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2016-03-05 06:03杨海英
大观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杨海英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高校也面临着多元文化和各种思潮的冲击。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而高等学校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责任。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积极开辟各种渠道和路径,切实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同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和践行者,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代表着对社会主义看法以及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提高我国文化整体实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对文化进行广泛的传播,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指导思想,在学生当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我们还应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多种载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辨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避免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的侵蚀,用正确的理想信念照亮人生的道路。

(二)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目前,不少在校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得到了家庭的宠爱,“90后”的大学生正是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物质成就的一代,由于家庭物质条件的改善,不少大学生往往缺乏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忍不拔、乐于奉献等民族精神真切的感受,对艰辛的探索往往会浅尝辄止,面对遭遇的困难和挫折缺乏乐观进取的精神,高校应围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精神支柱,在各种思想教育活动中不断砥砺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品质,从而促使他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下,促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人生价值。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社会思潮也会对高校产生影响,学生在受到多元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冲击的同时,自身也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并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适应社会需求,获得安身立命的就业岗位的想法也促使学生对价值观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面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呈现出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实用主义的倾向,他们在痛恨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会采用灵活变通的方式,对社会上“潜规则”现象往往持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当中这些矛盾的思想和价值观,高校党组织应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使他们对是非美丑有较强的识别力。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的表现

(一)理想信念迷茫。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方向。不可否认,大多数大学生有着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们刻苦学习,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立志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并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价值目标越来越呈现功利化、物质化的趋向,如:有些大学生入党的动机不纯;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更多的考虑的是福利待遇、工作条件、发展前景,而很少考虑是否服从祖国需要;在人生理想追求上把个人事业成功和家庭的幸福美满放在首位等。

(二)道德行为规范失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提高的同时,人们的道德素养却出现了一定的滑坡现象,在大学校园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浪费水电、语言粗俗等不良行为和不道德行为普遍存在;考试作弊、不按时还贷、抄袭作业等不诚信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公共生活的细节,既反映了大学生个人道德素养不高,也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

(三)缺乏责任意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接纳新生事物,勇于思索,敢想敢做,热心于公益事业,富有正义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等。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在逐渐弱化,现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优越使他们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炼,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着想,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学习目的不明确,无视学校教学秩序,随意放松自己行为,逃避学习责任;感恩意识不强,缺乏对他人的关爱、对集体和社会的奉献精神。

四、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面对多元价值的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正视大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价值选择,既要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以宽阔的胸襟理性对待文化和大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多元,对支流价值观念进行规范和引导,促进其自己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要求,自觉与各种错误价值观作斗争,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化。

(二)加强理论研究。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价值结构、道德追求和心理素质等基本问题。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内涵外延、结构功能、实践要求等内容的理解,针对多元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特征、价值、带来的积极消极影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等问题。坚决摒弃消极、糟粕的东西,挖掘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益部分和支撑作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拓展教育途径。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次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潮,形成和谐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再次要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以参观、调查、访问、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后形成自觉追求;第四,要发挥网络教育渠道的积极作用,运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框架之下,把价值观教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在学生可触及的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上扩大网络教育的积极影响。

(四)创新教育模式。新形势下要创新教育模式。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注重课堂教学进行理论灌输这种单一模式还不能满足调动起大学生学习激情和兴趣的需要。应既要传授价值理论,更要培养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评价能力,它是外在的舆论宣传、价值导向和个人生活经历、学习过程、内在感悟相互作用的结果,必须落实到校内外的各种相关活动之中,落实到学生的行为选择上。因此要注重大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一方面在教育形式上要以多样化来拓展新的空间,要善于运用理论学习、先进典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课外学术科技与文化艺术等活动,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在方法和手段上多一点探索“参与互动式”、“引导式”、“激发式”、“案例式”的做法,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并形成各种各样的、效果明显的品牌教育活动项目样本,使大学生在各种品牌样本教育活动中,形成价值观念的认知、判断、情感、理解和选择,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提高价值观念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主动选择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自觉学习、自觉锻炼、自觉提高,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五)完善教育机制。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机制。一是高校要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切实统筹规划安排好本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学校党政工团各职能部门,既要有侧重地进行分工,又要从全局出发通力合作。二是要充分发挥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各方面的有效作用,让教师在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中、管理干部在依法严格和忠于职守的管理工作中、服务人员在为学生提供热情诚信的服务过程中,以良好的形象和自觉的行动对大学生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教育的引导效果。三是要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改进和完善高校自身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种工作制度和激励措施,多渠道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三论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1-19

[2]陈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5)

[3]李贵荣.关于高校党建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2)

[4]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1(02)

[5]刘教东.价值观多元化态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2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