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赵 媛 张 鹏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新常态
□本刊记者 赵 媛 张 鹏
在近期召开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针对我国科教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资源,推动科技和教育工作相结合,形成“科教合力”的明确要求。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无论是传统各行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教育正在全方位地被重塑。在下一代数字学习环境中,教育将会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混合式学习或翻转课堂最终的主角是学生,老师是辅助者的角色,并通过运用前沿技术来打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英特尔作为以计算创新为主导的企业,在教育行业也是颇有建树。今年是英特尔进驻中国市场30周年。针对中国教育目前面临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两大挑战,英特尔提出了360度从云到端的解决方案,涵盖了从最先进的硬件到软件,从专业培训到本地教学内容开发等服务。
“粉笔+黑板”的教学场景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已慢慢褪去从前的“光环”,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具有多种展示功能的电子白板和能随时便捷移动的平板电脑。电子白板、平板电脑、计算机、投影机等多种终端的互联互通,改变的不仅仅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频率,更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智能终端,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终端的网络功能、信息技术等与教师互动,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被称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英特尔自2007年启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从最初的北京3所、上海3所学校,扩展到全国1000余所中小学。我们可以通过几所学校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应用案例,看一看课堂互动教学的常态化模式与特点。
济南市历城第五中学作为山东这一高考大省内的普通中学,在直面高考压力时大胆创新求变,将智能平板终端引入课堂,在6个实验班内全面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语、数、英、史、地、政、物、化、生九大学科的教学中应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方式,课前由教师先行制作并下发学习导案或微课,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列出理解难点和疑问;课堂上教师先安排5分钟分组讨论学习(3~6名学生为一组),鼓励学生相关交流、解答疑问,再引领学生重新浏览、温习知识点,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下发试题帮助学生训练巩固,借助手持终端的实时反馈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讲解。
图1 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的数字化研讨公开课
新建县溪霞中学是南昌市的一所县级中学,在师资、生源、办学基础条件等方面都稍显落后。为了改善教学资源在城乡间的不均衡发展,2014年初,溪霞中学作为南昌市解决教育资源均衡研究项目实验校,引入了数字化教学手段,采用了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在该校初二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学生人手一台Windows 8平板电脑,在教师讲解完后,学生轻触平板开始做题,并将答案反馈给教师。教师应用测试系统,对全班学生每道题的准确率一目了然,并且进行了排序,对出错率高的问题重点讲解,出错率低的个别问题由学生在课后向教师或同学请教,保证课堂上每一分钟的教学效率。
图2 溪霞中学数字化物理公开课
移动教学终端在课堂的部署一方面改善了教学的流程和体验,同时,也实现了采集教学行为数据的目的。如何通过对教学行为数据的分析,深化影响和指导教育、教学则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实现。
应用大数据分析的目的是要适应正在形成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诞生正源于现今学习主体的全新特点。在信息化时代,每个孩子都拥有非常强的信息素养,玩转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高科技智能设备根本不是问题,他们更善于利用丰富的技术设备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在线学习已不是什么陌生的概念,全世界的学生接触和应用的学习方式都正在逐渐消除时空限制。有专家明确指出,未来的学习将更加开放、融合并具个性化,彻底打破教室“围墙”,使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同时并存、互为补充,打通课内课外、课前课后、课堂与网络,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种混合学习方式将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新常态。
为适应未来的混合学习方式,英特尔联手中央电化教育馆启动“教育大数据分析”项目,通过理论与方法研究,为开发和应用学习系统的教育IT企业及用户提供一个基于混合式学习方式的教学大数据分析架构,以改善学习系统教学行为信息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的有效性。
大数据分析项目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员蒋鸣和教授依据发达国家的教育大数据分析经验提出了基于混合式学习方式的教学大数据分析架构(如图3所示),为该项目的落地运行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运行模式。在2015教育信息化国际会议上,中央电教馆副馆长蔡耘向媒体公布了大数据分析合作项目的运行周期与流程。该研究周期初步定为2年,分为4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设计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指标体系;第二阶段,开发教学大数据分析架构,并应用架构改进现有的学习系统;第三阶段,开展为期一学期的中试实验;第四阶段,是项目研究成果的完善总结,发布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指标体系和架构以及中试实验研究报告。相信通过大数据分析项目的推行,在未来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只能看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问答方式收集数据的即时应用,更能看到繁杂数据对于教学行为的深层优化。
图3 基于混合式学习方式的教学大数据分析架构
不难看出,“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新常态包括“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和混合式学习两种常态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模式并不是以更迭的方式单一出现的,而是同时存在,所谓相对高级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则得益于对大数据的有效应用。
无论是通过“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还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学研究项目,英特尔所提供的教育解决方案不仅包括硬件、软件,也囊括了内容、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师职业发展培训以及服务和支持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从云到端的技术创新,这些方案的宗旨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启“教”与“学”的全新体验,打造自适应学习系统,帮助学生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