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秆屑栽培小平菇技术要点

2016-03-07 08:47:18李云盼
河北农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棉秆玉米芯菌袋

李云盼

棉秆屑栽培小平菇技术要点

李云盼

菌盖直径3—4厘米、菌柄长度1—2厘米时采收的普通平菇,俗称为小平菇。它与普通正常采收的平菇相比,具有口感更脆嫩、味道更鲜美、运输更不易破碎、更容易存放等特点,近年来在河北、北京、天津及东北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小平菇的主要产地在河北省宁晋、冀州、晋县;小平菇生产的主要原料为棉籽壳、玉米芯等,近年来随着对食用菌栽培基质的不断深入研究,我县利用棉秆屑部分代替棉籽壳种植小平菇,一方面可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另一方面也为棉秆的综合利用找到了一个新途径。在生产基地示范推广表明,用棉秆屑、棉籽壳、玉米芯的混合料栽培小平菇的生物转化率可达120%以上。现将棉秆屑栽培小平菇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预处理

棉秆屑:将采摘完棉花的棉秸秆在田地里自然风干,用专用棉秆粉碎机将棉秸秆粉碎成碎屑状。

玉米芯:用粉碎机粉碎成花生仁大小(粒状物占50%,粉末占50%)的混合物。

二、基本配方

60%棉秆屑,20%玉米芯,20%棉籽皮,另加7%烘干鸡粪,6%麸皮,5%棉饼,7%石灰,1%磷肥,含水量170%。

如果为生料栽培,每1000千克总量的栽培料还可添加多菌灵800克、杀虫剂(氯氰菊酯、三氟氯氰)700克。

三、料的发酵处理

主料与辅料拌匀后同时进行发酵。水分在开始拌料时一次性加足,添加量掌握纯棉籽皮加水150%,纯玉米芯加水220%,纯棉秆加水220%,辅料不考虑。在发酵期间不再添加水分。发酵时间4—7天(10月份外界气温高时发酵需4天完成,12月份外界气温低时发酵需6—7天完成)、发酵温度60℃以上,维持24小时进行翻堆,一般翻堆两次。

四、菌袋制做

菌袋一般选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薄膜,规格为22×(45—46)厘米。装袋时4层种,3大层料,用2—3厘米料封口。用种量大约20—25%。装好袋的重量为1370千克左右。装袋完成后边摆垛边用直径2厘米的木棒或铁棍沿菌棒长度通透扎一个眼;或用木板梅花型钉五个4—5厘米的钉,在料面两头拍一下扎眼。

河北中南部地区装袋的时间以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为宜,最早的可以提前到9月20日,但量不能过大,以免发菌时温度高造成烧菌。

五、发菌管理

菌丝适宜的生长温度18—24℃,当气温在13—25℃之间,菌袋料温很容易上升到22℃以上,因此采用间隙或“井”字形方式排放菌袋以利于散热。发菌的场所可以在菇棚内,也可以在棚外露地上。采用露地发菌时,发菌的场地要求干燥、洁净,菌袋垛上要盖草帘或秸秆遮荫,雨天还要防雨。20℃左右时,经1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菌棒表面,发菌期间可翻垛1次,促使发菌整齐。当出现少量菇蕾时进入出菇管理,切忌当菌棒周身均暴起大量原基时再进行出菇管理,由于此时菌袋水分大量散失,营养过度消耗,对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

六、出菇场所

出菇场所为等高半地下式塑料拱棚,该棚一般东西走向,前后墙总深(高)为1.35—1.5米,地面高度1米,下挖深度0.5米,宽8米,中拱高2.5米,棚顶覆盖塑料薄膜、草帘等,为了保持棚内通风,四周不固定死,方便掀揭。一个标准的出菇棚长35米,宽7—8米,大约装料11000—14000千克(棉籽皮为主料的可以装14000千克,玉米芯、棉秆屑为主料的可以装11000千克左右)。

七、开口催蕾

按成熟早晚将菌袋依次垛放于棚内,垛高7—8层,垛间中心距1米,垛底与两侧地面略呈畦状。菌袋入棚后进行催蕾期管理。

催蕾期环境调控:1、加大昼夜温差,利用温度变化刺激出菇。晚上打开菇棚的放风口,通风换气的同时降低夜间菇棚温度到8—10℃;白天关闭风口,提高菇棚温度到18—20℃左右。2、棚湿度要提至80%左右。3、增加光照:9:00—15:00适当拉开草苫等覆盖物,增加散射光照,利用散射光刺激出菇。

开口催蕾操作步骤:1、松动菌袋:当菌袋两端料面出现针头状小菇蕾时,用手捏起菌袋口,轻轻拉动,使菌袋两端料面与料之间形成较宽松的空间,改善通风条件,促进菇蕾生长分化。2、刀片划口:当菌袋两端料面菇蕾呈绿豆大小,菇盖菇柄开始分化时用刀片将菌袋端面划两个半圆圈,形似正反双“C”型,3、揭膜出菇:两端料面上小蘑菇继续长大,菇柄开始伸长,将菌袋两端薄膜逐渐顶起时,揭掉两端薄膜,进入出菇管理。

为了形成出菇时差,减轻采菇压力,开口要分批进行,一般每次开2—4垛,间隔至少5—7天。

八、出菇管理

保持温度。小平菇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为10—15℃,冬季夜间棚温应保持在6℃以上,白天18℃以下。

增加湿度。棚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可通过菌垛之间走道上灌水或向菇棚内喷雾状水,增加棚内湿度。

调节通风。根据出菇量的多少、菇体的大小和形状、棚温的高低调整通风量。外界风力大时,打开背风向的风口通风。喷水增湿后,及时通风,菌盖不残留明水。

增强光照。白天通过揭盖草苫等覆盖物,调整温度、光照等,使菇体颜色加深,有光泽,菇型端正,肉厚,柄短。

九、采收

当菌盖长至2—4厘米,菌柄1—2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自一墩菇的下侧逐束采起,掐住一束菇后稍用力往下掰,采菇后尽量留住菇体基部的菌皮。

十、二潮菇管理

采菇完后,首先把料面残留的菇根、死菇等清理干净,同时加大通风量,降低棚内湿度,促进菌丝恢复生长,此期约3—7天。看见新菌丝时,加大昼夜温差,增加散射光和湿度,再次催蕾出菇。

当菌袋的重量低于新装好袋重的70%时,可给菌袋注水。注水的时间,应在控水养菌3—7天看见新菌丝时进行注水。注水尽量用洁净的清水,一般不需添加营养成份,温度高时,更应直接补充清水,注水量一般使菌袋重量达到原菌袋重量的90%为宜。注水的方法是利用压差用三缸泵带着注水枪进行补水。注水后的料袋,初始几天要注意加强通风,待注水时渗出的水蒸发、湿度稳定后,再减少通风,经过一段时间养菌后即可转潮出菇。

(作者单位:灵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办公室)

猜你喜欢
棉秆玉米芯菌袋
夹持辊式棉秆拔取装置设计与试验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乡村科技(2021年17期)2021-12-05 19:58:04
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打捆机改进设计与试验*
棉秸秆力学特性和拉拔阻力研究
农机化研究(2020年4期)2020-10-19 07:02:12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农家书屋(2018年6期)2018-07-03 06:16:12
白银地区玉米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20
农科问答
今日农业(2017年10期)2017-02-01 10:26:37
固定菌袋插杆
科技资讯(2016年9期)2016-05-14 00:55:35
得闲爱搓玉米芯
棉秆收获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山东农机化(2014年4期)2014-04-04 20: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