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基层党建促进大学生就业模式的探究

2016-03-08 04:46王显芳邱化民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基层党建模式

王显芳 邱化民

摘 要:高校院系基层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当前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高校亟待解决的两个重要课题。本文借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基层党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经验,来探究高校院系基层党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旨在为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院系;基层党建;大学生就业;模式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院系基层党组织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将院系基层党建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紧密结合,院系基层党组织领导和一线辅导员作为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力量,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以党建促就业,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探索出了新模式。

建立促进学生就业的制度化模式

1. 加强与合作单位共建,建立学生实习见习制度

专业实习和见习是高校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拓展知识结构的必要途径。院系基层党组织应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加强与学校、企业、社区和村支部等众多合作单位的共建,建立实习和见习基地,以教学实践环节促就业。教育学部分党委重视加强实习和见习基地建设,积极推荐在校生去实习和见习,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就业准备工作。此外,还配备了专门的实习、见习指导教师,定期听取实习和见习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一名学生逐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

2. 加强党员信息库建设,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

大学生就业的质量不只是取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年,或者说不只是学校“出口”的问题,而是学生在校期间长达四年、七年或者十年所决定的,更加重要的是学生在校期间的过程,所以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就业尤为重要。教育学部分党委专门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重点加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信息库建设,不断完善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历年表现、特长特点、奖惩情况、就业意向等信息,为提高毕业生就业推荐的针对性提供信息支持,可以帮助毕业生找到适合于自身的工作。

3. 发挥群众优势,建立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

就业困难学生在毕业生中会占一定比例,这也是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重点。根据每年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结合院系领导的专业背景和院系学科的设置情况,建立起院系领导、学科负责人或者教研室主任、辅导员,分片包干负责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推进工作。教育学部分党委建立了“1+1+1”三结合的就业帮扶制度,即1名学部领导,加上1名学术机构负责人,再配1名专职辅导员,三者共同对学术单位中无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帮扶。院系的领导和教师一般比学生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可以为毕业生提供较多的就业信息,同时这种帮扶机制便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便于教师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

建立促进学生就业的课程化模式

1. 发挥政治理论优势,将就业教育融入到必修课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必修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相关内容,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部分党委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融入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在学生中弘扬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专职辅导员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加入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内容,大一入学时,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大二、大三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大四进行就业政策教育,实现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前置化和全程化。

2. 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开设创新创业的选修课程

当前,自主创业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但走上创业道路的大学毕业生毕竟占少数,今后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非常必要。教育学部分党委结合教育学各方向的学科特点,选拔出色的教师,开设针对本学科毕业生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同时,专职辅导员带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组建创业社团,创设了“北师大创客空间”,开展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沙龙,组建了“创新人才实验班”,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打破固有思维,积极鼓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急学生之所急,开设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

普通高校不同于职业技术学院,更加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尤其重视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建构,而忽略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甚至与社会需求脱节。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时面临不会做简历、不敢正视面试,有能力却无法短时间内表现的尴尬局面,就业技能的培训是学生最急切的需要。为此,教育学部分党委根据毕业生所需、所急开展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压力释放等技能性培训,同时分别针对毕业生就业选择开展了中小学教师、高校行政、出版社以及事业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专业化培训,全面提升了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加强了毕业生职业素养。

院系基层党组织建立促进学生就业的党员参与模式

1.发挥教师党员的参与性

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院系基层党组织应该树立“为每一名毕业生提供适合的就业服务”的工作目标,发挥所有教师党员的自身优势,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工作局面。教育学部的所有领导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定期联系学术单位负责教师,共同商讨和推进学术单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术机构负责教师积极引导本单位的学生导师和教师关心身边学生的就业情况,想方设法为毕业生推荐就业信息;专职辅导员采取电话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细致了解每一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和指导。教师党员的积极参与,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2.发挥毕业生党员的模范性

毕业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具有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在促进就业工作中也能起到榜样和引领作用。教育学部充分依托毕业生党员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鼓励毕业生党员率先就业,毕业生党员就业竞争力较强、就业机会较多、选择面较广、岗位落实较快,鼓励毕业生党员率先就业,尤其是鼓励毕业生党员到祖国需要的地方率先就业,可以为其他普通毕业生树立榜样,起到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便于院系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教育。二是积极发挥毕业生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学生党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就业进展,便于院系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辅导。三是启动学生党员“一助一”活动,让先就业的党员与就业困难学生结对子,积极从各方面及时给予未就业学生帮扶,在就业工作中开展朋辈辅导和自我服务。

3. 发挥低年级学生党员的服务性

院系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低年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服务性,可根据院系实际情况建立就业促进服务小组,为毕业生就业做好服务工作。教育学部专门选拔优秀的低年级学生党员,成立了“就业先锋队”,旨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综合服务,为低年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该“先锋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为毕业生搜集了大量的就业招聘信息,专门制作了就业指导手册、毕业生推荐手册,协助教师举办了多场就业宣讲会、招聘会、经验交流会以及模拟面试等,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院系基层党建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大学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大学生就业是当前高校各项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党建促就业,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发挥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大学生就业寻求各种制度、课程、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支持,争取让每一个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 胡文淑.高校毕业生党建和就业双赢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 .

[2]邱海燕.高校党建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证—以湖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为例[J].学习月刊, 2010 (8) .

[3]吴琦.高校党建工作对学生就业观念误区的端正作用初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8) .

[4]白雪,张海涛.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双利双赢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6) .

[5]陈倩.以就业为抓手促进高校毕业生党建的途径分析[J]. 网络财富, 2010 (13) .

[6]温颖娜,闫继东.试论大学生党建与就业的双赢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12) .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基层党建模式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永续债券探析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