会以及技术与人类未来发展的学问,是指导人类技术实践、引领人类健康发展的工具性学科。”[1]
技术哲学为远程教育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引或推动远程教育发展。
首先,技术哲学认为,远程教育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自己,改造完善自我的一种实践活动。一方面远程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移动终端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了受教育范围的最大化,人们可以依据自己学习和工作的实际情况,自主地计划和安排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等;另一方面处于信息技术时代的今天,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层级化、专业化的特点,靠一门技能生活一辈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代人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期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提高个体的生命质量。
其次,以技术哲学观点来看,远程教育是由教师、学生、技术和环境组成的系统。远程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硬件设备和技术,另一方面也是在用沟通、交流、互动等方面的肢体和语言,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也需要计算机等“物”化技术的支撑,及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智”化技术的支持;主要由“物”化技术和“智”化技术构成教学环境。对于远程教育而言,教师、学生、技术和环境组成的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具有集合性、相关性、整体性、适应性、目的性等特性。
再次,在技术哲学看来,远程教育中“人”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远程教育中,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使用网络、计算机、课件、各类教学软件和资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然而,具体到应用某一软件工具开展教学时,相对于教学软件“人”不能够随心所欲地改变软件性能和用途,只能被动地使用软件所提供的功能,由此作为“客体”而存在。因而,从整个远程教育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和教师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一)远程教育的定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主要集中在成人学历教育层次,这直接导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远程教育的受益人群相对较少;二是将远程教育只定位于学历教育层面,而对大量需要接受非学历教育层面的社会需求关注不够。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应该服务于各个年龄阶段的社会群体,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需求,而不是仅仅服务于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原来所具有的适应工作和生活的“技术”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以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尝试来应对,教育不再是以文凭、学历为唯一目的。因此,远程教育在满足个体教育多元化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过分强调硬件技术的使用,忽视了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软件的培育
回顾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无论是三十多年前开始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还是现在的开放教育,作为我国远程教育主体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都十分重视各种硬件的建设,而忽视了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导致开放教育专业建设成为“短板”。这或许缘于广播电视大学办学初期的办学理念和方式。广播电视大学办学初期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外聘的名校某一专业的专家,采取的教学手段大多是电视录像,因此忽略了教师队伍的建设,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许是比较实际的选择。但随着大学的“扩招”,普通高校教师的工作量逐步加大,电大仍然聘请普通高校的教师来上课的做法显然已不合时宜了。
(三)远程教育对信息迷失、情感交流困难、诚信等问题重视不够
远程教育在给人们带来教育方式变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远程教育资源导航的缺失或设计不足,使得学习者无法按照自己的进度开展自主学习,只能被动地接受新的学习技术的“奴役”,或者是资源繁多,学习者往往迷失在教育资源的海洋中,无所适从。远程教育的情感交流问题一直被许多研究者和教师所提及,面对网络虚拟的教学环境,如何消除孤独感、无助感是远程教育必须正视的问题,目前尚未有大规模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远程教育是“泊来品”,有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和土壤,我国现有的社会环境要保障远程教育深入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如这其中就包括诚信社会环境的建立等。
(四)远程教育发展受一定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远程教育的发展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如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虽然当时计算机网络在国外已经开始大量进入家庭,但受制于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普通家庭承受不起宽带费用,依赖网络媒介的远程教育发展也极为缓慢。
远程教育的发展受制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远程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科技的进步。如目前我们很难制作出像《阿凡达》那样高质量的动画课件。
远程教育的发展还受制于社会管理水平的制约。如最近几年风靡世界的在线教育MOOCs的迅速发展壮大就是一例,为什么MOOCs能够在美国崛起并拓展到全世界,这其中纵然有名校、名教授等因素,但是管理体制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五)发展远程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技术哲学视域下发展远程教育,需要我们既要反对技术决定论,也要反对反技术论,运用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树立正确的远程教育技术观。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认为技术只是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是一种社会建构,技术的诞生、发展、创新等都会受到社会诸因素的制约,技术发展的方向、方式都是由社会价值决定的[2]。
技术哲学视域下远程教育的发展,需要从理念、途径等方面的变革着手,将我国远程教育置于世界远程教育的潮流中,置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置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环境中。
(一)发展理念
技术哲学视域下远程教育的发展理念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考察。宏观层面,远程教育的发展要置于“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因此,国家有必要在远程教育发展的机制与体制、远程教育体系的建构等关键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各省市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在政策层面明确远程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微观层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结合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倡导利用远程教育构建学习型家庭。力求帮助家庭成员掌握更好的生存技能,提高个体生命质量。
(二)发展途径
1.动员社会力量开办远程教育
教学资源是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开展远程教育的免费资源大多数还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学校创建的网站平台提供,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精品课网、大学精品课程网等,也有社会力量创办的教学资源网站,如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小学资源网等。但社会力量创办的资源网站一般需要注册缴费,增加了求学者的经济压力。国家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公司创办免费的教学资源网站,以学费抵扣个人所得税等方式鼓励民众参与学习,以利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2.坚持开放与合作,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加强优秀师资的培养与引进,同时要从引导教育回归生活等方面来努力。
开放与合作是改革三十多年所取得的主要经验之一,教育领域的开放可以使我们了解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学习借鉴其可推广的经验,作为“舶来品”的远程教育更应如此。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优秀师资的培养等应该是合作的重点内容。
在对英国开放大学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归因分析中,很多研究者都提到了OU高质量教师团队的建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下大力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而实现远程教育软硬件建设协同发展。
无论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还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都提及教育的生活化问题。回顾我们以往的教育,过多关注知识的传输,忽视社会本身对合格公民的要求,诸如学生的生存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应对挫折能力等的培养。而在技术哲学看来,我们所学习的各种技术和技能,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
[1]耿强.开放大学的建设刍议——从技术哲学维度[J].人民论坛,2013(2):198.
[2]刘丽莉.反技术论浅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30.
[责任编辑张亚君]
2016-04-18
王军锋(1971-),男,陕西扶风人,教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研究。
G728.8
A
1008-4630(2016)04-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