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
(华北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构建自主能力导向的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全序列训练体系
李南
(华北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能力;训练
基于毕业论文的质量困境和相对封闭的教学安排,探讨了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提出了毕业论文教学的能力目标和跨越整个在校期间的全序列进度安排,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性自主能力。
作为本科教育通常的结尾环节,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是凝练和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等多种能力。但是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在近些年出现了质量下滑的情况。对于这种势头,非常需要从实践层面进行破解,提出改进方案。实际上,毕业论文环节是高校教学研究长期重视的论题,但是现有研究基本都只是沿着"发现问题-原因解析-对策建议"的常规思路展开,并且仍将毕业论文环节看做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使用,而没有强调毕业论文的根本目的是旨在通过综合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比如万伦来和丁涛(2010)的研究已经指出了各个学期均需在提高毕业论文水平方面发挥作用[1],但并未把基本目标设定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上。因此,现有的实际做法及教学研究在毕业论文的能力导向方面、在毕业论文全时间序列系统整合方面还较弱,迫切需要就经济类毕业论文的时间尺度放大和自主能力建设论题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下面将突出自主能力培养和全序列统筹两个关键要义,提出针对经济类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方案。
(一)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的特征
根据经济学科的自身属性和教育规律,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往往具有较强时效性,较多的表现为在某个时间阶段追随着国内外经济活动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并随着经济形势和事件的变化而转换热点[2]。第二,鉴于本科生经济理论水平的约束,其毕业论文大多是面向现实经济场景的应用分析。当然这种应用研究也需要提供理论基础,论文应该在专业理论的架构下展开对策分析。毕业论文主要使用实证研究方法,依托真实数据和代表性案例来探讨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第三,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一般不必要安排实验环节,更多的是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归纳。学生由于能力、时间和研究条件的限制,集纳的论文素材很可能单薄,对原始资料的获取要么难以完成、要么被忽视,从而很容易导致研究深度不够、论文结论缺乏说服力等情况。
(二)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是锻炼学生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复合环节。对于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讲,毕业论文环节既可以综合检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又可以系统培养学生多维度的自主能力。这项工作既能为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同学启蒙研究生涯,又能为即将走上工作职位的同学撰写工作总结、策划方案、分析报告等打下基础。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需要符合该层次相应的质量要求和具体规范,平时缺乏写作训练的本科生必须长时间投入来培养自主能力和写作习惯。毕业论文体系的重新安排和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经济类专业学生的综合性自主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类专业良好有序发展。特别是对于很多地方院校来讲,在没有大型城市作为直接就业依托、经济类专业学生总量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将新的毕业论文教学思路加以应用,着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必然有助于职业生涯。
(一)总体评论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许多学生,尤其是经济类专业,惯于考前突击,对待毕业论文也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这种思维。学生缺乏日常的专门训练和培养,不懂得学术论文的写作范式和规程,导致理论学说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有些同学只重视书本知识,到了实践应用板块则无从下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欠缺。虽然各高校经济类专业都在结合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探索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新理念、新方法,谋求改善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水平,但仍存在大量问题,在很多方面不够理想。
目前,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主要存在以下常见问题:论文开题以后,学生们不知需要如何查阅理论知识和现有成果,进而难以进入实质性的研究状态;对学术论文的范式不够了解,时而出现散文式的或者口语白话式的毕业论文;学生的文字表达基础薄弱,毕业论文结构松散、密度低、论证无力;学生投入到毕业论文的真正时间较短,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使得毕业论文空泛、陈旧,缺乏实际意义;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溢出不足[3]。总之,学生会感到自己没有得到能力的提高,没有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尽管很多学校制定了繁琐的制度安排和过程文件,并启用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但操作起来常常流于形式,对真正提高论文质量帮助不大,也无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
(二)校内问卷调查
本文选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针对一线对象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我校2015届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设置了多个单项选择题,获取了第一手的直接资讯。调查结果基本验证了上述的共性问题,也为设计改革方案提供了支撑。
对主要问题的回答情况统计如下:第一,当问及"你全力写作毕业论文所用的时间有多少?",占比最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一个月左右和两个月以上,其余则在一个月以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在毕业论文事项上的精力投入不足。第二,当问及"毕业论文对能力提升有多大帮助?",多数同学选择了帮助较大或帮助一般,而很少有同学回答帮助很大或基本没有帮助,这就说明当前的毕业论文安排已经在自主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初步效果。第三,当问及"通过经历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自己的哪方面能力得到最明显的提升?",半数以上的同学选择了论文结构设计能力,很少的同学回答文献检索能力和书面文字写作能力,没有同学选择口头表达能力。这表明毕业论文环节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还较为单调,还需要更多维度的效果生成,发挥更为综合的作用。第四,当问及"您觉得在写毕业论文之前是否有必要安排经济论文写作的先期辅导和训练?",绝大多数同学选取了"非常必要"或者"有必要"。该结果充分显示了同学对论文先期辅导训练的认同和期待,证明了设计实施毕业论文全序列训练体系的必要性。
本文下面提出了旨在增强学生全方位自主能力的、适用于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训练体系,对毕业论文的传统教学安排进行改造和创新,开发出针对经济类专业的全序列方案。
(一)训练体系的能力目标
要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除了要掌握经济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须强化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多数同学在独立思考、资料检索、市场调研、经济计量、文字表达等方面等能力不足。想让本科生写出创新性的论文很不容易,然而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选择本人感兴趣的主题,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前人的研究情况,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本身就是科学训练的过程[4]。创新程度并不是本科毕业论文追求的要义,而是将毕业论文环节的核心目标定位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注重基础的学术训练过程。
通过全序列的训练安排和学生的亲身参与体会,提高学生在各相关维度的综合素养和自主能力。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具有辨析思维能力。就是能够识别问题,并理解和提炼问题的意义[5]。第二,整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可以将专业理论、相关文献资料、数学工具等集成到所选主题的研究工作。第三,写作及表述能力。能够简明、确切地把自己的论文成果公开发布,并能顺利展开互动反馈。比如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答辩等各个环节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能力、临场应对能力等方面的整体训练。学生公开陈述论文,可以锻炼环境适应能力及内心抗压能力。
(二)训练体系的全序列特征
国内多数大学把本科毕业论文排布在最后的学期,于是很容易与考研、就业等事宜有矛盾。而如果改革传统做法,避开学生考研、求职的高峰时段,就可以使学生平稳安静地推进毕业论文的各步工作。要把本科毕业论文的重心前置,不能搞突击,使学生的努力均匀化。将毕业论文的训练融合到本科教育的全程,合理配置学生的精力。通过整个时间序列中各个阶段的积累和提高,最后较轻松实现理想的论文效果。本文提出了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的三个阶梯式训练板块,即开设《经济论文写作指导》板块、学年论文板块及毕业论文板块,其中的每个阶段都要规定阶梯式的培养目标。要写出一篇优质的本科毕业论文,不能只凭最后直接写作毕业论文时的临时付出,特别是前期要指导学生积累素材、逐步确定方向。
第一阶段,专门开设《经济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时间可安排在第5学期或第6学期的前半段。让学生熟悉毕业论文的程序及要求,为学生说明经济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逐渐培养学生的研究规范。先从理论上培养写作技能,联系经济类学科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专题训练,让学生了解经济论文写作的常规路径,熟悉文献检索技术等。这一阶段的训练力求学生适应撰写论文的范式,熟悉经济类专业主流的研究方法和资源。
第二阶段,第6学期的后半段安排学年论文。一些高校的本科培养计划中已有小论文写作(比如课程论文或者学年论文),但是往往因为学术性要求不够、事前指导不足,在整个培养计划中显得比较孤立,结果学生集体敷衍了事比较普遍,没有得到较好的训练。所以在训练体系重构的框架中,应该从前后关联的视角对学年论文的事项作出升级调整。使学生能在前面指导课程的平台上,推动较高要求的论文写作实践[6]。基于针对某现实经济问题的小论文写作实践,体会和领悟论文写作方法,为下一步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在第7和第8学期写成毕业论文。在全序列训练体系里面,毕业论文应当还是主体部分。该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研究选定的经济问题,依照标准格式和合理逻辑写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研究与写作也可划分为若干阶段,实行宽泛的弹性时间管理。通过前后紧密衔接的三个阶段的训练,构建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提高的综合性框架,涵盖论文选题时的信息扫描和提取能力、查阅资料时的文献检索能力、撰写论文时的逻辑架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对论文时间资源的配置掌控能力等。
毕业论文全程教学的设计和优化必须基于各自学校和地区的实际状况和特殊环境,充分考虑所在城市和学校的特色和基础,使改革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具体的实施层面,本文所构想的面向自主能力培养的毕业论文全序列训练体系还需要强调以下要点。
(一)指导课程的专业性
训练体系中第一阶段的论文指导课程需要由专业素养精深、写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以保证指导课程的专业效果。经济论文指导课程主要讲授论文撰写的思路和方法,令学生较早地熟悉基本范式。具体包括:第一,研究方法,包括国际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等。第二,研究工具,包括计量模型、相关数据库等。第三,表达方式,例如问题提出、概念界定、研究逻辑等。第四,论文格式,包括论文基本结构及图表、公式、版式、参考文献等各部分的严谨规范。
(二)论文写作的实践性
在论文指导课程中说教式的介绍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只有学生自己经过了实际练习,方能明确体会其中的规律和要求。所以,学年论文及随后展开的毕业论文的序列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相当重要。在校生应在日常学习打下坚实的经济理论支撑,注意当下的热点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具体情况带有倾向性地阅读专业名著,多听取学术报告,主动参与讨论问题,为写毕业论文做铺垫[7]。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参与方式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非直接提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工作培养各方面的自主能力。
(三)能力培养的长期性
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远远不局限在某个学期,而应当是学生就学期间的全程指导。专业教师要在日常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对有关的学术热点和现实经济问题进行介绍,透过内容延伸激起兴趣。在经济学教学进程中,教师可以将现实事件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整个本科阶段为学生安排多种专业活动,使融合后的各个过程共同服务于提升自主能力的基本目标。
本文依据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要求以及学习规律,针对本科生在校的全时间尺度,谋划了涵盖论文指导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阶梯式环节,并针对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分阶段的教学实施内容。训练体系的具体方案设计要立足于各高校经济类专业当前的运作基础,在充分解析存在的问题之后,建立新的训练框架,并与原有的论文安排实现良好的衔接和过渡。本文提出的本科毕业论文全序列训练体系,可以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经济问题的动能,并在论文规范方面形成约束。依靠该体系的综合训练,使学生体验面对和化解问题的过程。
[1]万伦来,丁涛.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创新——基于6+1+1模式,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9-11.
[2]何锋,涂圣华.浅析如何提高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J],知识经济,2015(12):176-177.
[3]任志成等.学术素养培育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5):84-89.
[4]许传静.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是一种短视行为——对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反思[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39-41.
[5]马忠,屈波,张金鑫.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113-118.
[6]戴晓芳.本科毕业论文组织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3):105-108.
[7]李桂兰,李明贤.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5(7):64-67.
Construction of Complete Sequence Training System Oriented by Independent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of Economics
LI Nan
(College of Economic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0, China)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thesis; ability; training
Based on the difficult status and isolated arrangement of thesis, the all-new thesis teaching system towar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ith the subject of economics was designed.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comprehensive self-governed ability, the ability target of thesis teaching and the sequent schedule covering the whole course were put forward.
2095-2708(2016)06-0113-04
G642.47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