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广播台的发展策略*

2016-03-07 18:5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广播校园学生

徐 征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试论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广播台的发展策略*

徐征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高校广播台作为学校重要的主流媒介,其宗旨是引领舆论导向,宣传上级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本文试图以高校广播台为切入点,从新媒介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当今高校广播台的发展策略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运用这些策略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新媒介;高校广播台;发展策略

高校广播台一般是隶属于学校党委宣传部的具有学生社团性质的校园媒体。作为学校的“舆论喉舌”,校广播台承担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广大师生提供“精神食粮”的重要任务。很多传统的校园广播台开始不断优化组织机构、完善自身建设、创新运作机制、改革发展思路,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该校传媒特色的专业化校园广播道路,开始由“单一型”校园广播媒体向以广播为核心的“综合型”校园媒体转型。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校园广播台的地位和作用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在当今环境下如何才能通过合理设置机构、培养人才队伍、打造专业化的校园媒体,使校园广播台既不失去其原有的品牌光泽,同时又能让其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这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一、校广播台的机构设置趋势:由“三部一室”走向“四部多室”

笔者在调研时发现,传统的广播台机构主要由三部一室(播音部、编辑部、财物部、办公室)所构成。负责人由正、副台长以及部室的负责同学所组成。其中台长制定和落实台内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全体例会、参与部门例会,听取各部门工作汇报,协调各部门工作。传达和落实校党委宣传部安排的各项工作,服从党委宣传部的领导;副台长协助台长做好管理工作,同时分管不同部室;就部室负责同学来说,财务部主任负责经费预算与管理工作,做好入账与出账记录;办公室主任负责台内重大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活动操作流程的安排工作。外联、展厅、纪律管理人员考核。制度手册的起草制定、宣传海报展板制作、加强和其他社团的合作等;播音部和编辑部作为业务部门,主要任务在于制作精细的节目,负责节目的编排以及播音编辑的内部培训等。

而在当今校园广播台转型的背景下,原有的传统机构建制也必须要有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原有的职能要进一步细化并明确:例如通知、联络、考勤、会务、记录、文案起草与存档等台内主要文秘工作;负责广播台内部规章制度的起草、修订、制定与发布,以及制度实施的行政监督工作;负责广播台财务预算和结算、资金申报、经费管理、账务记录和公示等财务工作;负责广播台公章保管及使用、钥匙分配及管理等工作;负责广播台办公室与直播间的日常管理和卫生维护工作等。

而要做到校园媒体的合理转型,走与专业化电台相一致的发展道路则要拓展原有机构建制,进行更细致的专业化分工。笔者通过调研了解,为顺应校园媒体融合的趋势,很多大学在“三部”的基础上,又增设了网络技术部并将其摆上了重要的位置。主要负责广播台设备等公共财物管理,负责校内露天广播设备的定期检查与运行状况登记,承担广播台微博微信等管理工作;在“一室”的基础上,校广播台今后还准备使办公室功能进一步分化,增设诸如“新媒体工作室”、“人力资源室”、“外联室”等工作室。广播台将结合媒体发展趋势以及工作人员自身特点,明确定位,做更细化的分工。以“人力资源室”为例,主要负责广播台人事系统的正常运行,成员的选拔、录用、绩效考核、奖惩、档案建立与管理、换届大会等人力资源工作;而“外联室”负责广播台的外校交流,加深校园广播业务领域与活动领域的探讨合作。负责广播台的活动、项目和节目的经费与物资的赞助洽谈,促成商业合作。负责广播台与校内各级学生组织、校园社团和校园媒体间的合作与交流。负责广播台对外的社会化合作,通过高校联盟以及与专业媒体的合作来引进资源,搭建实习实践的合作平台。负责广播台对外的品牌和形象推广等。

从机构设置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校园广播台要深度融合人才、社会资源,走“精细化”的发展道路,必须要针对性地进行合理规划和明确的分工。

二、台内学生队伍的培养:依托立体化平台阵地,提升综合素质

高校广播台作为重要的学生社团组织,在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平台作用。广播台的网络管理、采访编辑、播音主持等工作任务都由学生承担。一些高校的宣传部开始积极打造巩固几大立体化的平台基地来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例如,通过“品牌赛事、杂志、报纸、场馆”四大平台,以及“微博、微信、贴吧”三个网络阵地,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在很多高校举办的全校性大型活动中,校园广播台都积极担当起宣传阵地的重任,积极与学生社团等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宣传社团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等,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广播台还善于将广播工作渗入到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中去。并广泛开展诸如“校普通话大赛暨主持人大赛”为代表的具有品牌效应、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各种主题活动。

而广播台杂志和校报则是培养编辑记者队伍的重要基地。在广播台的日常节目制作中,编辑记者充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相对于播音员来说,他们得到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比较有限,而台内杂志和隶属于宣传部的校报就是成长的平台。在高校内,校史馆作为学校重要的文化育人场所,同样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学校宣传部可以每年都定期集中培养一批刚入台的大一播音员纳入校史馆的解说员队伍。台内杂志、校报、校广播台、校史馆虽然是几个不同的校内平台,但却完全可以采用同一支学生队伍。就部门来说,同一批学生更方便统一培训和管理。而对于学生自身而言,立体化的媒介融合平台更有利于个人的能力提升。

笔者以为,就几个网络阵地来说,校园广播台可以根据受众的固定性,开发网络平台并与新媒体达成合作,从而让广播这个传统媒介“老树发新枝”。传统媒体不应该只满足于其传统优势,而应该积极与数字化媒体共享网络空间。在当今时代,校园广播如果不会合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高校广播台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走在时代前沿,引领时代潮流,善于将传统广播方式与网络形式结合,形成既相互配合又各具特色的宣传方式,提升广播台在学校的影响力和亲和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与老师。对于学生队伍来说,网络和手机媒体同样是当前环境下不可忽视的锻炼平台。微博平台有及时贴心的听众互动、清新靓丽的页面和功能菜单设计、极富创意的用户体验和交互、极具个性的多媒体展示分享、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等特点。微信公众平台则有传播新闻、听音乐、通知公告等各种辅助性的服务功能。几大新媒体充分结合了校园媒体和广播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用极富亲和力的姿态打造特色的传播平台。作为广播台工作人员在新时代环境下要更善于在碎片化、海量的信息中找到亮点特色,并做到与平面媒体与广播媒体的错位发展,这对于现今广播台学生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注重凝练发展理念:定位“两型”,打造“一家”

作为高校广播台,除了在党委宣传部的宏观指导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还要结合学校实际以及成员的特点,做到定位准确,方向明确。通过近些年的探索,纵观各高校广播台的建设模式,笔者以为,通过树立“两型一家”的办台理念(即建设“服务性、学习型”广播台,打造“广播台之家”)有利于在广播台建设方面力争做到民主和人性化的管理。

所谓“服务型”,就是要在“三贴近”和“走转改”方面下功夫。“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师生、贴近实际”。作为校园媒体来说,既有新闻类的报道,又有对时事的评论;既有清新高雅的音乐欣赏,又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节目要充分结合学校实际,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制作出师生关注、关心的栏目和节目。例如,像校园新闻类节目,师生对发生的身边人身边事比较关注的,办好这类节目会赢得很大的受众群。学生记者可以通过现场录音采访校领导和部门领导的办法,发布权威信息;也可以邀请有关领导到广播台接受专访,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其次是校园文艺类节目。我们知道,广播不仅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促进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愉悦。[1]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大学生希望通过文化艺术类节目丰富和调节学习生活,因此制作编排符合大学生口味的文艺类节目很有必要。考虑到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文艺类节目一定要有文化品位和内涵,要适度安排一些经典文艺节目,来提高大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和美学欣赏水平。另外,还要适量增加学术性的节目。高校是学术阵地,要通过制作学术性节目,反映师生的学术动态,可通过专访学术名师、传授学习方法和科研经验,为大学生树立学术榜样。最后是把服务互动性节目摆上显要位置。作为广播媒体,相对于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它的优势何在?及时性比不过新媒体,深度报道和易存性不及纸质媒体。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校园广播互动性强、服务性强的特点和优势。高校广播应积极调整节目编排方式,增加互动式交流的节目。高校广播台作为学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要积极探索双向交流。例如,有部分高校,现在点歌节目完全免费,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此外,广播台节目制作经常邀请校内各学院学生来参与制作,大家可以谈心得,也可以在节日录上一段自己的青春感悟等。接下来,广播台还将进一步拓展服务渠道,例如,针对学校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将定期邀请心理咨询教师,通过现场交流和接听电话等形式来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针对学生对考研、就业等资讯的需求,除了及时播报最新动态以外,也会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校友来做专题节目,就相关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走转改”是近些年来在专业媒体中倡导的群众路线观点。它要求建立完善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机制,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而对于校园广播媒体来说,“走转改”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广播台工作人员来说,“走学院、转作风、改文风”是其采写稿件的重要指南。学生播音和记者要勤跑,多练,多看。要到各学院和学生社团去找新闻,到活动现场去采写新闻;要提升服务意识,多办服务互动性节目,提高节目质量,为师生提供更多有益的资讯;要善于多用短句、多用描写,减少空洞、抽象化的语言。要用师生熟悉的语言来叙述身边人身边事。

所谓“学习型”,就是要求广播台的工作人员把新闻业务知识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广播台学生的知识、阅历、经验、能力和各方面会相对不足,大家来自各个专业,只有一小部分有过新闻知识的学习经历。这就会在广播台正常的运行当中出现诸如专业水准不高等问题,制约校园广播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一是加强内部学习。例如,在高校广播台内可以设立每周都有固定的学习日。在学习日,所有成员会在一起进行业务交流,也可以邀请一些老生返台来做相关指导。此外,广播台还可以把每天的晚值班时间充分利用,集体学习专业知识和新闻业务知识;二是“请进来”。学校广播台可以不定期邀请专业媒体的人士来进行讲座和报告或者现场指导。三是“走出去”。相关指导老师和宣传部负责人可以每学期安排一至两次工作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形式既可以是去专业媒体调研和学习,也可以是直接安排学生去专业媒体实习。

所谓“广播台之家”,即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增强团队意识,做到人性化管理。广播台是个大集体,所有学生都有统一的目标:齐心协力办好节目,同时通过平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所有成员都能形成合力和凝聚力。对于广播台来说,增强团队意识首先要协调好诸如负责同学与其他同学、播音与编辑之间、新生与老生之间、工作人员与指导老师之间的几个关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可以通过开展台内文体活动、假期集体出游、定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来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了解;其次,可以通过一些细节的处理来形成和谐的氛围。比如,把播音间和编辑室进行温馨的装饰;台内设置照片墙展示同学们的生活照和活动场景;在网络和新媒体上展示主持人和编辑记者风采;在学生生日的时候可在节目中推荐该学生的相关介绍,设置广播台“今日之星”栏目,即是对其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所有同学的激励;此外,在管理上既要严格要求,但又注重人性化管理,并行不悖。要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尊重每一位学生,既要有物质激励也要有精神激励。要注重广播台与学生个人的双赢发展战略,制订播音、编辑的广播台规划等等,给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提供发展机会。

四、广播台的专业化道路:整合信息资源,增强传播力、影响力

目前,一些校园广播台建设及学生播音员管理培养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尤其在播音员队伍的管理以及节目质量上,出现了人员冗余,播音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校园广播台各项功能的发挥。这需要各高校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从思想上统一认识。同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从组织上统一纪律。这就要求校园广播媒体改革要明确“精细化、品牌化、专题化”的工作方向,贯彻“练内功,树形象,走出去,广交流”的工作方针,深化“能者上,弱者让,评优秀,抓典型”的竞争机制。要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立足校园媒体的新闻使命和服务责任,整合信息资源,积极拓宽外宣渠道和社会实践平台,为学校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并为校广播台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的专业实践平台。

近年来,为了紧跟新媒体的发展形势,很多高校广播台都提出由单一型校园广播媒体向以广播为核心的综合型校园媒体转型,争创优秀高校广播台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作为现代大学的校园广播发展来说,一是要实现制度化,用制度和机制推动广播台的良性运转和发展。实现专业化,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化运作能力。还要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对外合作;二是要增强凝聚力,形成良性互动。提升创造力,加强学习,增强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扩大影响力,提高活动与品牌的显示度;三是要建立反馈机制,同学或老师对节目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以及时与广播台交流,这样才能拉近与听众的距离。通过他们的建议进而改进节目,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要深入校园内部,多多采访同学与老师,形成广播与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四是整合渠道,提供优质节目。现今,社会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高度分化和多元化发展阶段,迎来了重新统合的时代[2]。在此背景下,校内媒体如校报、网站等,要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比如,校报、网络的新闻可以在广播中播出; 广播的文学作品,也可以在校报、网络上刊发。校园媒体应该更加注重资源的共享、融合和互补。随着4G网络和新技术的逐步普及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广播台还可以逐步实现微视、秒拍、美拍、百度贴吧的捆绑式融合渠道,集中优质资源、资源共享,利用不同平台的特点,贴近师生需求,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内容为广大师生服务。

五、存在问题和对策

目前,很多高校广播台都在新媒介环境下探索着整合渠道实现跨越发展的方式方法。但对于这些高校广播台而言,也都存在着具有一定共性的问题。例如:人员组成不合理、流动性强;工作流程不明朗、责任制度不健全;播音员、编辑理论修养与业务水平不高;节目设置陈旧,特色和品牌栏目不多;指导教师大多为兼职老师,精力分散;资金和设备投入不够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

一是要对台里内部现有人员进行重新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要按各自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进行节目编排;要按照专业化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进一步提高高校广播台的水准;还要选拔优秀的学生负责人,这对于整个广播台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负责同学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才能,也要有出色的领导力和亲和力,带领全台同学共同进步。

二是要充分调用各种资源,完善校内校外新闻培训机制。广播台中的学生队伍是一个流动性的群体,他们在知识储备、播音主持经验与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都相对不足,而专业素养的薄弱将直接影响校园媒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因而要将培训机制常态化。要让台内学生有更多实践的平台和场所。要建立广播人才资源库,做好宣传,建立和各社团的交流,锻炼队伍。

三是校方可以考虑安排一些专职的老师来进行广播台的日常管理以及成员培训工作。目前在很多高校,指导老师主要由学校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兼任,一般精力较为分散,很难强化台内管理。学校可以考虑增设岗位,增加人员编制,给予补贴等方式来激励管理人员。同时也要注重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和考核。

最后,学校需要在多方面支持校园广播台的建设和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设备、维护设备和优化组合,为广播台的运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校园广播台自身也要转变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确保广播台的正常运作。

[1]黄匡宇.广播电视学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095-4654(2016)06-0009-04

2016-03-25

安徽工程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0YQ014)

G22

A

猜你喜欢
广播校园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生写话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爸爸也爱听广播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