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美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高岭乡杨家村小学,河北 保定 072450)
谈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
马亚美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高岭乡杨家村小学,河北 保定 072450)
摘要:我国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现状是与语数外等学科相比被列为“副科”行列,受到的重视就不足,在缺乏有效教学方式的情况下,很难发挥美术美育的功能。在一些小学美术课堂上,真正展开美术教学内容的时间很有限,教学效率较低,尤其随着小学年纪的增长,学生无法感知美术教学的乐趣,美术课堂沦为“自习课”。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以改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展开一系列的实践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教学效率;实践与思考
美术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生年幼时期展开美育的重要手段,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教学内容迥异,因此与其他课程存在的差异性较大。简单地说,美术是以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情操的课程。要解决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环境,提高兴趣。营造美的美术学习环境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心理发展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知识理解的层次将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室营造优美且极富有感染力的艺术环境,力求达到渲染孩子内心的程度;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的欲望,我们可以在教室内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还可以在学校显眼的地方挂上一幅幅美丽的儿童作品。当孩子们上学放学时都能看到他们的美术作品,就会感觉自己处于“耳濡目染,不学而能”的艺术氛围。
(二)优化内容,以新激趣。美术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和多媒体等教材,也不应是坐在固定的座位,手背到后面笔直坐好,独自一人完成自己的一切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的合作完成作业。如:秋天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捡漂亮的落叶,可以做成漂亮的衣服。利用当地的资源,捡上不同形状的石头可以彩绘成各种动物等。还可以小组为单给位设计自己喜欢的脸谱,做好之后上讲台表演,自己评、同学评、展开同学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竞争的局面,最后教师和学生评价出最优秀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探讨交流,以情传趣。学生需要交流,不仅要听,而且要有机会讨论他们所观察的事物和他们的想法;师生要交流,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营造“情意共鸣、信息传递、思维活跃”的和谐融洽而紧张有序的课堂氛围,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加强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性课堂是孩子的最爱。严肃、古板、一本正经的课堂教学只会让孩子越学越乏味,宽松的课堂教学则能让学生更轻松、快乐地获取知识。在没有讲解、没有提问的课堂中,学生会热情高涨,思维活跃。 例如,讲五年级的课本《色彩的和谐》一课:只要给学生讲明白:红――绿,黄――紫,橙――蓝,对比比较突出,不要求非用红色和绿色画,只要学生在画面中大胆地突出颜色的对比就行,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颜色的对比。
(二)注重知识的交叉。将美术课堂与其他学科渗透与融合,综合性美术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此方法可改变学生传统意识中的美术不是画图就是做手工,不是做手工就是看图片面的理解。通过美术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自然、社会、体育生活劳动的结合,使学生找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让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美术课还可以这样。
小学美术还能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建构表现力和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性等这些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智力在其他学科中是极其需要的。例如,欣赏中国画可以搭配语文课中的古典诗词讲解,静态写生构图和数学中的三角形联系起来。
(三)加强文学的理解。在文学作品中(如语文课文)有很多精彩的描写,如小鸟的外形、行为,外形上有“娇巧的小嘴”、“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鹅黄色的”、“扁脚”;行为上开始在人们头顶上“盘旋”,随后落到船上,它还为水手们歌唱,这些都体现了小鸟的可爱。通过联想小鸟的外形、行为,把文字中的小鸟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一)丰富语言,激情感染。语言是人类表达感情、交流思想、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枯燥乏味的语言,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无法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能吸引孩子,使学生的心“动”起来,让美术课“活”起来。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时,上课前不要用教鞭敲着桌子让全班同学安静,提醒上课,而是用亲切的目光环视全班同学,这样所有同学都能安静下来。在课堂中鼓励那些内向、自卑的孩子,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和解释,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重拾自信。教师在鼓励孩子方面要尽量做到丰富语言。如:完成作品和游戏时,教师用“颜色搭配的漂亮,演的形象生动”代替“不错,好”这些简单的词,让所有学生都有美的感受与体验,使他们全身心地快乐,在美的滋润下净化心灵,健全人格。
(二)把握情感,以情动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牢牢把握情感原则,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美术教学要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美术素养。美术教师要把心贴近学生,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把情融入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新颖的课堂教学中乐学、好学、会学,在灿烂的课堂中添色加彩,使美术课堂名副其实。
综上分析,小学阶段展开美术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其优良品质,使其具备高尚的情操。而要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完成这一点,则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把情融入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新颖的课堂教学中乐学、好学、会学,在灿烂的课堂中添色加彩,使美术课堂名副其实。
参考文献:
[1]周祥倩.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5,23:243.
[2]王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20:228.
[3]许梦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84+81.
[4]顾红凯.让有效评价点亮美术课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1,12:104.
[5]陈艾.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的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135+137.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