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综合研究*

2016-03-08 06:24:08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综合研究课题组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具课题组玩具

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综合研究课题组



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综合研究*

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综合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装备、教师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装备是实现保教任务,实现育人目标的物质技术保证。学前教育机构中的装备不仅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当今的学前教育教育装备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装备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合理地使用。使用是关键,没有使用,装备只是一个摆设,更体现不出它的价值。

在现实教育中,因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缺乏足够的重视,对配置和使用的规律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所以,对学前教育机构装备只有笼统性的评价,科学合理地对设施设备进行评价还需进一步地补充和完善。怎样的配置才是合理的、配置与使用的关系、怎样评价幼儿园的配置行为、怎样评价设施设备的使用、设施设备在使用中的有效性等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以保证其对儿童发展作用的发挥和玩教具作为教科书作用的发挥。由此,我们萌发了对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进行综合研究的想法。

《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2006年由市教委颁布,它的出台为学前教育机构装备提供了管理依据,为学前教育机构的设施设备配备工作提供了指导。但是,一方面由于《规范》是较原则的,使得学前教育机构反映出的配置和使用行为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规范》还处于试行阶段,各学前教育机构装备中的配置和使用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而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装备的配置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规范》面临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研究” 旨在通过科学而有效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标准导向机制对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进行指导,对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充实和完善学前教育机构教育评价体系。将有助于引导学前教育机构正确的投资行为,推动学前教育机构装备的配置和使用工作更趋于规范。同时,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装备的配置和使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发现在装备中配置和使用的问题,为修订《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提供科学依据。

有了前期课题《幼儿园装备的研究》的铺垫,有了《规范》的理论支撑,有了对学前教育机构配置和使用的评价要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综合研究》课题应运而生。

二、研究目标

在对《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理论解读的基础上,收集国内外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使用和评价的情报资料,调查和研究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备和使用的现状,寻找影响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备和使用的因素,编制《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对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实践研究来加以验证和完善,为修改《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办园,促进学前教育机构办园质量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过程

本课题自2007年2月开始酝酿,查阅情报资料,进行分析学习,并确立研究方向,到2007年9月立项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正式开始行动研究,直至2012年12月完成,其间经历了5年零10个月。本课题有8个分课题,有59所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共90位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1.研究国内外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使用和评价的发展、动态及特点(2007年7月-2008年1月)

本课题用文献研究法共收集、整理、研究了国内近30个省市或直辖市的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及幼儿园等级验收标准,收集、整理、研究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幼儿园配备标准和评价标准,撰写了《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使用和评价的情报综述》。

2.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2008年1月-2009年10月)

本课题用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198所幼儿园和19所早教机构进行了“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情况”的调研,采取调查问卷发放和专题座谈等方式进行调查;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调查结果,确定影响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因素;撰写了《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规模与面积的调查报告》《上海市幼儿园幼儿活动用房使用面积的现状调查报告》《上海市幼儿园幼儿活动室设备配置的调查报告》《上海市幼儿园3~6岁玩教具配置的调查报告》4份调查报告。

3.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标准研究(2009年1月-2012年1月)

(1)总课题组初步拟定评价指标框架(三级指标);根据文献资料和框架,各分课题组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编制各类设施设备的评价指标,总课题整合形成户外活动场地、室内活动场地、3~6岁玩教具和0~3岁玩教具的评价标准初稿。

(2)对《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标准》用专家评判法、幼儿园验证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可行性研究,验证并完善该评价标准。

(3)编制《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备和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指导意见》,便于管理机构、学前教育机构使用。

四、研究成果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的颁布,各地地方政府纷纷制定了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作为各地自己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具,开创了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先河。但是,这些分级分类验收标准常常简单套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教育原则作为评价标准,导致评价标准的抽象笼统,虽然都对物质条件部分予以了评价,但对其使用率、合理使用的情况以及保养情况的评价项目极少,且过于笼统。极易造成在实践评价过程中的歧义现象,影响评价工作的信度与效度以及客观公正性。

二十多年来,随着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我国幼教工作者们也开始了对它的研究与反思。有研究者指出,这些评价由各地幼教行政部门发起,缺乏专家和研究人员的参与,缺乏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因此,在评价标准的可行性、评价组织实施的严密性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方面,尚有待提高。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开始了以发展适宜性教育为标志和核心概念的幼儿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与讨论。1980年美国发布了《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1998年出版了修订版。《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修订版)》涵盖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基本方面,包括利用空间、材料和经验来促进儿童的发展,以及日常生活制度和有关的管理,共有七个大项,下设42个子项,根据实际的观察和访谈结果,在每一个项目下面打分,每个项目的评价共有7个等级。作为评价工具,《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具有可操作性强;简便易行,容易使用;评价内容结构合理;有利于幼儿园教师自我评价等特点。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于2005年4月正式公布《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并于2006年进行了更新。与装备有关的评价指标是《标准9:物质环境<评价指标和认定指标>》。该标准中的物质环境包括设施、器材以及帮助孩子和工作人员学习和开发的各种材料。

2.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现状

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现状调查分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上海原19个区县招收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为对象,主要是由总课题组完成;另一部分是上海市19个区县早教指导中心和早教指导站为对象,主要由“0~2早教设施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完成。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了198所幼儿园和57家区县早教中心和早教指导站进行了问卷调查,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的调查结果。

(1)关于机构规模

对198所幼儿园的机构规模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本市幼儿园实际班级数低于额定班级数;本市幼儿园中托班和小班的超标率很高、超标幅度很大;本市幼儿园班级幼儿数的多少受到幼儿园性质和所在地区的影响,民办幼儿园班级规模较小,远郊幼儿园班级规模较大。

(2)关于面积

对198所幼儿园的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①根据上海市2005年颁发的《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以下简称《05标准》)和教育部1988年颁布的《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以下简称《88标准》)规定,198个幼儿园建筑面积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均超过《88标准》,但低于《05标准》。②影响幼儿园建筑面积超过《88标准》的、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有5项;依影响力的大小它们依次是未达额定规模数、是否在中心城区、是否示范园、生师比大小和是否民办园。③影响幼儿园建筑面积超过《05标准》的、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共有6项;依影响力的大小它们依次是未达额定规模数、班均幼儿数、有无分园、班均教师数、是否示范园和是否处于远郊。

(3)关于活动室设备配置

本市198所幼儿园全部设置有教室和卫生间,设置有卧室、餐厅和多功能活动室的比率分别为79.3%,52.0%,89.4%;此外,还有部分幼儿园设置了美术室、结构室、图书室和科学室等专用活动室,设置比率分别为57.0%,37.4%,61.1%,25.8%。

对照《规范》中关于活动室的配备标准,我们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①幼儿园活动室11项必配设备的配置达标园的比率可依次分为四个层次:达标率最高的是“风扇或空调”,达标率超过90%;其次是“儿童桌”和“书写板或绒板”2种,达标率在70%~80%;第三是“饮水机与保暖桶”“儿童椅”以及“录音机”3种,达标率在60%左右;较低的是“杯柜(茶水柜)”“固定或移动玩具柜”“钟”“电子琴与钢琴”以及“电视机”5种,达标率在46%~56%之间。“儿童桌”“儿童椅”以及“饮水机或保暖桶”是幼儿园活动室必配设备中最基本的设备,目前配置达标情况并不理想,亟待解决。②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必配设备的达标数与幼儿园所在地区、所在地域、等级、性质和有无分园有关,一般情况下中心城区幼儿园、外环线内幼儿园、非一二级幼儿园、非教育部门办幼儿园和无分部幼儿园的达标数较高。③幼儿园活动室必配设备达标情况与幼儿园规模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一般的趋势是幼儿园规模愈大,达标程度愈差;规模愈小,达标程度愈好。达标程度与幼儿数的联系比与班级数的联系更密切。④活动室有条件可配置的4种设备中,60%以上幼儿园活动室(教室)空调的班均拥有数已经过1件,其中中心城区幼儿园、外环线内幼儿园和无分园的幼儿园目前配置空调的情况更好。在10项其他设备中,60%以上幼儿园紫外线消毒灯的班均拥有率超过1件。

(4)3~6岁玩教具的配置

第一是玩教具配置园所比例。对198所幼儿园的运动类、扮演类、构造类、音乐戏剧类、美工类、益智类、阅读视听类和科学类玩教具的配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玩教具配备的园所比例除儿童棋(54.5%)、画板(51.5%)、美术欣赏资料(39.9%)、表演道具(33.0%)以及视听玩具(32.8%)外,其余均超过了66.67%。①运动器械、运动玩具、木偶、服装均达到100%;球类玩具、车类玩具、工具性玩具(托小班)、接插结构玩具、排列组合玩具、穿编结构玩具、智力玩具、数形玩具、手工工具、基本打击乐器、表演材料、儿童图书等的配置园比较均超过了90%。②应当引起重视的是:扮演玩具托小班配备明显优于中大班;配备非儿童棋的棋类玩具的园所比例(92.9%)远远超过配备儿童棋的园所(54.5%);禁止配备的封闭滑梯和通道仍有15.7%的园所进行了配备。

第二是玩教具配置数量达标情况。对照《规范》中各类玩教具的配备数量标准,对198所幼儿园的玩教具配置数量达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26个类别的玩教具中仅有7个类别的玩教具的达标率超过了66.67%,仅占所有玩教具的26.9%,达标率很低。①达标率超过66.67%的玩教具有:运动玩具91.5%、手工玩具86.9%、工具性玩教具(托小班)83.8%、工具性玩教具(中大班)77.30%、科学常识资料74.7%、车类玩具73.7%、球类玩具71.2%。②达标率在66.67%和33.33%之间的玩教具有:木偶等表演玩具61.11%、小皮球60.6%、绘画工具56.1%、接插结构51%、泥工工具48%、数形玩具47.0%、儿童图书45.5%、娃娃玩具(托小班)45.5%、智力玩具43.4%和科学操作材料36.4%。③达标率低于33.33%的玩教具有:运动器械26.3%、排列组合玩具23.7%、棋类玩具(除儿童棋)22.3%、科学玩具19.2%、打击乐器18.18%、穿编玩具14.6%、娃娃(中大班)12.6%、螺旋结构玩具3.0%、视听玩具0.5%和儿童棋0.5%。

可见,虽然较多的园所配备了这些玩教具,但配备数量显然不能满足儿童的使用需要。

第三是玩教具配置品种达标情况。对照《规范》中各类玩教具的配备品种标准,对198所幼儿园的玩教具配置数量达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配备品种除数形玩具63.1%和智力玩具57.6%外,其余均超过66.67%,分别是:车类玩具97%、球类玩具80.3%、结构类玩具74.7%。达标率相对较高。

第四是玩教具配置特点。从不同等级幼儿园(示范园、一级园、二级园及未定级园)的配备情况进行比较,对均值差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接插结构玩具、表演材料、工具性玩具、手工工具、画架及画板、感知觉玩具、科学玩具、科学操作材料、智力玩具、视听玩具和儿童棋的配备在不同等级幼儿园具有显著性差异,3~6岁玩教具配备在是否是示范园,对配备的影响不大,一级园的配备明显高于非一级园,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二级园的配备最低。

对不同性质幼儿园(教育部门办、乡镇办、集办、企事业办、其他)的配备情况进行比较,对均值差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接插结构玩具、穿编类结构玩具、排列组合类玩具、娃娃玩具、科学玩具、工具性玩具(中大班)、手工工具、科学操作材料和泥工工具的配备在不同性质幼儿园具有显著性差异,且教育部门办的园所在3~6玩教具上配备优于非教育部门的。

(5)0~3岁玩教具的配置

0~3岁玩教具我们选取了视觉类玩具、听觉类玩具、触觉类玩具、球类玩具、攀爬类玩具、摇荡类玩具、穿绳类玩具七类玩具从配置区县比例、集体活动中平均使用频率、宝宝喜欢程度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①配置对视觉类玩具、听觉类玩具、触觉类玩具、球类玩具、攀爬类玩具、摇荡类玩具、穿绳类玩具七类玩具的配置区县情景进行统计分析,配置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视觉类玩具、攀爬类玩具、穿绳类玩具、球类玩具、触觉类玩具、听觉类玩具和摇荡类玩具。②对视觉类玩具、听觉类玩具、触觉类玩具、球类玩具、攀爬类玩具、摇荡类玩具、穿绳类玩具七类玩具在集体活动中平均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集体活动中平均使用频率每周超过1次的从高到低依次是:视觉类玩具、攀爬类玩具、穿绳类玩具、球类玩具、听觉类玩具、触觉类玩具和摇荡类玩具,其中,攀爬类玩具整体使用频率最高,平均每周使用3.35次。③对视觉类玩具、听觉类玩具、触觉类玩具、球类玩具、攀爬类玩具、摇荡类玩具、穿绳类玩具七类玩具宝宝的喜欢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宝宝喜欢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球类玩具、攀爬类玩具、摇荡类玩具、穿绳类玩具、听觉类玩具、视觉类玩具以及触觉类玩具。3.评价标准的编制(1)依据

评价标准的编制依据了三方面的内容:《规范》、现状调查结果和国内外情报分析。

由于国内目前尚没有专门的设施设备的评价研究,因此,我们以《规范》为基准,借鉴美国的研究经验,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现状调查结果),创造性地运用《托幼机构环境量表》,来进行我们的课题研究。

(2)原则

第一是科学性。评价指标应充分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国家对学前教育机构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全面地反映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水平以及效果。

第二是导向性。评价指标主要反映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共性特征,应正确地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应把影响较大、较重要的要素在评估标准中给予较大的倾斜;同时又要使各项指标成为学前教育机构对装备配置和使用进行自检的尺度,激励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行为更趋于合理、优秀。对各学前教育机构在配置和使用中所创造的经验、方法等独具特色的内容也能较好的得到反映。

第三是可操作性。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力求做到指标的项目内涵明确,在具体指标的描述中措辞准确,根据需要可以在注释中采用举例等方式予以说明,使得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能简明,重点突出,有较好的可测性和可操作性。

(3)分课题编制

根据编制标准的依据和原则,总课题组选择《规范》中必配的积木玩具先行进行编制,从点上进行试点,由点扩大到面,带到所有分课题组进行研究。

评价积木的装备与使用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积木的品种、数量、辅助材料、空间、时间、收纳取放管理以及教育活动的组织。对这些因素,我们一一做了分析。

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试验性编制了评价标准。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指标,以便对幼儿园装备的配置和使用做出更为科学和客观的判断,我们把评价指标分成结构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两种,设施设备的配置行为的评价指标是结构性指标,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的评价指标为过程性指标。

综合以上各方面,我们为评价指标设定了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配置、使用和管理,二级指标为数量与品种、质量与安全、空间与布局、时间与频率、组织与指导、维护与保养。

具体评价指标为3个等级,分别是不合格、合格和优秀。不合格是指该项目中的配置或使用的行为或结果不合格,如:质量上存在安全隐患等。合格是指该项目中的配置或使用的行为或结果合格,优秀是指该项目中的配置或使用的行为或结果优于合格,对那些已达到“合格”指标要求的园所起导向作用,为今后的配置和使用提供一个方向。最终拟定的评价标准框架如表1所示。表1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等级3(优秀)配置评价标准 备注等级1(不合格)等级2(合格)数量品种质量使用空间与布局时间与频率组织与指导管理保管维护账册

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各分课题组在总课题组“积木的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标准”引领下,就各自的研究主题纷纷开展行动研究来编制、修改、验证评价标准。

各分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各分课题的研究目标,确定每一学年的研究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行动研究。首先,围绕每学年研究重点,进行研究现状分析,制定更为具体、详尽的研究任务和措施,确定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研究成果。设计活动时,将研究任务和措施落实到每次活动中。在每次活动时,按照研究任务和措施以及需要在活动中重点解决的问题,给参加活动的老师分配观察任务,设计并使用观察记录表。活动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参照研究目标,开展研讨、反思和调整,经过反复地研究,最终形成评价标准。

(4)整合分课题评价指标 形成初稿

课题组成员通过前期调研,收集国内外学前教育机构设施设备配置和使用的情报资料,掌握最新研究动态,认真学习《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在先行的《木制积木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标准》编制过程中,形成评价标准的编制框架。各分课题组在总课题的评价指标框架下编制各分课题的评价指标,在专家的指导下反复验证、讨论、修改,进行行动研究,最终向总课题组提交了各分课题的评价指标,它们分别是:《运动设施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指标》《音乐设施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指标》《美术设施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指标》《游戏设施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指标》《科学设施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指标》《阅读设施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指标》《0~2岁早教机构感知觉和运动觉玩教具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指标》以及《新开办园所设施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的评价指标》。

总课题组收到了各分课题的评价指标后,就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开展了研讨,最终总课题组的评价标准以幼儿活动空间为主,以卫生保健、厨房后勤等为辅,并根据与幼儿活动密切相关的活动空间,将评价指标分为户外设施设备和室内活动场地设施设备两部分。

鉴于玩教具的装备是学前教育机构装备的核心,是实践保教任务、深入推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物质保证,且各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点、认知水平和行为特点不同,且3岁以前和3岁以后的玩教具配置和使用有明显差异,总课题组决定:玩教具的配置和使用形成单独评价标准,且分2个年龄段。

4.评价标准的验证

(1)验证方法、分析结论

总课题组经过多次讨论、反复修改、最终形成的《户外场地设施设备配置和使用评价标准》《室内活动场所设施设备配置和使用评价标准》 《3~6岁玩教具配置和使用评价标准》和《0~3岁玩教具配置和使用评价标准》经过专家评判和幼儿园实地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标准的专家评判和幼儿园实地验证结果对照表

在经过了专家评判、幼儿园验证后,总课题组又多次召开课题组、专家和幼儿园负责人和一线教师参加的座谈会,对专家评判和幼儿园验证中结果以及提出的修改意见,大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大家认为专家评判意见与幼儿园验证结果还是一致的,四个评价标准共326项指标,仅有8项指标建议为删除,有318项指标得到保留。在保留的318项指标中有43项指标修改评价等级的意见,该43项指标的专家意见均为“保留”,在幼儿园验证后,这些指标可能修改评价等级,即原来合格指标改为优秀指标,原来优秀指标改为合格指标,使得指标更明确,评价等级更合理。

同时,在实施验证过程中,总课题组发现,常常会有介于合格与优秀之间,不合格与合格之间的情况出现,总课题组在多次讨论后决定,将评价等级由三级增加到五级,由原来的“不合格”“合格”“优秀”的三级等级变成 “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良好”以及“优秀”的五级等级。

5.评价标准的内容

总课题组经过多次讨论,专家评判和幼儿园实地验证,反复修改,最终形成四大评价标准体系:《户外场地设施设备配置和使用评价标准》《室内活动场所设施设备配置和使用评价标准》《3~6岁玩教具配置和使用评价标准》以及《0~3岁玩教具配置和使用评价标准》。其中,《户外场地设施设备配置和使用评价标准》包含了对户外场地地面、大型运动器械、户外沙水区、种植区的配置、使用和管理的评价指标32项;《室内活动场所设施设备配置和使用评价标准》包含了对活动室、卧室、盥洗室、儿童餐厅、多功能活动室的配置、使用和管理的评价指标141项;《3~6岁玩教具配置和使用评价标准》包含了运动类、扮演类、结构类、益智类、音乐类、美工类、阅读类、科学类玩教具的配置、使用和管理的评价指标93项;《0~3岁玩教具配置和使用评价标准》包含了0~6个月、7~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的配置、使用和管理的评价指标60项。

6.评价标准指导意见的编制

总课题综合各分课题在编制评价指标过程中使用的评价记录表、信息采集表等记录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就评价目的、形式和周期、方法以及结果编制了指导意见。

为了解学前教育机构装备配置和使用的实际情况,发现配置、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最大限度促进幼儿发展。一般采用“自评”和“他评”两种形式。在评价实施时一般采用现场观察记录、访谈、资料查阅等方法。

(1)评价者根据评价指标分别对户外和室内设施设备的配备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对玩教具配备情况进行现场记录,根据要求填写量表。对存放在库存中的设施设备和玩教具进行查验,并与现场记录合并计算配置数量和品种。

(2)评价者对幼儿在使用设施设备及玩教具中的行为和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观察,进行记录。观察时间一般不少于一次活动时间。评价者在观察时按顺序填写量表,需要观察足够数量的被测对象,切忌打扰或者随意参与到活动中去。

(3)评价者根据评价的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机构装备配置、使用和管理的情况,不要询问教师不相关的问题和量表上没有要求提问的问题,时刻保持中立的态度。

(4)评价者应对做出的评价有一个比较详尽的解释和注释,以便他人能理解。

(5)评价者应提前进入场地熟悉环境,进入角色,并注意记录典型的案例和事件,搜寻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图片等。

根据观察、访谈以及查阅资料等方式得到的结果,给出评价意见,评价意见有5个等级,分别是: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良好、优秀。

评价结果 判断条件优秀 所有“合格”等级的指标全部满足的,“优秀”等级的指标全部满足良好 所有“合格”等级的指标全部满足的,“优秀”等级的指标有一半以上满足合格 所有“不合格”等级的指标为空,“合格”等级的指标全部满足基本合格 所有“不合格”等级的指标为空,“合格”等级的指标有一半以上满足不合格 只要出现一个“不合格”等级的指标

五、研究价值

(1)《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中只涉及了儿童活动单元、多功能活动室的设施设备配置以及玩教具的配置,对卫生保健、食堂、行政办公等设施设备没有提及,新开办园所设施设备配置和使用的研究填补了这部分空白。本研究对《规范》提出了修改意见,增补了卫生保健、食堂、行政办公等设施设备的配置要求。课题的研究为完善与修订《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提供了依据。

(2) 各分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对装备的配置和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原来配置中出现的随意性也得到逐步改善,对设施设备的空间布局、时间安排以及维护保管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课题的研究使装备的配置和使用得到加强,保障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在我们课题的研究中,大量的使用案例提示我们儿童的发展离不开玩教具的配置和使用,而玩教具的使用更能说明问题。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教师们发现了玩教具的使用给幼儿的潜能发展带来的效益,因此也越来越注重玩教具的使用。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注重玩教具的研究,专业能力得到了提高。

(4)0~2岁婴幼儿的教养指导主要是环境的创设和带养人的指导,和3~6岁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往往注重亲子活动的指导,而较忽略玩具玩法的指导,而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注重对家长进行玩教具玩法的指导。

(课题负责人:孙爱青;课题报告执笔:陈庆;课题组成员:孙爱青、叶雁虹、陈庆、林茅、郭力平、黄娟娟、王海蕾、杭燕、丁玉、朱红、徐雅萍、郑艺、邹经、陈新风、孙建颖、王莉娟、郑惠萍。)

参考文献

[1] 叶雁虹,陈庆.学前教育装备指南[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2] 郭李宗文.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M].陈淑芳译.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

[3] 王坚红,尹坚勤.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机构评估标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 戴双翔,刘霞.我国现行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具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3(7):39-41.

[6] 刘霞.对当前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组织实施的研究[J].山东教育,2003(9):8-10.

[7] 刘霞.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概念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4(5):5-7.

[8] 丁朝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1998(7):43-46.

[9] 刘霞.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修订版)述评[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Z1):115-119.

[10] 王佩玲.幼儿发展评量与辅导[M].第三版.台湾:心理出版社,2006.

[11] 胡又农.教育装备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2] 张雅薇.日本私立幼儿园运营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东京都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13] 陈爱华.零距离感受日本幼儿教育[J].上海托幼,2003(10A).

[14] 郭良菁.德国托幼机构质量评价的独特思路[J].上海托幼,2004(6A).

[15] 杜爱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J].教育仪器设备,2001(4):15-16.

[16] [日]文部省幼儿园教育课、幼儿教育研究会.幼儿教育必携[M].1979.

[17] [日]文部省.幼儿教育百年史[M].1979.

[18] [日]全国保姆会.保育所最低标准研究[M].1980.

[19] 凯瑟琳•里德,琼•派特申.美国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0] GBA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理解与实施[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1] GB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2] 陈鹤琴.玩具与教育[M].昆明: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23] 林茅.幼儿游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4] 卢乐山.卢乐山文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5] 夏拉,多尔西.幼儿园的开办与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6] 朱大中.现代玩具[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8.

[27]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8] 安托依纳塔•贝克尔.学龄前儿童[M].西德:克雷特出版社,1973.

[29] The City Council of Munich. Pedagogical policy guideline document for day nurseries of the City Council of Munich[Z].1998,10

[30] Andrew Roberts. Early years curriculum guidelines[M].1999.

[31] Authority of Pennsylvania. nurse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Z].2002.

[32]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 Standards and Accreditation Performance Criteria[Z].2005.

[33] Thelma Harms, Debby Cryer. Infant/Toddler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M]. CDA Competency, 1989.

[34] Thelma Harms, Richard M. Clifford, Debby Cryer.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Revised[J].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8.

[35] Thelma Harms, Richard M. Clifford, Debby Cryer. Additional Notes for Clarification of the ECERS-R[J].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8.

[36] Barbara Goodson. Which toy for which child: A guild for selecting suitable toys[Z]. 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 1999.

*基金项目:2007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A0709)。

猜你喜欢
教具课题组玩具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56
展教具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课题组成员
支点(2015年11期)2015-11-16 10:25:03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