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定芳
(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解读弗兰克·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爱尔兰文化
殷定芳
(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223003)
爱尔兰作家弗兰克·奥康纳用精湛、丰富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爱尔兰普通民众的生活,反映了上世纪中叶爱尔兰所特有的传统文化。文章对小说中所反映的文化进行了梳理,认为奥康纳的小说在爱尔兰文化的传播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弗兰克·奥康纳;短篇小说;爱尔兰文化
弗兰克·奥康纳(Frank O'Connor)是位杰出的爱尔兰作家,他的短篇小说被叶芝称为“爱尔兰的契诃夫”。他发表了150多篇小说,无论他写战争题材如《国家客人》,儿童题材《我的恋母情结》、《初次忏悔》,还是写宗教题材《庄稼汉》、《无词歌》,或对爱尔兰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进行剖析的《卢西一家子》和《洛马斯内家的疯丫头》,每一个故事都娓娓道来,他把读者当着听故事的人,让读者能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与他一同分享喜怒哀乐。奥康纳语言诙谐、幽默,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从人物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爱尔兰人民的思想、文化传统及宗教信仰。奥康纳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那是个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当时爱尔兰为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而努力战斗。他加入了保护爱尔兰文化的“二十人俱乐部”,并且还参加爱尔兰独立战争中的志愿军。奥康纳对爱尔兰的感情是爱恨交加的,一方面他不满爱尔兰自由邦政府和教会的种种政策,经常加以嘲笑和抨击;另一方面他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热爱那里的文化与传统。这种爱与恨成为他作品的核心内容,是他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本文拟对奥康纳短篇小说中反映的爱尔兰宗教文化、乡村文化、城镇中产阶级文化进行梳理。
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在其2010年出版的Primitive Culture一书中指出:“据人种志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1]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斯基发展了泰勒的文化定义,他认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包容着及调节一切社会科学”[2]。
爱尔兰文化源于凯尔特文化,每年的3月17日是圣帕特里克节,一个文化宗教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尔兰的守护神圣·帕特里克(公元前387-461年)和基督教传入爱尔兰。这个节日受到天主教徒、圣公会、东正教和路德教会的重视,并于17世纪成为官方确定的盛大节日,现如今已成为爱尔兰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爱尔兰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大约90%以上的人是天主教徒。但是,许多其它宗教传统也得以充分体现并受到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与道德观的选择权已明确写入爱尔兰宪法。爱尔兰的宗教、社会及政治兼容性得到普遍的体现与重视,因而在这方面它已成为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国家。
奥康纳短篇小说中无处不渗透爱尔兰宗教文化,如:虔诚的天主教徒和神甫对宗教礼俗文化的敬畏和笃信,《无词歌》中阿诺德修士和迈克尔修士,这两人都是圣徒,他们过着日复一日的清苦生活,传统宗教文化中清规戒律使得这两位年轻人感到压抑和枯燥,于是迈克尔修士偷偷地买来《爱尔兰赛马新闻报》研究如何赛马,作为一位修士是不能参加赌博的,这是天主教规所禁止的,所以他只能鬼鬼祟祟地躲在房间里仔细研读,打发时间;阿诺德修士自恃清高,看不上迈克尔修士。可是他也有缺点,那就是喜欢喝酒,他把酒瓶藏在墙洞里,一个人偷偷饮酒,并常常把自己关在屋里独自玩牌。当阿诺德和迈克尔不经意间发现对方的秘密后,二人成了莫逆之交。然而在小说结尾,奥康纳这样写道:
想到这儿,迈克尔修士走上前去,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旁,然后指了指酒瓶,又指了指赛马的报纸和纸牌。阿诺德修士绝望地摆了摆手,但最后还是点了点头。两人把各自的纸牌、酒瓶和报纸都收起来,藏在口袋里,免得外人看见了说东道西。然后, 两人一同到修道院院长那里去忏悔自己的罪过[3]47。
奥康纳这种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心态反映在他对宗教传统文化的看法上。他一方面嘲讽人们盲目被动地服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认为人们要尊重传统宗教文化。小说《回乌梅拉的漫漫归途》描写了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太太,在她那颗年迈的心逐渐衰竭时,她说服儿子把她送回故土,她一定要叶落归根,否则死不瞑目。这位老太太坚决要回故里的故事与作者的经历很相似。奥康纳年轻时参加爱尔兰共和军,然后在都柏林城外的一个战俘营被关押了十个月,这个事件对他一生产生了极大影响,改变了他的人生价值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伦敦为英国广播公司工作,1951年他侨居美国,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任教,无论他在哪个国家,他都留念自己的故土——爱尔兰。他最终回到爱尔兰。他的作品逐渐开始得到爱尔兰人们的认同并赢得人们的尊重。2000年,爱尔兰设立了“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节”和“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这位天才小说家在祖国得到了应有的尊敬。
《牧人》是奥康纳又一篇关于教区神甫的故事。认真负责、性格执拗的韦兰神甫为了本教区一个姑娘不误入歧途,登上一艘停靠在爱尔兰小镇港口的法国运粮大船与船长交涉,想说服这位女子下船回家。虽然这位姑娘不是韦兰神甫亲戚,他也不是受姑娘父母委托来操此心,然而他不顾那位船长的刁难和挖苦执意要这位鬼混的女子下船。韦兰神甫就像牧人一样看护着本教区的每一个信徒,他把这些信徒看成是羔羊。他尽管读书不多,没有超人的能力,但他坚守职责,做事不卑不亢,维护者一方的安宁,他是爱尔兰传统社会的代表。他的言行让出生在欧洲大陆法国的船长感到困惑,在这位船长眼里,韦兰神甫多管闲事,或者他与这位女子有什么瓜葛,他难以理解韦兰神甫的所作所为。由于文化的不同,韦兰神甫与他解释不清。小说中有一段对话最为精彩,他反映了爱尔兰传统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差异。
韦兰固执地说“船长先生,不管她名字叫什么吧,”他一字一顿地说,“在您的船上没有什么正经事。这么晚了。一个没结婚的姑娘呆在船上很不适合。”
“我听不明白,” 船长不安地说着,“她是您亲戚吗?
不是,先生,韦兰加重语气说。“她与我毫无瓜葛”[3]54。
奥康纳在小说中描写了一位可敬可爱的神甫形象,他(他们)顽固地坚守爱尔兰宗教文化,从而使传统道德文化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
爱尔兰文化主要由文学、音乐、舞蹈及传统体育构成。爱尔兰男人传统服饰是裙子,竖琴是爱尔兰典型的传统乐器,其造型被选作国徽标志,爱尔兰的踢踏舞热情奔放、旋律优美,节奏极其鲜明而富于变化。音乐、文学、舞蹈和宗教对爱尔兰人影响很大,爱尔兰人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心态平和,他们看重邻里友好关系,看重家族良好声誉。
奥康纳用温情、细腻的笔栩栩如生地再现爱尔兰普通百姓的文化习俗, 他们的情与恨、爱与怒。他把这些要素放到社会大环境中,故事中人物丰富多彩,个个性格鲜明。《庄稼汉》中以迈克尔·克罗宁偷了“卡里克纳布利纳曲棍球、足球和戒酒协会”的基金的情节展开。在爱尔兰乡镇发生这样的事,那可是件丢人的大事,不仅迈克尔·约翰本人受到谴责,就连克罗宁家族的人也遭到白眼,方圆几十里的人们会把他家老祖宗的一言一行回忆起来,如他父亲是个酒鬼,喝醉了打老婆;他叔叔是个警察,曾经参加过镇压事件……那些对他们家怀恨在心的人像过节似地开心。发生了这件事,邻里就有人建议送他去美国,让这件事慢慢平息下来,因此基金会的人就出面请神甫帮他开张品德证明书,可是这位神甫是个坚持原则的人,无论那群农民怎样软磨硬泡他就是不同意,大家只能认为这位神甫如此顽固不化是因为他在“十五英里外的村子长大”。奥康纳给这个故事安排了一个奇特的结局:迈克尔从监狱里释放出来,他的乡里乡亲凑钱帮他开了家商店。奥康纳在这里感兴趣的不是这位年轻人偷了俱乐部的钱是否违法,是否存在道德问题,而是维系爱尔兰传统文化和社会稳定的友情。他用风趣的语言给读者讲述一个邻里相互帮忙的故事,尽管这件事有点荒唐,但它反映了爱尔兰普通百姓对自己行为和名声的看重。
《新婚之夜》讲述一位住在偏僻海湾的贫穷而又害羞的乡村青年丹尼斯,其暗恋一位自愿来海湾教学的年轻漂亮女教师里根小姐,这位女教师生性活泼大方,喜爱大自然。可怜丹尼斯每天都会到女教师喜爱去的一个山坳,静静地看着她,什么话也不说,日复一日慢慢地被折磨得疯了,常常自言自语地喊姑娘的名字。丹尼斯。年迈的老母亲为此伤心不已,每次儿子病情发着,她就叫来邻居肖恩·多诺霍一家父子三人帮她控制发疯的儿子。肖恩一家逢叫必到,热心帮着老太太。为了安抚病情发作的丹尼斯,肖恩想出了一个奇特主意,他冒着寒风在黑夜里去请那位姑娘,请他救救发疯的丹尼斯。这位心地善良的姑娘不顾自己的危险处境和人们的闲言碎语,同意去见丹尼斯,并到他房间温情地安抚狂暴的丹尼斯。这位可敬的女教师为了拯救病重的青年,冒着可能招来的流言蜚语和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躺在精神失常的青年身旁,陪他度过人生中的艰难时刻。还有邻居肖恩,他无私热情地帮助困难家庭的行为反映了爱尔兰传统文化的闪光之处。
奥康纳用苦涩和辛酸的语言絮叨的陈年旧事是20世纪中叶爱尔兰的一部文化史。
爱尔兰中产阶级主要由有产阶层、知识精英和小官僚组成,他们对宗教不完全笃信,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当遇到困难时,他们变得自私、固执。他们厌恶旧的传统文化习俗,对新生事物又犹豫不决。
奥康纳对爱尔兰态度是复杂和矛盾的,他深深爱着普通爱尔兰民众,对他们朴素的传统习俗和乐于助人的品行加以赞赏并怀有敬意;同时又讽刺人们盲目地服从传统,在作品中毫不忌讳地嘲笑已经过时的观念和旧习俗。奥康纳对爱尔兰城镇上所谓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进行了颇为深刻的剖析,如《卢西一家子》、《小贩》和《洛马斯内家的疯丫头》。他用辛辣的笔调对野心勃勃的小资产阶级进行批判如《已故的亨利·康兰》,奥康纳对他们的虚荣、固执、自私和愚蠢间接地进行鞭挞。短篇小说《卢西一家子》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在我们这样一个小镇里,一家人之间居然有这么深的怨恨,真是少见。特别是同一家庭的两个成员之间,居然有这么深的怨恨,更是绝无仅有。像我们这样过着集体生活的人,不是从集体生活中获益匪浅,就是深受其害,因为这种集体意识迫使你去跟闹过矛盾的人言归于好,同时也使你不敢轻易地跟别人吵架[3]83。
卢西一家子就是这样。故事是通过年轻人查理讲述他大伯和父亲之间的明争暗斗,亲兄弟俩尽管各有自己的店铺和一份体面的工作,生活悠游,可是兄弟之间、叔侄之间没有关怀和帮助,有的是相互打听对方是否说坏话,当亲侄儿犯事时,弟弟不仅不安慰哥哥还用言语伤害他。两人结怨太深,以至于后来弟弟病危时,想见哥哥一面都被冷酷地拒绝。作为讲故事人,查理极力撮合父亲与大伯和好,但是在顽固、虚荣、自私的本性驱使下,兄弟俩老死不相往来。奥康纳入木三分地刻画了爱尔兰中产阶级心胸狭隘,没有包容之心。正像小说开头写的:“像我们这样过着集体生活的人,不是从集体生活中获益匪浅,就是深受其害”。这里集体生活是指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友好邻里文化生活,爱尔兰人民在这种良好的文化中泰然生活着。而卢西兄弟俩的不和谐关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另一个层面,他们的存在使社会有了立体感。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中很少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很少直接谴责压制个人欲望和希望的那些社会力量,他一方面主张人们应该自由地发挥他们的个性,另一方面又歌颂传统社会文化的群体所带来的安全感。在作品中到处能看到作者的这种自相矛盾的态度。
奥康纳在《小贩》中,讲述了一位小学校长,故事开头他告诉我们萨姆·希金斯的离去,让人感到惋惜。萨姆人品极好,是爱尔兰最正派的人,只是为人太老实了。其实萨姆是个痛恨本地神甫的人,他不相信宗教也没有信仰,他认为只有穷人才整天把圣母玛利亚的孩子挂在嘴上。他瞧不起新来的教师,称他为“小贩”,整天疑神疑鬼,想爱又不敢爱。当他拾到情敌的日记,他竟然在学生面前朗读别人的日记。他兴奋不已手舞足蹈,他认为在爱情和教学上输给了那位新来的教师,他要出情敌的丑,他压抑了很久的愤懑终于爆发了。然而他出格的表现使他丢了饭碗,以至于到后来人们认为他精神出了毛病。奥康纳在短篇小说中描写了很多像萨姆这样的人物,他们表面上清高但内心自卑,没有宽容之心。
《洛马斯内家的疯丫头》故事中,奥康纳像在讲一个邻里家发生的事一样向读者娓娓道来,在故事中讲述了洛马斯内家三个女儿:大女儿基蒂,一个整天乐呵呵,喜欢从法国小说中抄情书寄给男孩的女子;二女儿内莉,文静、聪慧是个有主见的姑娘;三女儿丽塔是一位感情用事,自以为很懂爱情,而实际上不知道爱情为何物的人。整个故事围绕丽塔的感情生活从恋爱到结婚,首先她爱上年龄比她小的大学还未毕业的托尼,爱得死去活来,由于托尼妈妈激烈反对,这段爱情无疾而终。内德与她青梅竹马,一直关心她、爱护她,丽塔自己也喜欢他、尊敬他,而且她父母也认为内德最有绅士风度,最适合做丽塔丈夫。可是丽塔在选择丈夫时,她不是以人品和感情为基础,而是在一个晚会前的下午,她轻率地决定谁先来就向谁求婚,婚后还酸溜溜地反对内德处女朋友。她确实像小说名字一样是一个疯丫头,她没有一个受过良好的教育女子那样的修养和家庭责任感,嘴里常常说出粗鲁的脏话。小说中那些经常到洛马斯内家的男士,被洛马斯内先生称为一群饭桶,喜欢他们家聚会氛围和各种酒类,常常高谈阔论,如律师贾斯廷自己并不知道喜欢哪位姑娘,对爱情看的很淡,娶一位女子就行。
《已故的亨利·康兰》中描写了一位野心勃勃的小资产阶级亨利·康兰,整天喝的烂醉唱着高调,丢了体面饭碗,其它活不愿干,嫌丢人,是一位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做的人。奥康纳用非常诙谐幽默的笔调细细讲述亨利从一个大活人,被儿子婚事布告写成已故的父亲的趣闻,落得被整个小城谈笑。奥康纳辛辣讽刺了亨利所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的虚荣、顽固又爱面子的心态和他们生活方式。
由上分析可知,奥康纳用局内人讲故事方式向读者讲述了20世纪中期爱尔兰各阶层的故事,他认为短篇小说所代表的是爱尔兰被殖民、被欺压历史的弱势文化,他聚焦社会底层和文化边缘,他面对现实,用同情和犀利的文字讲述底层民众群的故事,用短篇小说作为弱者的代言文体和向外传播祖国文化,让整个世界了解爱尔兰、关注爱尔兰。
[1]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生,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2]马林诺斯基.文化论[M]. 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
[3]弗兰克·奥康纳. 奥康纳短篇小说选[M].路旦俊,译.北京:人民文化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蒋涛涌)
On Irish Culture in Frank O'Connor's Collected Stories
YIN Dingf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223003, China)
In his stories, Irish writer Frank O'Connor shows us Irish people's common lives and reveals Irish characteristic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middle of last century by his humorous and witty language. In this paper, the culture in Frank O'Connor's stories is studied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Frank O'Connor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spreading Irish culture.
Frank O'Connor; collected stories; Irish culture
2015-06-15
殷定芳(1963-),女,江苏金湖人,副教授。
I106.4
A
1008-3634(2016)04-00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