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中口语训练课的几点思考
——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

2016-03-05 01:02李琳琳吉林省图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新课程(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创设情境

李琳琳(吉林省图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对新课程中口语训练课的几点思考
——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

李琳琳
(吉林省图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摘要:随着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对于小学生而言,开发集语言素质训练、思维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等内容于一体的口语训练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课堂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口语训练课;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一、氛围激趣,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积极合作及在团队中的领导能力,都是通过口语表达实现的。语文教育的开拓者叶圣陶先生说,“语”为口语表达能力,“文”为写作阅读能力,但在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重“文”轻“语”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我认为,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达兴趣,使兴趣成为学习的巨大动力,让学生的心“动”起来,是重中之重。在口语训练课程伊始,以游戏导入,可直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开火车”的游戏进入教学,将学生排成若干列,把相对简单的绕口令“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黄凤凰”“西瓜夸青蛙背背花,青蛙夸西瓜长得大”“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等耳语给列首的同学,一一相传,传至队尾,快且正确的为胜!这样的方法既练习了口语,语感也会在量的积累上发生质变,学生则更有兴趣参与本课的学习并乐在其中。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新课程下,“思维型课堂”是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就是思维。我上课时采用“明确目标—联系经验—训练思维—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流程。实践证明,思维型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学习《我爱你,中国!》一文时,首先和学生一起品味语言的意境,共同探讨祖国的人文、山河、名胜等,在完全发散学生思维之后,引导他们对“语”动情,对“言”生思,在探索中学习,这时教师既要因势利导又要旁征博引地启之以思,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寓教于乐,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

要让学生整个身心完全投入课堂,真正达到眼动、口动、手动、身体动。新课标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牢固的支撑点,积极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教师满堂灌、死气沉沉的教学模式。如教授低年级学生成语“狐假虎威”时,可先播放一段动画片,让学生“眼动”,再讲一讲故事,做到“口动”,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动物头饰,做到“手动”,最后一起分角色表演,做到“身体动”。由于这些生动直观的道具和学生成功的表演渲染了气氛,学生时刻处于积极状态,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感悟深思,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如学习散文《妈妈的爱》时,结合诗歌内容,让学生贴近生活,讲讲自己和妈妈之间发生的趣事、感人事,激发情感,一些学生说到动情处泪花闪动。这样的教学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自然地融入这篇文章中,能够深刻感悟文章意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生成,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课堂模式,使探索和发展一直在路上!

·编辑王旭平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创设情境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