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萍,吴秋月
(1.浙江省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浙江杭州 310012;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 200040)
术中磁共振导航显微镜下脑胶质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沈海萍1,吴秋月2
(1.浙江省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浙江杭州310012;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200040)
关键词:脑胶质瘤;神经外科;术中磁共振;手术配合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4.030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既要最大范围的切除肿瘤,又要保留神经功能,是临床治疗的一道难题[1]。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技术(3.0 TiMRI)系统包括一个手术室和诊断室,核心设备为3.0 T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采用移动轨道专利技术悬挂扫描磁体,在诊断室和手术室内移动,无需移动患者,就可进行术中实时脑结构、功能与代谢成像,引导医生从任意角度实施手术操作,为iMRI实时影像导航手术奠定基础,并以此为核心建立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2]。在切除脑肿瘤手术时,术中磁共振技术能够纠正术中脑移位,实时反馈肿瘤切除程度,从而增强了神经外科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降低了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临床效益显著。2013年1月至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对84例颅内肿瘤患者在磁共振导航显微镜下行脑胶质瘤切除术,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4例患者均经相关病史、体征及磁共振确诊为颅内肿瘤,通过《个人iMRI安全筛选表》筛选,能进行iMRI扫描,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18~70岁;术前诊断胶质瘤,额部肿瘤44例,顶部肿瘤8例,颞部肿瘤20例,岛叶肿瘤12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胶质瘤Ⅱ~Ⅳ。
1.2手术方法全麻后取仰卧位,以碳纤维头架固定,放置扫描头圈及导航参考架,待显微镜下肿瘤切除后,行磁共振扫描检查1~2次,如扫描提示肿瘤残留,采用自动融合更新导航参考影像,实时引导残余肿瘤的进一步切除,直至iMRI扫描证实肿瘤全切或达到术前计划的最大程度安全切除范围。
1.3结果84例患者手术顺利,其中56例全切、28例次全切。术中2例出现癫痫一过性发作,术后未见异常,亦未发现与iMRI扫描相关的并发症及由磁场引起的不良事件。
2手术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心理护理本组脑胶质瘤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患者心理焦虑,对手术治疗经过不熟悉。巡回护士术前1 d到病房向患者及家属简单讲解术中磁共振手术的配合要点,做好沟通工作,消除患者顾虑,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2.1.2术前指导术前1 d手术医生在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的诊断室内采用3T iMRI采集导航序列结构影像,巡回护士对患者强调保护导航标记物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保护好头部,洗脸、睡觉时勿碰及标记,防止脱落或移动。本组2例患者标记部分脱落,其余均无异常。
2.1.3用物准备手术前1 d,器械护士完善所有手术所需用物。手术当日,巡回护士提前半小时检查所有仪器设备的功能,并处于待机状态。仪器:iMRI兼容手术床及麻醉机、碳素纤维手术头架,神经手术导航系统、高清数字视频和导航功能的手术显微镜、八通道头部射频接收线圈、超声吸引刀,双极电凝,气钻。器械:开颅常规器械,显微特殊器械,导航,参考架,超声吸引套件,气钻1套。其他物品准备:一次性手术包,滴水双极,速即纱,各种规格的脑棉,3 M含碘保护膜,钉皮机,冲洗器,消毒记号笔,无菌塑料袋等。
2.2术中配合
2.2.1巡回护士配合
2.2.1.1一般护理巡回护士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患者的信息及术中所需物品,检查并询问患者有无携带金属物品,了解患者有无磁共振扫描的禁忌证,填写《iMRI个人安全筛选表》,如无禁忌,由患者签字确认才能进行手术;患者进入麻醉准备室后立刻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进行全身麻醉。本组患者均无磁共振扫描的禁忌证。
2.2.1.2安置患者体位及安放仪器全麻后安置患者仰卧位,妥善固定患者,注意所有监护导线、锌板电线无折叠、交叉,做好双耳及眼睛的保护;协助医生用碳纤维头架固定头部,手术医生进行导航注册,确定手术部位,消毒后切口四周的手术巾用钉皮机固定,保护手术切口;合理安放仪器,将显微镜放于手术床的头侧,调节好助手镜的位置;电刀机器放于头侧,吸引器、超声吸引刀放于床尾,正确连接后使用。
2.2.1.3术中扫描前配合与常规神经外科手术最大的不同是患者术中需要行磁共振扫描,在实行iMRI扫描前,患者在术前影像导引下达到肿瘤计划切除范围后,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区域保护、铺巾等工作,同时确认诊断室空气已完成30 min以上净化后,最后协助医生用无菌塑料套自头部整体包裹患者,放置八通道头部线圈,使病灶尽量接近线圈的中心[3-4]。将所有影响iMRI安全的手术室内器械和设备移至5高斯线外,清理磁体移动路径,此时手术护士、手术医生和影像技术员三方复核《iMRI安全检查表》,确认无误后,打开射频屏蔽门,将iMRI扫描机由诊断室移至手术室内的扫描位置。在磁体移动时,巡回护士注意与神经外科医生、影像技术员等3人一组共同监测手术床和磁体相对位置,确保患者不受磁体碰触危险[4]。本组患者持续处于全麻状态,生命体征通过无线传导至控制室内由麻醉师进行监测,完善以上各项准备后,由磁共振室医生确认无误后,进行术中扫描。
2.2.1.4术中扫描后配合扫描结束后撤去覆盖的大单,协助器械护士铺手术大单,连接好仪器设备,调节参数,完成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术中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脉搏氧饱和度、CO2分压等。本组患者术中病情稳定,无异常。
2.2.2器械护士配合
2.2.2.1了解手术计划器械护士事先了解患者病情、手术入路,明确病灶精确位置及其毗邻的重要结构,术中护理配合积极、主动、迅速、默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手术安全可靠。
2.2.2.2显微镜下手术配合器械护士在手术显微镜下配合手术时,进行各种操作必须谨慎小心,由于显微镜下手术比较精细,要求动作准确无误,注意不能倚靠手术床、不能触碰主刀医生的手;传递器械动作幅度要小,做到稳、轻、准,做到一手递、一手接,接后即能用;手术配合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备好各型脑棉和明胶海绵并将其打湿压扁[5],传递脑棉时,需将脑棉放在食指的指背上,光面向前,带线部分向后,根据需要将大小不同的脑棉传递到医生的视野里;手术过程中及时擦净双极电凝头上的焦痂,保证医生随时有效使用。
2.2.2.3磁共振扫描前配合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脑棉、缝针无误后,撤走手术台上所有手术器械,并将覆盖切口的纱布垫与大纱布上的铅线去除,以防扫描伪影;用无菌中单覆盖保护器械台及显微镜,防止污染。
2.3术后护理术毕协助麻醉师做好患者的复苏,做好物品器械的清理,将导航物品及超声刀妥善清洁,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备用。
3小结
在显微镜下切除脑肿瘤手术后应用iMRI扫描技术,有利于医生有效切除残余肿瘤,有效保证手术成功,并有助于延缓复发、延长生存时间、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手术配合要点:巡回护士在术前了解每例患者的具体病情,并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与护理配合做好充分估计、思想准备;器械护士术中随时了解手术进程,对每一手术步骤该用的器械物品和相应护理工作做到充分了解,使护理配合能达到主动、敏捷、默契的程度,以保证手术成功。
参考文献:
[1] 吴劲松,毛颖.脑胶质瘤手术理念和研究热点[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6):376-379.
[2] 吴劲松,朱凤平,庄冬晓,等.3.0T术中磁共振成像导航在神经外科手术应用的初步经验[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8):683-687.
[3] 宋一玲,刘维维,董薪.术中高场强磁共振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3):4008-4010.
[4] Kuhnt D,Bauer MH,Nimsky C.Brain shift compensation and neurosurgical image fusion using intraoperative MRI: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challenges[J].Crit Rev Biomed Eng,2012,40(3):175-185.
[5] 顾敏霞,葛吕蓉,陈肖敏.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的手术配合[J].护理与康复,2009,8(3):259-260.
作者简介:沈海萍(1981-),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收稿日期:2015-12-22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9875(2016)04-03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