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肖,刘伟霄,王雅娇,王 佳,郭丽娟,刘雪春
(河北农业大学 期刊社,河北 保定 071001)
高校期刊编辑部文化建设的意义及途径
——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编辑部为例
杨建肖,刘伟霄,王雅娇,王 佳,郭丽娟,刘雪春
(河北农业大学 期刊社,河北 保定 071001)
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为例,探讨了高校期刊编辑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途径。编辑部文化建设有助于编辑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构建编辑部和谐的文化氛围,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增强高校学术期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培养编辑对编辑部的价值认同感、打造精品期刊和建立学习型团队,可有效建设编辑部文化,提升编辑部凝聚力,为编辑部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高校学报编辑部;文化建设;价值观;精品期刊;编辑素质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6.0177
文化具有无形和巨大的推动力,历史社会、现代社会以及未来社会都是以文化为第一竞争力,“文化决定成败”[1]。编辑部文化是联结和维系编辑部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表现为编辑人员的集体主义意识,对出版物的质量意识,和编辑之间的协作意识等[2]。通过建立期刊社的社域文化,可以增强期刊社内聚力、内心力和持久力。高校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交流平台,是非常特殊的文化产品和智慧产品,期刊社内更应营造良好的编辑文化氛围。当前出版环境、读者需求、出版形式、出版载体等一系列外部因素发生了重大变革,如何改变观念,调整思路,构建期刊社和谐编辑文化氛围,以适应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新的时代特点,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增强高校学术期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所有期刊社面临的事关期刊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张传喜、肖称萍等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建立期刊社社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4]。王东升、王培等人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阐述了编辑部文化的筑建[2,5]。彭桃英等以河海大学期刊编辑部为例,从凝聚力建设、制度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探讨了编辑部文化建设的路径[6]。陈峰等从制度建设、人文关怀和打造精品期刊等方面对科技期刊社整体文化建设作了构思[7]。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以下简称《农林教育版》)编辑部为例,探讨了高校期刊编辑部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实现路径[8]。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特别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期刊社是文化生产重地,期刊社内更应营造良好的编辑文化氛围,因此对编辑部的编辑文化构建要加以重视,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一)形成共同价值观,提升编辑部凝聚力
期刊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是编辑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期刊发展的战略目标反映了编辑部领导和编辑的追求层次和理想抱负,可以把编辑的积极性、智慧、集体主义精神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位编辑围绕这个战略目标创造性地工作,减少内耗,增强职工对集体的使命感,在一个和谐的利益共同体中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从而产生巨大的协作功效,推动期刊战略目标的实现。编辑部的文化建设可以将期刊发展战略目标与编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联结起来,实现期刊社战略目标的过程也是编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这是建设编辑部文化的基础,也是编辑部文化的灵魂所在。
(二)提升编辑部文化品味,打造精品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学报编辑部作为纯学术机构,应比市场化期刊社更加注重学术文化建设。学报编辑部的所有活动只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才能形成自我和超越自我有机结合的动力体系,才能使所编辑出版的期刊真正深入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编辑部文化建设就是要提升学术文化品位,以社会效益的实现为建设目标,从而打造出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文化精品。
(三)提升编辑素质,创造编辑部可持续发展动力
编辑作为学术期刊的“把关人”,其知识结构直接影响期刊的学术质量。首先,编辑要基于自己的知识对来稿的学术价值进行初步判断,这将直接决定一篇稿件能否进入下一流程;其次,每一篇文章的刊发都离不开编辑加工处理,反复校对,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最后,每种期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不断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进行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编辑部的文化建设,有助于编辑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期刊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编辑部的不同成员,其性格、特点、情趣、追求各不一样,编辑部文化建设要有切实可行的目标,这样才能使全体编辑有共同奋斗的方向。期刊发展战略目标能够把编辑个人的追求和工作目的与期刊的长期发展联结起来,是编辑部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编辑部全体人员凝聚力的焦点,是编辑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9]。因此,编辑部文化建设的途径之一就是培养编辑对期刊社的价值认同感。期刊社的价值取向,更多的是与期刊的文化品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取决于期刊的社会效益,期刊社的本质追求应该是努力锻造文化精品[3]。因此,编辑部文化建设的途径之二就是锻造精品期刊,也就是品牌期刊。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编辑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更应当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为编辑部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建立学习型团队,是编辑部文化建设的途径之三。
(一)培养编辑对服务理念的价值认同
学术期刊肩负着发展学术、促进文化进步的责任,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交流平台。编辑则是联系作者、读者的纽带。编辑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期刊质量。培养编辑对服务理念的价值认同,并在工作中形成自觉的行为对于编辑部文化建设尤其重要。
1.建设忠实有力的作者队伍。作者的原始创作是学术期刊生存的源泉,其内容质量在整个期刊质量中占据着最重要的比重,是科技期刊的核心[10]。因此,作者队伍的建设始终是期刊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扭转信息化发展给编辑服务带来的机械化、被动化影响,提高刊物的人性化印象,增强作者凝聚力,《农林教育版》编辑部提出了主动服务的理念,并在日常工作中得到了编辑认同和加强。《农林教育版》编辑在收稿后,对于一些选题新颖,但写作水平欠佳的文章尤其重视。这类文章一般由理科院系的专家、教授撰写。这些专家、教授尽管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教学经验,但对于社科类文章的撰写却无从下手。遇到这种稿件,编辑会主动与作者电话联系,通过不断沟通和交流使作者的文章水平得以提升,使这些来自教学一线的经验和做法得到及时刊发和推广。并在与作者沟通交流的同时增加其亲近感和归属感,提升投稿忠诚度。此外,编辑还通过各种途径与一些多产作者保持经常的联系,关心他们的研究动态,与他们交流科技与出版的前沿信息,给他们的学术成果传播提供便利的平台,及时将期刊的发展动向、栏目变动、内容调整反馈给作者,在沟通中加深作者对编辑部、对刊物的情感与认同。
2.提高期刊服务读者的力度。在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时代,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已发生了剧变,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学术期刊作为最重要的学术出版物,如何适应互联网下的新媒体环境,跟上移动出版的新浪潮,已成为学术期刊界不得不认真面对的时代问题。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依托众多微信用户,为媒体、企业等机构用户提供的便捷发展渠道和推广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与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5个类别内容的全方位沟通互动[11]。科学网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80%科研人员希望通过微信平台关注学术期刊发布的信息[12]。2015年1月,《农林教育版》微信公众平台正式推出,该平台主要推送内容有:《农林教育版》精选论文,配以图文素材;高校教育教学专题信息,引导热点专题的研究;《农林教育版》活动信息,提高期刊被关注度。《农林教育版》还开通了单篇论文二维码扫描阅读功能,以实现论文的精准推送,提高论文的时效性。可以说,微信不但是高校学报的内容推送方式,也是其向新媒体领域延伸拓展的机遇。
超星客户端是为期刊编辑部提供的可用于学术资源“域出版”的唯一移动出版平台,也是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的集阅读、科研、学习、交流、管理等用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移动终端。“域”是对期刊传统编辑出版模式里每期内容的“栏目化”组织方式。2016年,《农林教育版》和超星合作,编辑部把审定、编辑完工的论文上传到超星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上的相应“域栏目”,该论文立即就会被学术界、期刊界、图情界广泛使用的学术发现搜索引擎搜索并报道出来,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来查阅《农林教育版》已发表文章。
(二)树立期刊品牌,提升编辑部凝聚力
品牌期刊是期刊的办刊理念、服务理念、行为理念、视觉理念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打造品牌期刊一直是办刊人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期刊社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建设品牌期刊,营造期刊文化的过程还能够极大地提升编辑部的凝聚力,使编辑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持续发展。
2013年,《农林教育版》确立了“差异化、专业化发展,打造期刊品牌”的战略目标。在这一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编辑部同仁群策群力,立足地方高校,服务地方高校,主要刊登地方农业高校教学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文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早在2011年,《农林教育版》为配合河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就对教务处开展的青年教师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开办“青年教师教学优秀论文”专辑,目前已累计发文160篇。为了强化此项活动,2014年开始,《农林教育版》充分利用封二、封三,采用彩页图文的形式,精心设计、宣传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教师个人,引领教师价值观念,营造教书育人氛围。2015年第2期是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孙少华的宣传,分享了他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并配有学生写的《我的老师——孙少华》感悟,阐述了孙少华老师的先进教学理念,给其他教师和学生带来心灵触动,二者结合增加了读者对孙少华老师的认同,使他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农林教育版》在宣传典型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是期刊发展和学校教学宣传双赢的合作方式,取得了“1+1>2”的效果。2015年,《农林教育版》策划了“全国农业高校专栏”活动,搭建了传播农业高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加强与其他地方农业高校的横向合作,扩大《农林教育版》影响力,各位编辑也积极配合。此项活动由《农林教育版》与各农业高校教务处共同组织稿件,依据《农林教育版》的主要栏目设置,以教育教学热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结合各农业高校主要研究方向,选择优秀且有代表性的稿件,每期一所农业高校,精选文章6篇左右。“农业高校专栏”活动既为其他农业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展示和宣传提供了渠道,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农林教育版》的影响力,又是一种双赢。《农林教育版》在与合作方的不断双赢中打开了知名度,特别是在全国农业高校的知名度,成为许多农业高校的作者投稿时的首选刊物,在作者、读者心目中形成了品牌印象。与此同时,《农林教育版》也在不断加深这种推广和合作,全体编辑上下一心,努力打造行业内的品牌期刊,编辑部凝聚力空前增强。
(三)建立学习型团队,使学习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自觉
学术期刊作为知识交流的平台,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当前“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科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对学术期刊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功能和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作为期刊的能动主体,其素质直接作用于期刊质量。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的培养对期刊编辑部来说尤为重要。但编辑部人才的随时更新不太现实,因此,要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一个优秀的编辑不仅需要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精深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发展方向,甚至还需要学习跨学科的知识,拥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编辑可以运用新技术、新工具从海量信息中选择自己所需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慕课是一种网络化的开放学习课程,编辑可以利用这种在线教育模式结构化、系统化学习某学科的知识;移动客户端App的开发为编辑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浏览阅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编辑可以随时随地及时获得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向;另外,微信公众平台、博客、微博也是编辑获取新知识的有效方法;传统的编辑系统培训、继续教育和有关学科的讲座编辑也应当积极参加,通过专家面对面的讲授以及编辑同仁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强个人的业务能力。除了强调编辑自学,《农林教育版》编辑部还经常开展编辑部内部的业务交流工作,主编会随时将稿件选择、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编辑交流。编辑之间因为在一个办公区域,更是会随时交流,分享知识。年长的编辑随时为年轻编辑传授经验,解答年轻编辑提出的业务问题。编辑在自我提升中形成了编辑部强大的学习氛围,正是基于这种氛围,编辑部全体编辑齐心合力,《农林教育版》在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2015年教育系统期刊审读评优”活动中,获得“审读优秀奖”。
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开发文化资源,加强编辑部的凝聚力,提升编辑素质,融合新媒体是期刊编辑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时代精神和期刊发展战略目标的价值观一旦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就会成为行动的动力,推动期刊加速发展。《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的“以特色创品牌、以服务谋发展”的办刊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农林教育版》各位编辑自觉将个人利益和期刊发展紧密相联,带动期刊发展。《农林教育版》的来稿量大幅增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也创造了和谐、向上的编辑部文化,打造了文化型学报编辑部,有力地提升了编辑部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
[ 1 ] 齐东平,白庆祥.文化决定成败:中外企业文化镜鉴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 2 ] 王培,彭桃英,高建群,等.期刊编辑部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J].学报编辑论丛,2014:6-9.
[ 3 ] 丁立福.地方师范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顶层设计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5):18-22.
[ 4 ] 肖称萍.塑造期刊企业文化 提高期刊竞争力[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5):116-118.
[ 5 ] 王东升,赵惠祥,曲俊延.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人本管理下的文化筑建[J].学报编辑论丛,2015:19-24.
[ 6 ] 彭桃英,高渭文,徐娟,等.高校期刊编辑部文化建设路径探讨——以河海大学期刊编辑部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634-638.
[ 7 ] 陈峰,李雪莲,刘玉明,等.科技学术期刊社文化体系建设构想[J].编辑学报,2012,24(1):11-12.
[ 8 ] 夏志学.清末民初直隶农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6):46-50.
[ 9 ] 仲卫功.科技期刊编辑部文化建设探析[A].第六届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编辑出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北京: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10] 江勇,贾晖,李朝前,等.科技期刊加强作者队伍建设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7(8):224-246.
[11] 马勇,赵文义,孙守增.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选择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9):77-81.
[12] 科学网.你希望通过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获取什么信息呢?[EB/OL].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7308941,2014-01-16.
(编辑:王 佳)
2016-11-12
河北省教育厅课题:“高校学术期刊社文化建设研究”(编号:SZ127023);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业期刊品牌建设研究”(编号:SK20111205)。
杨建肖(1976-),女,河北曲阳人,博士,编辑,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出版工作。
G231
A
1008-6927(2016)06-01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