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一志《童幼教育·西学》看西方教育体系的传入
——兼论“哲学”和“逻辑”概念的引进

2016-03-06 06:33张胜前
关键词:西学逻辑哲学

张胜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报编辑部,河南 郑州 450045)



从高一志《童幼教育·西学》看西方教育体系的传入
——兼论“哲学”和“逻辑”概念的引进

张胜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报编辑部,河南 郑州 450045)

摘要:高一志作为意大利耶稣会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之一,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童幼教育·西学》介绍了欧洲教会学校当时的教育体系,是先文学,再众学,最后到天学。《童幼教育·西学》是以耶稣会的《教育计划》为蓝本的著述。《教育计划》全面反映了欧洲中世纪耶稣会的教育实践。据目前挖掘的文献考证,高一志是第一个明确介绍了“落热加”和“哲学”概念的来华耶稣会传教士,并且指出了逻辑在所有学科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高一志;《童幼教育·西学》;哲学;逻辑

高一志(Alfonso Vagnoni, 1566—1640年),又名王丰肃,字则圣,意大利传教士。他著述的《童幼教育》是明末清初第一批来华耶稣会士首部系统介绍当时西方人格教育的专著,是一部介绍西方教育思想的著作。在《童幼教育·西学》中,高一志讨论了欧洲中世纪的教育体系。

一、《童幼教育·西学》的主要内容

《童幼教育》手抄本署名为“远西耶稣会士高一志著,晋绛段衮、韩霖阅”,书前有韩霖序。经推断该书可能刻于1624年,是耶稣会传教士高一志进入山西后所著并刊刻传播。另根据韩霖在《童幼教育·序》文中有“西儒高则圣先生,居东雍八年,所著天学之书以十数”这一句叙述,我们可以推测该书初刻印刷传播当在1632年[1]239。

在《西学》篇中,高一志指出:“此稿脱于十七年前,未及灾木。同志见而不迂,业已约略加减,刻行矣。兹全册既出不得,独遗此篇,遂照愿稿并刻之。”[1]370可见,这篇写于《童幼教育》成书之17年前,并不是此书的一部分,只是作者感觉读者在了解欧洲儿童人格教育的同时有必要对欧洲的整个教育体系有所认识。他说:“国有道必有学焉,但学之序彼此不同,吾将陈西学之节,或有所取而助中国之学。”[2](218)

高一志通过《西学》篇向中国介绍了当时欧洲的教育体系,他在此讲的教育体系的构成是先文学,再众学,最后到天学。

(一)文学

在《西学》中,高一志简要介绍了欧洲教会学校当时的教育体系,学生开始入“初学院”(即小学)先是学习文学,其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先究事物人时之势,而思具所当言之道理,以发明其美意焉;次贵乎先后布置有序,如帅之智者节制行伍勇者置于军之前,后而懦者屯之于中;次以古语美言润饰之;次以所成议论娴习成诵默识心胸终至于公堂,或诸智者之前辨诵之。此五者之中,必贵实理而致于用焉。……当赞颂圣贤之功德,或訉弹不肖之恶习,或防国家之灾而灭将萌之乱,于是知文之士具正论于众前,从高座剖析事理,使疑尽释……”[1]371-373

(二)众学

文学之后则为“众学”,分为三个学科:法律之学;医学;格物穷理之学,此“乃西学之大端也”。

法律是不容忽视的一门学科,它是天主之声、寰宇之神、国家之筋、道德之甲、讼狱之司、五伦之纽、雅俗淆乱之斧。在西方,想要从政的人必须学习法律,一个国家没有法律就像想飞没有翅膀,想要战斗没有兵器一样。法律这个专业需要经过六年的学习,之后要经过严格的测试,通过答辩才能毕业从政。

医学也是很重要的学科。人们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生命,这主要体现在对疾病的重视上,所以治病救人的学问即医学在西方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一志称为“修疾治命之学”。学习医学是一个艰辛痛苦的过程,丝毫马虎不得,因为“病之重十死一二,医指愚十死七八”。

第三种为费罗所非亚(philosophy音译名,即哲学),高一志译为“格物穷理之道”。高一志重点讲了哲学部分,这是明末清初第一批来华传教士中第一人首次向中国传入西方“哲学”的概念及其系统。

众学的第三部分为哲学,“其三家费罗所非亚也。费罗所非亚者,译言格物穷理之道,名号最尊学者之慧明者。文学既成,即立志向此焉。”此道又分五家:“一曰落热加(Logica,明辨之道:逻辑),一曰非西加(Physica,性理之道:自然科学),一曰玛得玛弟加(Mathematica,几何之道:数学),一曰默大非西加(Metaphysica,性以上之理:形而上学),一曰厄第加(Ethica,义礼之学:伦理学)。”[2]219哲学又分为五门学科,这五门学科也就是现在的逻辑学、物理、数学、形而上学、伦理学。

落热加(Logica)是逻辑学,“明辨之道,以立诸学之根基而贵辨是与非,实与虚,里与表。盖开茅塞而于事物之隐蕴不使谬误也”[1]377。也就是说,逻辑学为所有学问的根基,用以明辨是非、实虚、里表,使人茅塞顿开,了解事物的内在原因,使人不至于犯错误。因此这是一门首先要学习的课程。非西加(Physica)就是指自然物理“察性理之道”,剖析万物的道理,分辨本末、性情,前因后果,依显测隐,由后推前,由已知推未知。玛得玛弟加(Mathematica)是几何之道,主要研究有形物体的“分限”。默大非西加(Metaphysica)是指形而上学“察性以上之理”,主要论述有形事物的道理。厄第加(Ethica)是伦理学,“察义礼之学”,包括三个方面,先是以义礼修身,然后以身齐家,最后以家治国。修身要剖析义礼和道德的根本异同及其详细内容,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家是“立室生产资业养育之道,使知其所当取并其所当戒也”。治国就是学习从政之道,借鉴好的治国经验,吸取以往失败的教训。

(三)天学

义礼之学也叫人学,在它之上还有“天学”,即神学。它主要是依据古今经典和圣贤之书剖析正道之本,批驳异端。“天学”讲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宇宙中有一个最高的神——上帝;上帝造万物,神和人是其中最尊贵的;如何看待善恶报应;耶稣降生救世的经历,以及升天之后定下的各种规矩。“夫天学已备,即人学无不全,而修齐治平之功更明且易行道之力更强矣。故吾西大学之修从认己始,而至于知万有之至尊,正所谓复其初,反其本也。”[1]377

高一志是第一个有志于向中国简单介绍西方教育体系的人,《西学》主要是根据耶稣会学院编写的《学习纲领》(Ratio Studiorum),也叫《教学大纲》即耶稣会《教育计划》而编写的。

二、耶稣会的《教育计划》

在欧州中世纪,耶稣会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了许多教会学校,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对基督教的认识和信仰,积累了多年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教育计划》(Ratio Studiorum)是其最重要的教学成果。

《教育计划》大体分为四个系统:管理、课程、方法及原则,规定了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初级部,学生按先后顺序学习初级文法、中级文法、高级文法、人文学科,修辞学。在高级部,第一年讲授哲学和逻辑学,第二年讲授物理学和宇宙学,第三年讲授形而上学、心理学和伦理学。在学习上述课程的同时,学生还学习数学、天文学,主要教材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神学部的教学内容以神学为主,主要教材是《圣经》、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此外,还讲授希伯来语、教会史、教会法等。

在《教育计划》中规定哲学课程为三年时间[3]4,在哲学学习的第二年,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每天45分钟的数学课程。在哲学课程的最后,教区长要根据班级的大小挑选一个或两、三个甚至更多的比其他人更能承担大前途的学者,并送他们去学神学[3]8。哲学是学习神学和担任教职的基础。在“哲学教授守则”中规定:第一年,要解释逻辑学原理,在讲授逻辑学的时候,要讨论以下问题,例如:逻辑是科学,逻辑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全称命题概念的普遍概念。需要讨论简单的推断,通常是从亚里士多德《工具论》那里来的。

在第二年要解释物理学的第八部:《论天》,以及第一部《论生产》。另外要讨论学习物理学的第六和第七部,以及在第一部中讨论先贤观点的部分。在第八部中忽略关于智慧、自由和原初动力的无限性的讨论。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根据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观点来解释。气象学中所包含的内容将会在夏季的几个月的下午课程来讲述。条件允许的地方要由常驻哲学教授或者是由专门的老师来讲授,除非有别的安排更加方便。

在第三年,课程要求要讲述《论生产》的第二部,《论灵魂》以及物理学。在《论灵魂》第一部中所提到的古代哲学家的观点仅仅只做概括介绍。在讨论第二部中的感官问题的时候,要避免跑题到解剖学或者与医学相关的类似的课题上去。在形而上学的讲授中要跳过关于上帝和知识类型的问题,这些问题完全或者部分真相是源于天启的。第七部的前言和正文以及第十二部的大部分是要彻底的解释的[3]40-45。

从以上课程安排中,我们发现,哲学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学习以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推理为基础的逻辑学,第二年学习物理学、气象学,第三年学习论灵魂和物理学、形而上学等。

在“神学与哲学学会学生守则”中,只要一名神学学生辩论,他必须包含哲学主题。一个形而上学的学生必须用物理学和逻辑学去辩论题目,一个物理学学生也将用逻辑学去辩论题目。不言而喻,中世纪基督教在教育中十分重视逻辑学的学习和应用,其实在整个西方的教育体系中逻辑学都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逻辑学始终处于基础学科的行列。

《教育计划》不仅总结了耶稣会学校的办学经验,同时吸收了当时欧洲各地先进的学校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作了全面和详尽的规定,成为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学校规章,从而使耶稣会学校管理形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特点。随着耶稣会士的脚步遍及全世界,《教育计划》的影响也逐步扩散到美洲、亚洲等世界许多地区,对欧洲以至世界许多国家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直到今天,耶稣会教育对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高等教育,仍有一定的影响。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耶稣会当时所实施教育在不夹缠着神学的时候,总是无可他求的良好教育。”[4]43

三、哲学和逻辑概念的引入

为了能够与当时宋明理学的思想接轨,来华传教士在翻译西学著作时往往会用到大量的儒家术语,高一志用“格物穷理”来表示西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概念,所以“费罗所非亚”与中国的“格物穷理”获得了完全同等的地位。另外,他把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赋予了西学的解释,将西方伦理学与儒家传统思想有机结合起来。

据现有已挖掘的文献资料考证,高一志是第一个向中国传入“哲学”概念的传教士。在《西学》中,他第一次对“Philosophia”进行音译和意译。在《天主实义》译著里,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虽然简略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和西方经院哲学的主要概念,但他没有向中国翻译和解释“哲学”概念。在高一志的另一部译著《斐录答汇》中,他是第一次把“斐录所费亚”作为著作标题对哲学进行明白的传播:“斐录者何?泰西方言所谓‘格物穷理’是也。全语曰‘斐录所费亚’省文。”[5]5

可见,“斐录”为“斐录所费亚”简称,即今译为“哲学”。这是在明末清初所有西学东渐的译著中,第一次在书的标题上直接使用“哲学”之名。虽然题目为哲学答汇,但其内容只涉及哲学中的自然科学,他在这里把自然科学分为天象、风雨、下火、水行、身体、性情、声音、饮食、疾病、物理,动物、植物等12种。

我们从《西学》中可以发现,当时哲学所涵盖的内容和范围与今天的哲学相比更加广泛,包括逻辑学、自然、数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同时,他将哲学用宋明理学的概念——格物穷理来定义。因为这两个学派都在方法上和目的上有共同点。在方法上,亚里士多德和朱熹都把世间事物当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他们两位的研究方法都是从下到上,目的都是追求世间事物中的原理。如此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或朱熹的“格物穷理”是很类似的。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耶稣会传教士的聪明选择。虽然从利玛窦以来,传教士为了方便传教,其言行要符合当时中国学界氛围,回归到孔子的思想领域,可是,他们避免不了用宋明理学的许多概念。不仅因为他们需要跟当时中国思想界用同样的概念来沟通,而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在宋明理学里找到了跟他们自己本身的经院哲学比较接近的许多概念。当然高一志融合两个思想的时候,他忽略了一些基本的差异。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是描述一种客观的知识系统,其哲学所追求的原理是回归到一些客观的普遍原则。而对朱熹来说,虽然“理”有独立于主体的客观性,可是“理”更重要表达一种连接客体与主体的道德原则。

因此,高一志不仅是第一个明确介绍了“落热加”和“哲学”的概念的来华传教士,并且强调逻辑在所有学科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另其可贵之处,高一志始终保持着一个学者严谨求是的风范。他曾把西方哲学分为“性理之学”和“义礼之学”两部分,前者包括探讨自然界的物理学和几何学等,后者包括探讨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或许因为高一志看到利玛窦等传教士对西方的“性理之

学”已多有论述,所以他自己则主动倾向传播论述西方的“义礼之学”。他没有人云亦云,而是主动承担起全面向中国传播西学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钟鸣旦.徐家汇藏书楼明清天主教文献:第1册[M].台北:辅仁大学神学院,1996.

[2] 黄兴涛,王国荣.明清之际西学文本:50种重要文献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 ALLAN P, FARRELL S J. The Jesuit Ratio Studiorum of 1599[M]. Washington D. C.: conference of major superiors of Jesuits, 1970.

[4]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 张作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5] 钟鸣旦,杜鼎克.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第12册[M].台北:利氏学社,2002.

(责任编辑:王兰锋)

收稿日期:2015-12-2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末至民初西方逻辑传入全过程背景下的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研究”(14AZX015)阶性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胜前(1972—),男,河南方城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编辑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逻辑史。

中图分类号:B-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1—0064—03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Education System Viewed from Alfonso Vagnoni’s Child Education-Western——Concurrently Discuss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s of “Philosophy” and “Logic”

ZHANG Shengqia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Alfonso Vagnoni, one of the Italian Jesuit missionarie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Qing Dynasty,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His Child Education - Western introduced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European church schools: firstly, literature; secondly, various theories; finally, theology. Child Education - Western is based on The Jesuit Ratio Studiorum,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European Jesuit in the Middle Ag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literature research, Alfonso Vagnoni was the first Jesuit missionary who clearly introduced the concepts of “logic” and “philosophy” and defined the basic status and role of logic in all disciplines.

Key words:Alfonso Vagnoni; Child Education-Western; philosophy; logic

猜你喜欢
西学逻辑哲学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菱的哲学
康熙皇帝的西学教师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孤本《性原广嗣》与西学之影响
西学大家系列丛书
襄阳市中医院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合办西学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