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银
摘 要:对话是数学课堂常见的学习活动,在对话中,师生能更好地交流认识,能带动学生的探究向深处蔓延,因此我们可以说对话是深度课堂的不懈追求。利用课堂对话,我们将推动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事半功倍。
关键词:对话;平等;师生共同体;深度课堂
对话是数学课堂上常见的情景,做好课堂对话,学生能够展示出真自我,将所得与困惑拿出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分享,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研究问题,去领悟数学知识。在这样简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实现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能够有对个体的探究成果做出更好的促进。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对话并不是简单的师生问答,并不是教师主导的“考查大舞台”,而是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真正的师生共同体,去一起面对数学问题,做出最适切的评价和建议,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促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话在促进课堂走向深入上的作用和意义:
一、用对话点明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目标
从功能来看,对话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比如在课堂伊始的对话,可以让学生直面将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做出自己第一感官上的判断,并在对话过程中体会问题的价值,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方向。这样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接下来的数学探究就将是有的放矢的过程,否则学生难以把握数学学习的主动,只能跟随在教师的指挥棒下亦步亦趋地前进。
例如在“认识负数”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课题之后,与学生产生一段对话: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知道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负数,这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负数。
生2:我知道负数都比0小,比如在冰箱外面的面板上就有负数。
师:是吗?你能到前面来写一下这个数吗?
(生2板书:-18。)
师:你们知道这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3:它表示零下18度。
师:很好,其实负数在我们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就能有更好的认识,那么现在我们已经与负数有了一些亲密接触,这节课你想学习负数的哪些知识呢?
生4:我想知道什么是负数,负数有什么用。
生5:我想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负数。
生6:我想知道负数有没有大小,怎样来比较负数的大小。
生7:我想知道负数跟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关系。
师:真的是了不起的想法,我想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能搞清楚这些问题,那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面我们就从温度中的负数入手来研究吧,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温度计
……
通过这样一段对话,学生的脑海中沉淀的数学经验被调动起来,由冰箱显示的温度他们可以感知到负数是比较小的数,因此他们对负数有了一个“第一印象”,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认识,学生不能将负数融入原有的认知体系中,因此他们有更多更高的追求,以至于在教师询问学生想知道哪些与负数有关的问题时,学生真正地有感而发,产生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些问题为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划定了范围,也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探究方向。
二、用对话加强交流,有助于学生上升自己的认识
对话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这样的交流会融入对话的当事人包括参与的听众的思考,当学生在对话中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师生共同体就能对此做出判断,并以此为基点继续前行,因此,在对话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步步发展,学生的认知也会水涨船高。
像这样的对话对于学生认识上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当学生的对话通入智慧,有了化解矛盾的目标,那么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不断地领悟,并带动思维螺旋式上升。
三、用对话指引方向,有助于学生闪现数学的灵感
对话的形式除了有助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还能给学生带来启发,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对话的形式引导他们,给他们一个突破的方向,这样学生就能顺着“光亮”有更深入的理解,能激发出数学灵感来。
比如在“认识平均数”的教学中笔者与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认识了平均数,并且能够计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那么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问题好不好?
(出示校篮球队照片,包括队员和教练)
师:这是我校篮球队的全家福,请大家猜一猜,校篮球队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生1:我猜是12岁。(师:有可能吗?生齐:可能)
生2:我猜是11岁。(师:有可能吗?生齐:可能)
生3:我猜是10岁。(师:有可能吗?生齐:可能)
……(猜的数越来越小,有人猜9岁,有人猜8岁,学生小声议论起来)
师:是不是随意猜一个数都可以?
生4:不是的,我觉得他们的平均年龄应该不可能是8岁、9岁,这个年龄太小了。
师:为什么不可以小一点呢?
生4:我的年龄是10岁,校篮球队是以五、六年级的学生为主的,那么他们的平均数应该是11或者12岁。
师:你想的确实有道理,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生齐:同意)
师:可是数据显示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5岁,你有什么想法?
生5:弄错了吧,怎么可能呢?六年级学生只有十二三岁啊。
生6:我知道了,这个平均年龄不仅包括队员,还包括教练,他们都是篮球队成员。
师:这样的解释挺有道理的,可是加上一个教练平均数会是15吗?
生7:有可能,教练的年龄将队员年龄的平均数拖大了。
生8:一个大一点的数对平均数有很大的影响。
……
这样的对话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让他们感知到一个极端数据给平均数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学生对平均数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就给后面笔者来介绍比赛的打分规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用对话查漏补缺,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体系
对话可以发生在师生之间,让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发生在生生之间,让学生相互影响,共同合作,推动其整体数学认知的发展,尤其是在总结提升的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对话的形式来相互补充,来查漏补缺,这样有助于他们形成较系统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形成客观全面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认识平行”的教学中,笔者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平行”的含义,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生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相互平行。
生2:两条延长后不相交的直线相互平行。
生3:我觉得不需要加“延长后”这个条件,因为直线本身就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大家同意这个意见)
生4:我还想补充一种情况,刚才老师将一些小棒散开,让我们认识了相交和平行两种情况,但是我发现有一根小棒掉在地上,这根小棒显然与其他小棒都不相交,但是它与其他小棒也不平行。
这样的对话完全是学生“有感而发”的,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对话让平行的概念一步一步接近了真谛,学生通过交流对平行的概念有了更多元的认识,有了更清晰的印象,这对于他们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对话的世界里学生能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表面化,能使模糊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进而精益求精,达成相对完善的体系,这对于学生深入地学数学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对话的平台,让学生有话可说,让他们想说、会说,在对话中实现高效课堂和深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