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校地合作”办学模式探讨

2016-03-06 14:14张泊平吴国玺许昌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校地办学校企

张泊平,吴国玺(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地方高校“校地合作”办学模式探讨

张泊平,吴国玺
(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摘 要:通过建立校地合作机制,探讨了地方高校校地合作的内涵、合作基础与方法、路径。提出了通过“双百工程”实现高校与地方“双师型”人才培养,通过“校地共建”联姻“地方产业”的方式,校地联手,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推进科技创新。通过联系企业、开放办学,培养适应现代产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校地合作;地方高校;双百工程;办学模式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形成。[1]高等职业教育更应与地方结合,以工程教育为基础,更强调实践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因此,构建“校地合作”平台,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形式和途径,对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地合作的内涵

“校地合作”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的全面合作关系。是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进行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技术人员培训、双师型教师培养、干部培训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校地合作主要致力于创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平台和实践教学、科技创新的环境。因此,校地合作主要解决“校地合作的目标”“校地合作的内涵和途径”“校地合作的共赢模式”这三大问题。

二、校地合作的基础

2013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4年开始实施,规划提出要“制订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由此,“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应运而生。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按照社会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各行业需要、不同层次的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技能性、岗位指向,又掌握系统知识体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因而,只有通过校地合作,才能使人才培养真正与社会接轨,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有教育属性,而且也有很强的行业属性,涉及的领域广泛,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建立教育部门和行业协会兼顾的双重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的学分制与社会服务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制度,必须构建学校与地方合作教育的管理与协调组织网络,把职业教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紧密联系起来。[4]同时,高校还应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链接地方产业,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使“政、产、学、研、用”纳入学校的办学管理,组建跨单位的横向联合机构[4],这就是校地合作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办学体系,并形成科学、稳定的制度。

(三)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的现实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在办学的主体方面,既要有教育部门的参与和管理,又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的广泛参与,是多元的。在服务的方向和形式方面,面向各行各业,呈现出多元性。在办学资源和办学过程管理方面,既有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又有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等,也具有多元性。[5-6]在多元化的办学体系中,政府作为产业、企业的主导者,可通过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宏观调控地方经济转型,加快行业企业参与高校专业、学科建设。高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规律进一步与企业一起开展职业教育及创新活动,让高校在人才培养与科技竞争中迸发活力。[7-8]在政府与高校合力追求的价值理念引导下,通过科学安排不同层面的合作层级和权限,进行“政、产、学、研、用”合作的宏观指导、服务和引导,制定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政策。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依托的地方经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教育的“公益性”和地方“市场化”的统一。这样,通过校地合作既能确立高校科学研究职能,又能培养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岗位迁徙能力的人才,又可以参与企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地方政府、企业服务。

(四)面向行业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企业、行业密切相关,都要围绕特定的行业、职业岗位任务来展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现代企业必须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新设备,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依托校企合作这个平台,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合理调整专业课程,实现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对接。必须建立面向行业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专业技术为导向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的课程体系。这样,只有通过校地合作,高校才能借助行业和企业的优势,以来自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来支撑教学,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效统一,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企业的市场成果,才能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科研优势引领行业、企业发展,实现校企互动和科技创新。

三、校地合作的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加强校地合作,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职业技术人才。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高校优势资源,完善“产、学、研”一体的大学生创业机制,实现“政府投资建平台,高校参与搞服务,企业投资搞研发”的校地合作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

(一)通过“双百工程”实现校地合作

通过“双百工程”实现校地合作,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如许昌学院与许昌市政府联合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加强“政、产、学、研”对接,提升社会服务与科技创新能力。计划在5年内,高校分批选派100名高层科研人员到许昌市挂职,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许昌市从地方企、事业单位分批选派100名高层科研人员到许昌学院兼任教授,参与高校对口专业的建设,共同制定《许昌市、许昌学院校地共建人才“双百工程”方案》。

实践表明,一方面,高校委派到企业技术服务的专家教授,为企业单位举办理论培训班,参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咨询,为地方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委派的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为高校实践教学搭建平台,培养高校教师的实践技能,指导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如2014年,许昌市委派兼职教授指导高校青年教师156人,双方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2个,安排学生实习实训5755人;授课232节、建设课程45门,组建研发团队18个。[9-10]

通过“双百工程”,构建“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使用与管理模式,实现学校与地方的深度融合。在教学管理、服务育人、实践教学基地搭建、科研项目引领等领域的深层合作,地方与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和行业优势,积极参与“政、产、学、研、用一体尝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通过“校地共建”联姻“地方产业”

在校地合作的框架下,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创新平台的职能,开创“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办学尝试。形成“围绕社会办专业,围绕专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就业”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理念,以专业建设为方向,通过“校地共建”,联姻“地方产业”,实现开设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建一个(院)所、创一个品牌的目标。

应用型专业建设必须有企业追随、地方需要、社会肯定,实现学生的成长。如许昌学院积极与许昌市合作,相继建设了瑞贝卡学院、钧瓷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电梯学院等专业学院。通过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鼓励学生以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积极参与企业的创办和经营活动,形成“学院(集团公司)、(行业公司)专业+公司”的办学模式。在校地合作中,学生通过“听中学”,加强理论课程学习,形成知识的迁徙能力,掌握 “双基”;通过“做中学”,加强实践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练就谋生本领,达到“双技”。目前许昌学院有32个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创新创业园,千里目航拍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夏邦规划与设计公司、许昌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0个创业团队注册成为实体企业。初步形成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高校专业建设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实现高校办学与区域经济和市场的协调发展。

(三)通过校地联手,合作共建创新平台

通过校地合作,面向区域重点产业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校地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程试验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地方政府每年投入资金支持高校建设,高校也应按照1∶1的比例配套支持高校科技研发,实现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如:2014年许昌学院与许昌市共建实验室18个、产学研合作基地24个,联合开展科技研发项目22项、技术攻关26项,合作开展工程项目50项。[9-10]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学生荣获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通过校地合作创新,食品检测试剂研发、工业机器人研发、高精度减速机研制、无人机技术等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不仅为地方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为地方政府培养了人才。

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表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必须紧贴地方实际,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行业、企业需求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围绕专业建设合理编写特色教材,运用实验实训平台培养“双师型”教师,由校地共同实施教学,使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加贴近行业需求。通过校地联手,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实现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推进科技创新。通过开放办学、应用办学,“政、产、学、研、用”合作,实现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史慧.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J].辽宁高职学报,2015,(04):32-35.

[2]马玉梅.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47-48.

[3]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4]黄少平,刘金玉,等.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12,(04):82-87.

[5]赵子剑.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及其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10,(04):99-102.

[6]高斌,张丽娜.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发展战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5,(3):21-24.

[7]车洁.创造“深圳质量”视角下服务引领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33):26-27.

[8]王建永.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思考[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18,(1):89-91.

[9]教育厅新闻办.许昌学院校地共建人才“双百工程”首批互派考核圆满完成[EB/OL].河南省教育厅http:// www.haedu.gov.cn/2015/01/06/1420512183587.html,2015-01-06.

[10]王清义.坚持以内涵提升为核心的转型发展,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J].河南教育,2015,(01):12-13.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62(2016)02-0103-03

收稿日期:2016-02-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ZS01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泊平,女,河南汝南人,硕士研究生,许昌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Discussion on the School-running Mode of‘Cooperation betwee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Local Industries’

Zhang Boping,Wu Guoxi
(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Henan,China,461000)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bases and methods of the cooper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local industries by establishing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local industries,and puts forward the opinions that the ‘double-qualified’talents training can be realized by implementing ‘double hundred’project.By cooperating with the local industries,the local universities and local industries can establish the cooperative and innovative platform together and promot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y contacting the enterprises and teaching openly,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echnical talents which are demanded by the modern industries will be developed.

Key words:Cooperation betwee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local industries;local universities;double hundred project;school-running mode

猜你喜欢
校地办学校企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校地共建型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逻辑与现实
——以C9 高校为例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校地企协同共育应用型人才教学实践初探——以四川工商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