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朗读指导精致化微模式初探

2016-03-08 21:05邓林林
黑河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指导模式

邓林林

[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它既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又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原人物形象,再现当时情境,体味人物情感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对话朗读指导的精致化微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对话朗读;指导;模式;精致化

读是根本大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如果说习作是一种创造,那么朗读则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始终是重头戏。

一、发现问题,亟待解决

纵观人教版课标小学12册教材,叙事性文本约占65%。在这些叙事性文本中,对话这种表达形式均或多或少地存在,它在推进情节的发展、表现对话双方的情感态度、增强文章的故事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长期的对话朗读指导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朗读对话时存在以下问题:没能聚焦对话中的标点,只做到了正确、流利,没念到心里;没能关注对话中的提示语,语调平淡,索然无味;没能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对话双方的情感态度,腔调做作,不自然。

二、追求精致,尝试构建

新课标指导下的对话朗读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提倡“自然”,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话朗读指导精致化的研究,努力改进以讲授为主的对话朗读指导模式。

精致,指的是语文课堂结构的简化、细化和灵动。具体说来,精致的内容包括以下六点:目标精准、内容精选、环节精巧、问题精妙、语言精彩、方法精当。为了改变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对话朗读指导应以简驭繁,把指导环节变得精致高效。简单的课堂才是有生成力的课堂,在教学精致高效的课堂里,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的机会,让他们静心读书,静静思考,为他们创设一种自由学习的时空,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时下,以微设计、微反思、微练习、微资源、微评价为主的微课程,由于其小而精,便于举一反三,深受广大师生所喜爱。文本中的对话虽有着丰富的形式,对话朗读指导却存在着共性。笔者针对学生朗读对话时存在的问题,在省重点课题《阅读教学精致化微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员的帮助下,以精致语文思想为指导,围绕学生对话朗读能力的提高,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引导,尝试建构了对话朗读指导微模式:在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对话,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关注标点和提示语,体会对话双方的情感态度,想象当时的情景,走进内心,在电影拍摄等情景中,让学生带着对对话双方情感态度的理解,有感情地读好对话。

三、运用模式,效果显著

精致语文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追求一个“巧”字。精巧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文本内涵有深入浅出的解读,对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巧妙构建对话朗读指导适切的微模式,让教师轻松地教,学生主动地学,使对话朗读指导焕发出生命的张力和成长的活力。

笔者及课题组其他成员将此微模式运用于平时的对话朗读指导不到一个学期,将近80%的学生在阅读时能聚焦对话,敏锐地关注标点和提示语,用心品味语言,体会对话双方的情感态度,想象当时的情景。由于学生走进了对话双方的内心世界,缩小了他们与作者和文中人物的情感差距,在电影拍摄等情景表演中入情入境,不仅将对话双方情感态度的理解,用自然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还情不自禁地配上眼神、神态、动作等,俨然成了文本中的主人公,使朗读达到“言自口出”“情自心达”的效果。

由此可见,对话朗读指导存在一定的共性,运用对话朗读指导微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在对话朗读中表达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将静态的语言变成动态的语言,将文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个性体验和多元解读的能力,进而对培养学生语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精益求精,完善充实

精致是一种方法,精致是一种力量,精致是一种艺术,精致是一种境界,精致还是一种价值。虽然对话朗读指导微模式已经初步构建,可还需要我们在对话朗读指导这片园地上不懈地探索着,实践着。例如文本作者的生平、生活经历、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资料的补充阅读,能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体味对话双方的情感态度,在这基础上的对话朗读,才能到位、到味。第三学段的学生可以尝试,可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是否要求过高?是否要降低难度?

当学生都喜欢上对话朗读,学会了有感情地对话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表演一幕幕生动鲜活的课本剧,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与呆板,多了想象和意境。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学生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诠释感悟、施展才华的舞台。

附对话朗读指导微模式课例:

(一)要解决的问题

本微课以《卖木雕的少年》(三下)为例,解决“怎样指导第二学段的学生读好人物对话?”这一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环节一:试读对话

1.课件出示课文5-9自然段中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2.引导学生回到课文:围绕这买卖木雕,“我”和少年进行了这次对话。对话很简练,怎么才能读好呢?请同学们回到课文,自由读5-9自然段,试着读好对话。

环节二:指导朗读

1.指名读,思考读好第一句对话的关键是读好什么?(感叹号)聚焦感叹号,引导学生体会黑人少年的热情。(小结:读对话时,应注意标点。)

2.比较第二句和第一句对话的异同:同样是推销象墩的话,第二句话和第一句话有什么不同?读好这句话的关键又是什么?引导抓住提示语“诚恳”,读好第二句话。

3.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那个少年,你会怎样推销?(出示)夫人,您买一个吧!(小结:抓住提示语,读好对话。)

环节三:运用提升

1.引导学生抓住标点和提示语,读好后两句对话。温馨提示:注意标点和提示语。交流,评议。

2.点拨:读好对话,光注意标点和提示语是不够的,还应走进人物的内心,才能真正把对话读好。

教师设疑:黑人少年为什么单猜测“我是中国人?”引导学生联系课外资料,进入黑人少年的内心,体会黑人少年心存感恩,读好第四句对话。

环节四:情境表演

1.引导学生想象“我”和少年对话时的情景,配上眼神、表情、动作,演一演,读好这些对话。

2.同桌练习表演。

3.创设拍摄电影情境,指名分角色表演,评议对话朗读、眼神、表情、动作。

环节五:小结读法

读对话时,不仅要注意标点和提示语,更应该进入角色,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读好对话!

板书设计:(略)。

参考文献:

[1]步新娜.朗读不是念文章[J].语文建设,2011,4.

[2]王淼.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4.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指导模式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