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视角下考察小学班级里特殊座位的设置

2016-03-05 22:12:11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公平班主任

陈 曦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班级管理

公平视角下考察小学班级里特殊座位的设置

陈曦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在F小学蹲点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每个班级都设有特殊座位。通过与班主任及授课教师的交流,了解到班主任设置特殊座位的初衷;进班观察却发现特殊座位给学生带来了身份标签、将标签内化为自我认识及有违背教育公平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小学班级里特殊座位设置的有效性产生质疑,并通过在班级观察的实际案例来向教育者说明,多示范少说教、多真诚少权威及多启发少告知的教育策略能更好地教育特殊学生,彰显教育者的教育科学性。

[关键词]公平;小学班级;特殊座位;班主任

一、从管理的角度设置特殊座位

F小学创建于1949年2月,是一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知名小学。学校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在市区均处于领先地位,是中部城市优秀小学的代表。但是笔者深入F小学观察一年多,发现每个班级里都设有特殊座位:学生单独坐在最后一排参与课堂活动。迫于想了解班主任这样设置的初衷,笔者利用放学和课余时间与班主任、授课教师及学生进行了访谈,归纳出班主任设置特殊座位的初衷:学生不想学习就让他自玩自的,别干扰其他想学习的同学,天天听他的同桌来办公室打报告,还不如让他单独坐;上课注意到他的时候,都在扭头和后排同学讲话,那我就让他扭头都没有说话的对象,看他上课是不是就能认真听课了;上课的进度经常因为他被打断,把他放到我的视线之外,让中间几排听话的学生保证我的上课质量,如果教室外面能安排桌椅,我都想让他到外面去听课;他不懂得包容礼让他人,一点小事就会和同学打架,为了息事宁人只好给他单独座位;班级里好多扣分现象都有他,是班级的捣蛋鬼,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同桌,那我只能让他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看这种惩罚措施会不会让他有所改变;这种特殊座位是暂时的,是对他一次违规行为的惩罚,等他表现好了就可以回归,目的是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调皮捣蛋的他无可奈何,正好别班的“特殊座位”方式奏效,就采用了。

班主任设置特殊座位的初衷都是出于管理班级的角度,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保证预设的教学进度不被打断,采取设置特殊座位的方式来解决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利用特殊空间将特殊学生进行隔离,以短时间内抑制特殊学生的违规行为。但是学校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机构,管理班级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为了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长,班级管理的措施只是手段,却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应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约束。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对于特殊学生,设置特殊座位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设置特殊座位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与班主任交流后,笔者就想验证特殊座位上的学生是不是如班主任所说的那样。因此每次进班后,笔者都会选择和他们坐在一起听课,发现特殊座位的设置给学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特殊座位的设置给学生贴上了身份标签,造成由于“特殊学生”而引起的负面效应

主要表现是特殊座位上的学生被动和不自信。某个周三,笔者进入601班观摩少先队活动课,这次活动课的主题是“关注弱势群体”。笔者发现身旁的S在每次的出旗和退旗仪式的起立和唱队歌时,他都积极地配合主持人;小组围绕主题讨论时,他也会加入前面小组里畅谈几句。还记得对于“下岗失业工人是不是弱势群体”这个问题,大家各执己见,他也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然而等主持人找队员发言时,他却把头低着,不再像刚才那样滔滔不绝了,看他一直不举手回答,笔者就有点急了,推推他说“把你刚才讨论的说给大家听听啊”,他笑着看了看笔者,就低头看自己的课本;笔者就又推了推他,他抬头看了下班主任,又低头看课本;班主任好像注意到他了,向主持人示意喊他起来回答,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他不是马上站起来回答,而是看看笔者,笔者给了他一个眼神后,他才站起来,好像确认什么一样,是不确定自己被叫到?还是不确定自己能回答好?笔者却感受到他身上的那种没被肯定的不自信,与坐在前排的同学被喊到回答问题的表现,对比太鲜明。

2.特殊座位上的学生会将“特殊”的标签内化为自我认识,从而与同学保持警惕的状态

特殊座位上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强,不容易与其他同学相处。某个周五上午进入302班,旁听了一节英语课。这节课是做一份试卷。笔者身旁的这位男生叫A,等卷子发到手,他把铅笔拿出来后,就下意识地把文具盒竖起来了,嘴还嘀咕着:不能让他看见了。文具盒竖不起来,他就把保温杯从左边拿到右边来撑住文具盒,左手半拳状遮着试卷,右手写试卷。笔者看到他一个人坐,还竖起文具盒的行为,对他有种别样的滋味:你都没有同桌了,你还遮什么遮呢?但在三年级小孩的眼里,如果与别的同学相处得不愉快,则会过度保护自己的东西,不愿别人侵犯一点。有次数学课下课时,笔者问他:“老师在订正作业时,有一题你错了,怎么不认真听老师讲解啊?”他回笔者一句:“没意思。”“那你觉得什么有意思呢?”“航模课”。还好这个“没意思”没有扩展到生活或其他更广的层面,这个“没意思”,只是针对上课的科目或授课老师的喜爱程度做出的判断。

3.特殊座位的设置违背教育的公平原则

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倡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平等”“公正”和“友善”吗?平等地接受教育,也是大平等背景下的一种小范围的平等;公平地参与班级集体活动,也是一种具体所指的公正;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不拉帮结派,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只是宣传宏观层面上的国家、社会之间的“平等”“公正”和“友善”;教育机构内的“平等”“公正”和“友善”其实更能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意蕴。然而,特殊座位的设置却有违教育中的公平:班级其他的同学排斥他;和其他同学发生口角时,同学会无心地用言语中伤他(你是老师不喜欢的学生,没有人愿意和你搭档的……),造成更坏的学习氛围;长期在学校找不到真心的倾听者,等到他那一副无所谓的面具支撑不了时,他的性格就会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去从事一些只是单纯为了引起注意的傻事;严重的是,还会对班主任所任教科目厌烦及抵触,甚而厌学。

三、特殊座位设置的有效性

通过一年多的观察,笔者发现特殊座位上的学生是固定的,表明班主任最初和笔者交流的特殊座位设置的暂时性也只是说说而已,也许是特殊座位上的学生表现还不够好吧。但是笔者观察特殊座位上的学生并没有描述得那般扰乱班级的学习,并且每一位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其实可以不用让他们单独一桌的。最重要的是,从笔者对302班的A和601班的S的观察,发现这两位学生并没有太大的转变,虽然两位已是“特殊学生”两个学期了。这也间接说明通过设置特殊座位来教育学生,效果是不明显的。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也不要对他们施加任何种类的惩罚,因为他们还不知道究竟是错在什么地方;也不要叫他们请求你的宽恕,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冒犯了你。由于他们的行为中没有任何善恶的观念,所以他们也就不可能做出从道德上看来是一件很坏的而且是值得惩罚和斥责的事情。[1]特殊的学生需要特殊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设置特殊座位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特殊学生的教育策略

1.多示范少说教

当把重点放在矫正错误行为,而不是养成积极服务的习惯时,训练是病态的。教师关心学生的道德生活,太多地采取警惕学生不能遵守学校规则和秩序的形式。这些规则缺少内在的需要,从当时儿童的发展观点来判断,或多或少是传统的和专断的。[2]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不要通过单一的、反复的说教来达到教化的目的,可以用触动学生内心的言语或榜样示范的方式来转变学生的行为。

周五两节连堂的语文口语交际课上,主要内容是以自由小组为单位,向大家汇报之前在课外进行的环境保护调查报告。程老师还没说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时,班级就很活跃。因此程老师在汇报之前,很用心地花了一点时间来强调纪律问题,程老师说:“在小组汇报之前,我想请同学们来说说当别的同学在汇报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认真地听他们讲”“对于不懂的地方向他们请教”“等他们汇报完后,再举手提问他们”……程老师等学生们发表观点之后,总结性地说:“很好,孩子们!当别人在上面汇报时,我们要认真地倾听,有礼貌地请教,并积极地提问。那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好习惯开始我们的汇报吧。”但由于小孩的天性所致,不可能整堂课都按刚才自己标榜的那样去做。当别的同学在发言时,针对有的学生还是在底下窃窃私语时,程老师会在耳朵听发言人的陈述时,眼神却注视着那位开小差的学生:“某某,你在听吗?”仅仅一句提示,那个学生也就回到课堂上了。通过观察,语文老师在学生回答之前进行这样有效的引导与示范,比在上课途中出现纪律问题时直接采取罚站、警告等措施更具人性化。

2.多真诚少权威

为了培养儿童对纪律的偏好,用强力或使他们机械地服从纪律,都是不合适的做法。儿童必须自己认识到:在某一规范中,究竟什么是他应该自觉遵守的东西。规范很难具有什么权威,除非教师为它赋予这种权威,除非教师把权威的意念暗示给儿童。[3]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及班主任的权威,是为了创造一个大家更好学习的空间,并不意味着学生违反规定就不能原谅。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身心发育的限制并不能让他们对纪律的训练达到成年人的程度。

英语听写课上,英语老师逮到行为不规范的学生,会面无表情地对他看着:“A,笑得那么开心啊,我也没看到你听写100分嘛,你们班上有些同学总是显得自己了不起似的,我也没见到你们期末考试考几个100分的啊?自以为是!”在跟读单词时,逮到没跟读的学生,老师会喊他起来读,那位完全不在状态的学生,嘴里吞吞吐吐地说着:“to,to,to…”“你再to,to,to就to成孬子了。”引起一场哄笑。英语老师转身板书时,听到身后的吵闹声,就会生气地说:“待会我再发现你们讲话,我们今天就上两课的内容,然后你们就给我抄写两课的单词,你们愿意多写点作业,我也很乐意的。”然后班级就安静了,此时如果有别的同学讲话,其他同学都会回头用鄙视的眼光瞪着他,潜台词也许是:你再讲话,会连带我们多写作业的!这样一种很明显的上下级权威关系又怎能达到英语老师想要的课堂纪律呢?一堂课只会在一半课堂纪律管理一半草草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结束。

3.多启发少告知

在小学班级里比较普遍的方式是通过表扬其他小组来激励表现不好的小组,如:“第三组坐得最端正;第四组、第五组还没坐好……”在德育中还运用赞许和谴责这样一些教育影响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守纪律和有组织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影响。[4]

有次语文课上,李老师让学生们说说对《春日》——“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理解。有的学生理解是“一草一木都在春天勃勃生长了”“你把万紫千红理解成了一草一木,好,还有没有别的理解?”有的学生说“所有的景色都是春天变来的”“很好,万紫千红是指春天万物的景色,但是有没有比变字更好的表达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句意在李老师不断地启发与引导下,最终有了最贴切的解释。李老师一开始并没有对学生们的回答首先做出正误判断,然后自己再告知最标准的解释;而是不断启发诱导学生自己领悟句意,表扬肯定每位学生的回答,真正意义上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思考摸索合理的解释,这样的答案比教师直接告知会更富有教育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局,2014:128.

[2] 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03-104.

[3] 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49-151.

[4] 凯洛夫.教育学[M].陈侠,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242-244.

[责任编辑:陈学涛]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6)03-0108-03

[中图分类号]G625.1

[作者简介]陈曦(1988-),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1-12

[DOI]10.16165/j.cnki.22-1096/g4.2016.03.028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公平班主任
不公平
公平对抗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怎样才公平
夸夸我的班主任
公平比较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 17:45:57
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46期)2016-06-24 14:29:37
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方法
考试周刊(2016年20期)2016-04-14 01: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