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特色高校德育在水利事业中的作用
——以河海大学为例

2016-03-06 06:33刘学坤孙其昂

刘学坤,孙其昂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210098)



水利特色高校德育在水利事业中的作用
——以河海大学为例

刘学坤,孙其昂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210098)

摘要:水利特色高校德育以一种独特的生产力机制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着内生动力。以河海大学为代表的水利特色高校已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实践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思想道德素质优秀的水利专业人才,对水利事业做出了重要文化贡献。人才培养体现在它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基本培养途径探索水利人思想道德素质标准和培养方法,文化贡献体现在它以海纳百川铸品格,以河风海韵育精神,以践行水利核心价值观服务生态水利梦。

关键词: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现代化;生态水利梦

水利高校德育与水利事业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水利人才培养和水利事业发展。由于“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1],因此水利高等教育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中承担着新的更重的任务。水利特色高校的教育成果体现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特别是在水利事业建设中,水利特色高校德育也同样如此。水利特色高校德育以一种独特的机制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它的“生产力”作用不断完善,一方面体现为经济生产力,另一方面体现为文化生产力。目前,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为水利特色高校德育在水利事业中的作用不断完善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在全面深化水利改革过程中促进了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现代化的深入推进。

以河海大学为代表的水利高校已经探索出具有水利特色的德育实践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思想道德素质优秀的水利专业人才,对水利事业做出了重要文化贡献。

一、对水利事业的人才贡献

河海大学通过近百年的教育实践总结出一系列水利特色教育理论,已经成为我国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保障。这些高校在百年的教育发展中探索出了水利人思想道德素质标准,总结出了水利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法,发挥了对水利事业的重要的行业服务作用。

(一)探索水利人思想道德素质标准

水利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在水利特色高校的德育实践中被逐渐总结出来,并已经成为水利特色高校自觉的大学教育质量标准。现代水利事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独特的素质要求,包括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思想道德素质是现代水利人才素质的核心部分,是水利事业的思想保障。“河海”的德育理论积累和创新为新时期水利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水利人从事的事业具有独特性,水利工程是体现人民性和公益性的工程,它对水利人有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张謇在创校之始就提出“首重道德,次重技术”“德为本,才为末”的教育理念,并在校内专门设立了进德部。新中国建立以来水利特色高校以社会主义的道德素质要求为指导,水利特色高校的思想道德素质标准逐步确立。

“河海特质”的高等教育人才是河海大学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目标的概括。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拥有江河湖海的广博智慧,滴水穿石的坚韧品格,精于思辨的学习态度,具有上善若水、笃学敦行的学习品格;二是具有传承百年河海文化传统的能力,能够发扬校训精神,包容大气、知行合一、敢为人先、勇攀高峰;三是有深厚的水文化素养,具有河润万物、海纳百川的胸怀。

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水、爱水、惜水情怀是水利特色高校大学生未来投身水利事业的情感基础,是水利人未来为水利事业建功立业的思想保障。河海大学百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丰厚的水文化底蕴,铸就了鲜明的水文化特质。学校紧密围绕水利工作的特质,以水文化教育为特色,通过开展水文化教育、水文化知识普及和水文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水、亲近水、热爱水,引导学生把水利情怀作为一种精神需要,进而献身水利事业。一方面,河海大学突出爱国、爱水、爱校的“三爱”教育主线。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爱水观念,通过校史教育和校园生活建立爱校观念,在对“水”和“校”认同的基础上巩固爱水利和爱国的观念。由爱水、爱校到爱水利事业、爱国的道德发展链被科学地总结出来并不断实践,被称为三爱教育。另一方面,河海大学以新生入学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校史、学唱校歌、学习校训,在“河海”文化的熏陶下,培养河海品质,弘扬河海精神,继承学校优良的精神传统。

水利高校除了对在校水利大学生进行优良品格教育之外,还始终坚持通过职业培训等形式把以水利为内容的历史和国情教育传播到我国水利行业的从业者和管理干部中去,做到对水利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终身化。

水利特色的现代化德育要培养水利人对国家、对事业高度负责的价值观和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水利事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未来的水利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素质是理想信念重要的基础。

(二)总结水利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法

中央“16号文件”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河海大学着力思考“培养什么样的水利人,如何培养新时代的水利人”这一时代命题,开展了一些特色的德育创新实践,实行水利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齐头并进的水利人才培养方法,探索并总结水利特色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

第一,坚持将德育与以水利为内容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河海大学重视把有特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德育的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去大型的水利工程参观、实习,使学生具体、直观地了解水利行业的复杂性和艰苦性,更深刻地感受到水利事业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事业。重视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到活跃在水利行业的杰出校友,了解他们的创业和奋斗历程,感受水利人身上所具备的“献身、求实、奉献”的精神。宣传优秀校友的光辉事迹,鼓励青年学子爱岗敬业。学校设有河海大学校史馆,建设了严恺、徐芝纶、刘光文陈列室,以校友的水利情怀教育鼓舞全校师生。

第二,以特色性重大德育工程推进德育现代化。河海大学重视以“1442”学生骨干培养工程和“青马工程”为契机着力培养高素质水利行业人才。“1442工程”自1997年以来在全校本科生中实施,着力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水利行业精英人才。他们工作后施展技术专长的同时所发挥的思想道德模范带头作用已经受到社会的肯定。“青马工程”通过科学选拔、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实践锻炼和志愿行动等过程和形式培养水利大学生青年骨干,这一工程在推进水利特色高校大学生德育方法创新方面已经积累了重要经验。

第三,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期水利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基本途径,这是河海大学等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的鲜明特征。现代社会是创新的时代,创新精神在社会中的地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创新也成为一种思想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河海大学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水利特色,扎实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促进就业质量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水利强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创新创业人才是目前水利特色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河海大学坚持水利特色,升华教育理念,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链。学校坚持水利行业特色,将水文化、水利科学研究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构建了“人才培训、科技创新、产学研联盟、企业孵化、共融发展”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培养链。

河海大学以水为智,升华理念,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学校有专项经费用于帮助学生完成项目,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在专利申领、成果转化、企业创建等方面给创业学生一定的支持和奖励。如学校共为心源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仿生鱼科技有限公司等水利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50余万元。建设校内创业创新实践平台。创业孵化基地设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创新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综合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拥有15个制作室及水文化创意办公室,能同时容纳多个团队开展工作。

新时期河海大学启动了创业示范校建设活动,以水利为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平台,引水为渠,协同创新,深化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创业教育蓬勃发展。“产学协同,行业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已成为河海大学培养行业人才的重要经验[2]。

学校开放了科研基地、实验室供创业学生使用,深化与行业、地方政府等的合作。目前已与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等100多家单位共建创新创业实践体验基地。同时,引入行业导师进行创业指导,如邀请中交四航局、中交三航局等30余家单位的专家、校友,为学生做创业讲座。学校还积极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行业专家、学者等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

学校还重视创新创业实战训练。学校引入实训项目,引入行业大赛,开展“创意人生·实训教坊”“创赢人生·职业赛场”等活动,以提升实践经验,提高实战能力。学校除了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江苏省历届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之外,还组织了“水工创新杯”创业大赛,承办了江苏省历届大学生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学生以水利行业为依托的创业成果多次斩获佳绩,发掘、培育了一批高效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其中的一些项目已经成功实现转化。学校同时还大力开展理论研究,挖掘水利特色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深刻内涵和模式创新。

充分发挥行业特色,水利创新创业成果丰硕。学校围绕“打造一流孵化团队、建设一流孵化基地、成就一流科技企业”的目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学校以水为题,打造水文化,征集“水”创意,以水利行业特色为依托,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力度,促进创新项目成功孵化。大学生水文化创意创业设计大赛中水面污染清理设备、节水型即开即热淋浴调节装置、新型DIY盆景灌溉系统、简易自动草坪洒水装置、垂直分层式太阳光耦合水生生物净水系统、光电空气取水器、水文化虚拟交互博物馆等创业创新作品获得广泛关注。依托水利科技项目组建的清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翌晨水消毒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乐水环境科技责任有限公司等创业团队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朗阁杯”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上获得多项奖励。2010年在第七届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奖作品“清源水净化处理系统及其生物浮床技术”,已成为治理水污染的实用技术。2010届研究生周峰在省大学生创业园创办了水利科技企业——易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2 000万风险基金投资。本科生创新项目“闸门漏水检测装置”被扬州市引入闸门监控。近3年学生申请专利达350余项。学生发明创作的作品在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1金1银3铜的好成绩。毕业生的多项成果实现了从专利到产品的转化。

学校同时重视持续推动、典型引领,实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2009年以来我校共有20个创业项目、200余人成功创业,涉及科技、培训、材料制造、蔬菜养殖等领域。青年是创业的主体,具有良好的创业能力和综合条件,创业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创业教育融入水利大学生思想教育,拉近了水利特色高校人才培养和水利事业之间的关系,为水利特色高校德育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平台。

二、对水利事业的文化贡献

高等学校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承担精神引领和文化育人的神圣使命。以河海大学为代表的水利特色高校为水利精神和水利人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水利事业的精神文化保障。以河海人为代表的水利人所创造的以爱水为核心、以治水利民情怀为主题的水利精神和水利人的核心价值为我国水利事业做出了独特的文化贡献。

(一)以海纳百川铸品格

文化是现代大学德育的基本载体,以特色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是一所大学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础。“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文化”[3],水利特色高校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水文化的重要力量。早在1915年学校创办初期就确定了“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注重学生身体之健康,以养成勤勉耐劳之习惯;教授河海工程必需之学理技术,注重自学辅导、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知识”这三条教育方针,为河海文化乃至我国水利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藉此河海文化发展渊源,老河海时期任校长的茅以升、教务处长李仪祉,建国后首任华东水利学院院长钱正英,以及严恺院士、徐芝纶院士等河海先贤们不断总结阐发学校的精神理念,这些都成了河海精神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部分。

河海校歌《大哉河海奔前程》中“河疏湖蓄水利兴”“横流浩劫永断绝”“普下利物沐群生”“天下有溺犹己溺”等都精炼概括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水利精神的追求和水文化的底蕴,成为河海文化发展和水利人核心价值提炼的重要基础。河海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精神传承,经过百年的文化传承创新,该校服务水利事业文化创造的意识更自觉。

河海大学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全面开展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河海”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全面展现了“河润万物,海纳百川”的河海气度、“上善若水,笃学敦行”的河海品质、“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河海情怀,形成了“水润万物的奉献精神、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精研求真的学术风格、务实重行的教育传统”的河海风格。“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人核心价值观和水利精神基本成型。

(二)以河风海韵育精神

长期以来,河海大学搭建平台,在水文化、体育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教育以及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文化风格,为水利人的文化风貌塑造和核心价值认同提供了有力支撑。水文化、体育文化和创业文化已经成为水利特色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载体。

“水文化”已经成为水利特色高校和行业文化建设的品牌。近年来,河海大学在水文化教育、水文化研究、水文化创新和开展水文化活动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2011年,河海大学专家学者提出在南京建设世界水谷暨国际生态水利科教城(简称世界水谷),受到各方广泛的关注,新华社等多家媒体作了报道。2014年3月18日,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获准立项建设,2015年开始举办“世界水谷论坛”。世界水谷成为我校新时期融合水文化、水产业、水人才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成果。

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水利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重视对学生服务水利事业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彰显水利特色、熔铸创新创业辉煌是河海大学近些年新时期拓展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内涵,提升水利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实践。

同时,水利特色高校的体育文化也成绩斐然。早在建校之初,体育文化教育就已经是“河海”的三大教育方针之一。1987年,河海大学就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一批全国示范性高水平运动队重点大学,大型团体操表演、足球运动、健美操运动等蜚声国内。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血脉。水润百年造就河海特质人才是河海大学新时期的水利人才梦想。学校始终坚持以河海文化特有的魅力滋润学生的心灵,“河海特质”已成为河海学子的精神文化印记。“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贡献”。他们把水利精神传播出去,树立了水利人的精神标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水利事业中的培育践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三)以践行核心价值观服务生态水利梦

河海大学德育始终坚持以河海精神价值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具有“河海特质”的社会主义水利事业和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水利人承担着独特的社会责任,这要求他们有独特的品格,具有水利人特质的核心价值认同。水利高校德育在百年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着力于熔炼水利精神,确立水利人的核心价值,为我国水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文化贡献。这种由精神、学风、价值观等构成的水利文化是河海大学的精神家园。

百年风雨兼程,河海人自强不息。百年来我们看到学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看到了学校在继承和发扬河海传统与河海精神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继续奋进的宝贵财富与强大动力,还有河海在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所积累的生动的德育理论。河海百年办学所凝练的精神陶冶了一代又一代河海人,它所影响和培养的20万余名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水利、电力、交通、教育等行业的骨干力量和地方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治国之士、领军之将和科技英才,他们是我国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这样的传统和精神是学校成为我国水利高等教育和科技攻关重要基地的基础。而河海德育在河海人身上锻就的优良思想道德素质是河海大学和河海人的重要特质体现。

我国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步伐加快,民生水利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服务于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是新时期水利人的使命。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新的项目。全球经济发展与水资源、能源等重要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为学校更好地强化特色、发展优势提供了机遇。江苏省“两个率先”与沿海开发等战略的加快实施,长三角和沿海地区等一系列重要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区位优势;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积蓄的自我革新、自我发展的潜能,为学校进一步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

全力建设国际一流水利学科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和高校德育,把河海大学建成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是新时期服务水利事业的重要路径,它要求我们建立起新的适应学校、社会和时代要求的不断创新的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现代化体系。

有行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建设是河海大学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中的重要推动和保障,以水利精神贡献水利事业,提升水利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实现河海梦、教育梦和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以文化自觉的积极态度迎接挑战,以全新的文化治理模式建构时代的核心价值”[4]。为实现“水利特色,世界一流”的奋斗目标,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弘扬“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十六字校训,不断创新水利行业的文化发展思路和文化治理路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

[2] 郑旭,王颍颍,吴爱萍.产学协同:行业大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4(9):96-99.

[3] 潘杰.“以水为师”:中国水文化的哲学启蒙[J].中国水利,2006(5):102-104.

[4] 张鸿雁.核心价值文化认同的建构与文化治理[J].南京社会科学,2015(1):76-82.

(责任编辑:杨华轲)

收稿日期:2015-10-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现代化视野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合研究”(13BKS08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2014ZDIXM010);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中英两国比较的高等教育治理研究”(15YJC007);河海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度重点课题“美、英、德、法特色型大学的发展模式及其对我校的启示”(20131101)

作者简介:刘学坤(1981—),男,河南社旗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水文化建设;孙其昂(1954—),男,浙江慈溪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TV-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1—0005—05

Role in Water Conservancy Undertaking Played by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haracteristic of Water Conservancy ——a Case Study of Hohai University

LIU Xuekun, SUN Qi-ang

(School of Marxism,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eatured universitie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vide indispensable endogenous motiv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industry with a unique mechanism of productivity. Hohai University as one of representatives has explored a mode with its own uniqueness out. It not only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fessionals who are excellent on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but also made an important cultural contribution to water conservancy. For the former, she explored standards of qual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talent, and summed u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She also p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s a basic way of training of qual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talent. For the latter, she casted broad minded character like sea, cultivated the spirit of good like river, and contributed to the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dream through practicing core values of water conservancy.

Key words:universities characteristic of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Chinese dream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