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摄影作品中的隐含作者*

2016-03-07 18:54孙亚利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接受者拍摄者摄影

孙亚利

(西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论摄影作品中的隐含作者*

孙亚利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一张照片,看出很多的信息,隐含作者文本中主导着传达的内容,在一些习以为常的景物中由不同的人或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带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我们对摄影作品中的隐含作者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所拍摄下来的景物的风格、内涵等内容,摄影是需要技巧和灵感结合的,技巧太多给人做作的感觉;情感无限制的宣泄,又容易落入华而不实之列。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拍摄出来优秀的摄影作品,而伟大优秀的摄影作品的隐含作者往往难以把握、理解,我们从生产者的技巧性这个角度切入分析,虽然生产者与隐含作者常常是不一致的,但通过摄影作品,我们能够看出由于技巧在文本中留下的痕迹,容易让我们把握和理解隐含作者。

摄影作品;生产者;隐含作者

我们在欣赏摄影作品时,往往容易记住的是摄影作品的题目和摄影师的名字,摄影作品中的隐含作者已被匆匆而过的身影抛在脑后了,在接受者面对由不同类型的人拍摄的作品时,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有的来自外界的信息,有的则是作品中的隐含作者传达给我们的。

一、专业摄影师的敬业

摄影作品一开始面向大众时,追求真实的效果,逼真的刻画周围人或景物,我们能轻易的看出他拍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这一类作品的隐含作者与生产者大体一致,以后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门类也逐渐增多,人们的需求也多样化,真实记录现实的纪实摄影出现,但这与摄影之初的真实记录不一样,最初的就是简简单单的把所见到的人或物拍摄下来,没有那么多的目的和易于表露的情感,这个时期的摄影作品看起来是质朴的,摄影技术不是特别高超,在作品中能看到稚嫩的线条,粗糙的光影,它们的隐含作者比较容易理解,作品的风格和内容也相对简单。不管是拍摄的内容是人还是物,拍摄者都在探索摄影的进步,只是一批试验品,注意力更多的关注在摄影机上,大部分作品的历史价值多于欣赏价值,把自然的、不露痕迹的运用技巧看作是目的本身,也许首先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不论摄影作品多么逼真,它总带有人工设计的痕迹,每一步成功的作品都有不同于其他作品的自然的方面,同时也有人工的方面,隐含作者在摄影作品中充当叙事者的身份,它把摄影者的感情,思想注入到里面,也许有外界的限制,叙述者的声音比较弱小。

摄影技术逐渐成熟和普及,出现了一批以追求摄影独特地位的摄影师,他们把眼光集中在摄影传达的内容上,也开始有一套自己的摄影理念,摄影理论方面的著作也慢慢发表,影响一批对摄影有兴趣的人,在这个时期,隐含作者渐渐与拍摄者分离,它不再是看到一处风景,就力求逼真的再现,而是在拍摄景物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隐含作者在作品中隐藏起来,有了独立于拍摄者的主题,隐含作者在作品中慢慢成长发展,拍摄者有其专业需求的眼光,有目的选择所拍摄人或物,从不同角度,选择能更好体现所要达到的情感诉求,专业技术的纯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叙事的内容,使得隐含作者的痕迹变得更加难以捉摸,但同时,拍摄者专业的技能和职业的特殊性有时反而禁锢了摄影灵活多变的风格,让摄影作品的主题变得单调,优秀的艺术作品的隐含作者与摄影师所要表达主题完美的契合,隐含作者所叙述的内容,表现的感情,与接受者想要在摄影作品体现的东西都呈现出来,此时,这类摄影作品并不仅仅指具体某个摄影师,或许,多个拍摄者所指涉的是同一个隐含作者。

摄影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多多少少能看出它的大概内容,并不是作品的隐含作者我们一眼就能抓住,只是有些作品的拍摄者和题目就标示在旁边,甚至旁边还同类作品付诸我们理解,仅从提供的表面信息就认为自己理解和把握这部摄影作品,是有偏颇的,即使是同一个主题,用不同的内容,在接受者重新建构这个文本时,也会有不同的观点,由于是专业摄影师,他在拍摄时容易忽略风格的多变,在叙述时,内容也不是特别别致新颖,此类作品的隐含作者更能突出摄影作品的叙事能力,也更考验一个人的专业素质。

二、业余爱好者的灵活

业余爱好者与专业的摄影师相比,增添了一种活力,专业的摄影师有的对摄影没有太大的兴趣,缺乏创造性,业余爱好者拍摄凭的就是心中对摄影的精益求精,他们拍摄出来的作品主题不限,内容不定,风格不一,此类摄影作品中的隐含作者也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在接受者看来,这些摄影是最难把握的,它没有方向,完全靠自己去领悟,隐含作者也在其中拥有多部面孔,它与实际拍摄者的距离最远,相差最大,有时看到摄影作品觉得匪夷所思,无法与眼前的拍摄者联系起来,其实隐含作者一般都会比实际拍摄者更加优秀,人都是复杂多面的,在摄影作品中表现的只是其中一面,而且是把自己想要呈现的画面表现出来,所叙述的内容本身就具有模棱性,从不同角度看,接受者都能获得一种解释。

业余摄影师面对不受限制的随意发挥,可以拍摄自己心中想要叙述的事情,情感的宣泄带来的是作品或许流向低俗,在接受者看来,摄影作品的隐含作者在不受摄影技术的约束变得杂乱无章,隐含作者如若控制不好感情的流露,将让作品无法拥有一种深刻的思想,理解业余爱好者的作品,需要接受者在特定的立场,从一个角度切入,隐含作者在同一拍摄者的作品或许有多种面目,它不局限于单一的性格,面对众多的题材,摄影师选取的场景,都在向我们传达某种信息,隐含作者在其中有着自足的叙述场所,接受者在解读隐含作者的同时,也对摄影作品有一定深入分析和理解,隐含作者的性质决定了由于摄影者的灵活选择,作品的内容、风格等也更加多变。摄影师努力使接受者对摄影作品的同情或超脱程度同隐含作家保持一致,实际上,一个优秀的摄影师是在仔细的控制接受者对摄影作品情感介入的深浅或情感距离的远近。

摄影作品的多变灵活,隐含作者叙事内容也随接受者在不同的场合发生改变,在此类摄影作品中,空间的增大,内容的增多,意象的频繁使用,摄影师的创造,使隐含作者变得更加模糊,隐含作者完全以作品为依据,不考虑作者的身世、经历和社会环境,在对作品进行评价时,也相对让人容易认可,现在,大多把价值判断当成一种手段,当隐含作者被人品评,也不一定就是唯一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关于作品的独特理解,通过隐含作者,对摄影作品我们能获得一种新的理解和认识,业余爱好者进行拍摄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梦想等。我们之所以需要拍摄,保存某种记忆,有时并不是为了把事情搞清楚,而是为了给出一个既未解释,也未隐藏的符号,无法用理性来解释和理解的东西,可以用一种既不完全澄明也不完全遮蔽的叙述来表达。历来伟大优秀的摄影作品,也许就在于提供一个最终符号,隐含作者是理解难以解释的符号的一把钥匙。

三、大众拍摄者的洒脱

相对于专业的摄影师和业余爱好者,大众拍摄者的作品中有一种洒脱,它既不受摄影技巧的限制,也没有什么理想,抱负要通过它去实现,他们的作品大多数就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随手拍下来的,不注重拍摄好与坏,此类作品中的隐含作者往往比较容易去把握,它或许叙述的就是刚刚发生过的事情,有情绪的波折,摄影作品的随意和不羁,连带着隐含作者叙述话语也有一丝的混乱,不知所措,大众拍摄者虽没有那么多的约束,但拍摄出来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定的观点和看法,在进行拍摄作品时,隐含作家可能会让接受者和他人感受到一种距离,当摄影者决定将他对事实的概述通过摄影作品交待出来时,他恰好就要丧失超直接场面局限的自由,这时就是作为摄影者众多性格中一面的隐含作者站出来叙述,在摄影作品中,看起来是事实的东西带有大量的信念,这些东西在某种形式上排列了各部分的重要性,它们对接受者发生重要作用。

大众拍摄者把身边熟悉的人或物拍摄下来,赋予其新的意义,在摄影作品中,摄影者一定不能允许任何东西暗示一个有秩序的世界,他居住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依照某种秩序整理自己对事件的记忆,暗示任何的秩序都会破坏接受者对混乱的荒谬言行所产生的真正的自由感,隐含作者在没有秩序束缚的空间,展示自己,叙述事情的真相,建构自己的世界,但是,当被反映的现实开始离开可见的生活意识,隐含作者或许会出来干预摄影作品的理解和接受。

四、摄影作品中摄影师与隐含作者

在摄影作品中,首先呈现在作品中让我们看到是作品的题目和摄影师的名字,然后再看到作品,此时你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这是摄影师给我们的信息,我们对摄影作品的品评与领悟才是这幅作品传达给我们的内容,此刻的感觉是隐含作者向我们叙述的,你会发现摄影师和隐含作者的声音是不同的,但都是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摄影作品的,当我们删除摄影作品的题目和摄影师的名字时,我们面对的就是纯粹隐含作者在叙事的作品,我们可以不受外界的干扰,更好的去欣赏摄影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时间长了,就会对某个摄影师的某个摄影作品的风格形成定论,即使在面对其他作品时,也会有这种观点,摄影作品都是开放性结尾,叙述永远没有终止的时候,在接受者眼中,摄影作中的世界好像是不现实的,也好像在其中有一种命运在支配着,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呆久了,接收者在领悟到隐含作者所叙述的事情,常常会告诉自己这是一个不真实的世界,但在有的眼中,没有分清目的和手段造成的错误,陷入隐含作者所叙述的场景中,无法自拔。

摄影师与隐含作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不一致的,有时是一个摄影师,却创造多个在不同摄影作品中的隐含作者,有时是多个摄影师创造出多部摄影作品,却拥有相似的隐含作者,一个有代表性的场景,拍摄出来与自己当初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是不一样的,而在别人看到这个作品,并做出评价,他所理解的与摄影师最初的想法差距更远,摄影师的感情与摄影作品的成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进行拍摄时,你想要说的话,表达的思想已经转入到隐含作者身上,至于摄影作品是否成功,关键是摄影作品中隐含作者的叙述能力的大小。

五、结语

摄影作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愈加多种多样,人人都可称之为摄影师,但摄影作品中的隐含作者是独一无二的,正是由于隐含作者的独特性使摄影作品具有说不完的话题,很多人认为摄影作品反映了摄影师的思想情感,却忽略了隐藏在摄影作品背后的隐含作者,他常常与摄影师并不是一致的,它有自己的自足的话语系统,在摄影作品中自成一个活动场所,摄影师与摄影作品中的隐含作者有部分相似的性格,但在多数情况下隐含作者只是摄影师众多性格中的一种,我们在面对摄影作品时要认真的去品评与鉴赏。

[1]申丹,韩加名,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J.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M].申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苏珊·S.虚构的权威[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5]邵一杨.穿越后现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唐团结.世界摄影发展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瓦尔特·本雅明,苏珊·桑塔格等.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095-4654(2016)06-0154-03

2016-04-02

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CX2016SP126)

I206

A

猜你喜欢
接受者拍摄者摄影
街头被偷拍传上网,未告知就是侵权
专题训练:完形填空
Flu Study
无巧不成图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触摸的岁月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