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彬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以“未来教育”视角探寻基础教育走向
孟宪彬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全球化时代为教育提供了新机遇,信息技术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动力,基础教育正在回归教育本质,呈现了新常态,从基础教育实践者的视角思考和展望未来教育,基础教育发展将呈现国际化、信息化、特色化、生活化趋势。把握教育回归本质关注生命的要求,基于生活,以特色内涵发展为核心和灵魂,着眼国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助推力,指向服务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是未来教育的模式和形态。
关键词:未来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特色化;生活化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更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更好生存与发展的人,因而在探讨“未来教育”或者“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时,需要把人的发展置于教育的核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具有奠基性的价值,且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它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基础教育无论是对国家和社会而言,还是对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它的发展既需要积极的实践探索,更需要前瞻性的展望和思考。
在全面而深刻的教育转型新时期,对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给予充分的关注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因为“面向未来”是基础教育的核心特征,关注教育就必须关注教育的未来。
(一)全球化时代为教育提供新机遇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核心,所以教育受全球化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共同特征就是教育的全球化。[1]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既要很好地坚守,也要积极地开放。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也是一种“教育自觉”历程,是当代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际遇。“全球思考,区域行动”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处理教育普适性与特殊性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面对全球化浪潮,我们需要反思本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历史,吸取历史经验,针对现存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全球化语境下切实从事自身的现代化建设。
(二)信息技术发展给教育带来新动力
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在全社会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国民是否足够充分地掌握信息技能,面向未来的教育必须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放在首位。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教育评价与管理中的运用,以及翻转课堂、微课程及在线教育等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新教育模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大量运用,基础教育的层次得以提升,同时它也在客观上要求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为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冲击。在刚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其中把“教育信息化”列为教育现代化重要工程之一,从政策层面要求教育积极应对信息技术产生的冲击,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新技术服务于教育的发展。
(三)回归本质使教育呈现新常态
基础教育以人的素养为指向,需要尽快完成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型,完成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从整体同质化教育向富有特色的个性化教育的转型,推动新理论、新技术成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挑战。[2]新常态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进而培养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现阶段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否实现新常态下教育终极目标,是必须关注和深入思考的。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推进,让因材施教不再停留在理念层面,切实走进实践中,让教育的适切性更突出,促使教育多样化发展,要求学校更有特色,使学生和家长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权力,这必然对教师队伍提出更高要求,能否适应和支撑未来社会对教育发展广度和深度的要求,是未来对教师乃至教育提出的新考验。教育发展阶段的新常态,要求教育者更新观念,思考“未来教育”样态,探寻回归教育本质的路径,思考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聚焦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便更好地把握和调整当下的基础教育实践行为。
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是未知的,但也是可以进行探寻的,依据社会历史发展的经验、今天社会发展的现实以及未来社会的国际政治、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总体趋势和价值需求,进行前瞻性的展望和思考,可以判断出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的发展标准和要求。面向未来,我们的基础教育需要可能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各国尽管存在着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不同,但在教育目的上却存在殊途同归的趋势,即培养完善的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教育彼此影响,在竞争与交流、包容与碰撞的过程中,世界各国教育的相互依存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国际间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日渐频繁。人才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面向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国都在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优化本国的教育要素和资源,提高各阶段教育的质量,以突显本国教育的竞争力,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经毋庸置疑成为必然。基于世界的融合对人的发展提出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与方式。要通过国际理解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了解、理解进而认同世界是多样的,既要接受全世界范围内的文明成果,也要尊重和包容别国的独特文化;要通过国际素养教育,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类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共同价值,合作与共享是走向世界的需求;更要通过民族素养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把民族优秀文化植根于内心,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培育每一个孩子的民族自尊心。在国际视野中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在民族文化的坚守中促进多元文化的理解。
(二)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信息化趋势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积极触动,必将影响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教育时间的组织形式,必将带来教育实践的适度改进。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的普及应用,能打破时空,使围绕学生主体展开的适应性、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信息时代需要以学习为主要目的,让每一位学习者有机会有条件接受个性化教学和实现个性化学习,以有效的教育媒介和形式来激发他们充分发挥学习潜能,享受学习的体验过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个性化教育”。除了变革旧的教育观念以外,还需要转变课程设置、教育方式、学校管理方法等,需要给每一个学习者提供适应性的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评测手段,让教育内容持续更新、教育样式不断变化、教育评价日益多元。
未来基础教育更需要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互联网思维。在未来一段时间,互联网发展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生态环境,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将在实质层面支持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差异化学习,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化学习需求,促进所有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基础教育学校也要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顺势而为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和作用于教育。
教育是一种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服务的事业,任何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落实到师生的实际发展上,教育资源应当充分开放共享,每位学生、教师都可以平等获取所需的学习和教育教学资源,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也一定需要具有这样的意蕴。未来信息化环境下,在基础教育学校里,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可能是教育的提供者,又都可能是教育的分享者,这种新型的教育生态必然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使终身教育得以实现。
(三)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特色化趋势
学校特色是学校基于文化、课程、教学、管理等客观环境与人的主观世界互动生成的教育生态。特色化的教育实践是对人的一种涵养,特色化教育实践形成的是人的素养。特色学校建设的价值在于实践“基础的全面发展+高水平的特色发展”的教育目的观[3]。当前这一认识为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奠定了特色化发展的内在基础,注入了内在动力。从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历程来看,当基础教育外在环境改善,硬件设施投入达到一定程度,在课程改革内涵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后,以提高质量为主要任务,关注教育终极目的的发展诉求必然会提上主要日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校生活质量,尤其是发掘学生优势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的充分发展必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从这一方面来看,基础教育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已是众望所归。近些年,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尤其是高考科目的设计和录取制度的重大变革也已经成为广泛关注和探索的内容,甚至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改革内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突出教育改革发展的导向作用,这为基础教育学校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条件和保障,打破了制约学校特色化建设的瓶颈。顺势而为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有特色发展是现实社会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关于基础教育的特色化发展的研究和尝试呈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些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实质性成就,体现出可贵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一所学校要形成优秀而稳定的特色,要经过较长时间不懈的实践,特色理论研究必然建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用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实践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其价值是巨大的,我们的理论研究者与具体实践者有着显著的成就感,必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更大的精力,继续推动基础教育特色化发展。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将使学校办学自主权逐渐增大,建立独特的管理模式,积淀独特的校园文化,构建个性化的学校课程体系等逐渐成为现实,这会让基础教育学校的实践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在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支持学生的特殊学习与发展需要,尊重这些差异,鼓励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将更有建树,更能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把工作重心适时转移到学校的特色化建设上,遵循特色化建设的规律,把持之以恒地推进学校特色化发展作为今后基础教育学校的主要工作任务。
(四)未来基础教育的生活化趋势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但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化的情境。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成功地生活,如何幸福地生活,这构成了一个人一生最基本的学习需求,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青少年做好生活的准备。由较为封闭地关注专业性走向专业与社会生活密切融合,使生活氛围与教育氛围有机融合的学校是未来社会所需。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以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互动,可以说,我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必然涉及社区、家庭和学校等多个层面。不仅是政策上的方向引领让基础教育呈现生活化趋势,而且对教育本质的充分认识,也决定了相对封闭的基础教育学校必须走向更加开放,以实现学校和社区之间教育功能的整合,进而指向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发生作用,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学生面对未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在生活中养成,未来教育需要给孩子真实的成长环境。基于儿童发展的需要,也是针对当下教育与生活脱节的诸多现象,我们的基础教育需要带给学生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教育应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和环境更易于儿童理解和接受,引导儿童基于生活经验去探究关涉自由、民主和科学等方面的内容才是教育环境中的儿童所需。我们的基础教育需要带给学生有内在的意义联系的内容,引发学生围绕生活内容的质疑和探索,让学生在丰富和完善生活的过程中,拥有更多成功的体验和发现的快乐,享受学习的经历也享受接受教育的过程,这可能是未来教育更大的价值所在,因为教育应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更应该提升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让基础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这是当下及未来基础教育的应然选择也是当下及未来基础教育的责任。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未来教育的发展是对当前教育的优化,是趋向更高水平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现代化应该是我们思考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在一定历史阶段是重合的。以基础教育实践者的视角,理解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在学者们的观点引领下去思考和展望未来教育发展,我们认为基础教育将主要呈现出国际化、信息化、特色化和生活化的趋势和走向。
教育国际化是未来教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更侧重于培养国际视野、培育民族自豪感、包容多元文化,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特色化、生活化发展奠定格局。信息化是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发展的过程和手段,或者说是途径与支撑,教育的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打破教育时空的禁锢,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的呈现形式,优化教育实践的组织形式,进一步完善教育功能,提升教育质量,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特色化和生活化发展提供技术保证。特色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质量达成终极目的的根本,更是未来基础教育学校的功能所在,提供个性化教育,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创造型人才。生活化应该是未来基础教育在具备国际化、信息化、特色化的主要特征,呈现出既合教育目的更合教育规律的实践样态。把握教育回归本质关注生命的要求,基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特色内涵发展为核心和灵魂,着眼国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助推力,指向服务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是未来教育的模式和形态。
参考文献:
[1]张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走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4):45-48.
[2]周洪宇,黄立明. 2016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热点前瞻[N].中国教育报,2016-03-10(7).
[3]傅维利.论当代基础教育的特色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4,(10):14-17.
(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杨玉)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Fundament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ture Education
MENG Xianbi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9)
Abstract:Fundamental education is coming back to its essentials which presents a new normal state and new look at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he future fundamental education also indicates a trend with the following features,such as internation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characterization,real life-oriented education from the consideration and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To bring the education back to its essentials focusing on necessity of life,centered on life being experience featured by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as its core and soul should be a basic mode and form of the future education,aiming at internationality as well as serving the necessity of both individu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assistanc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future edu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characterization;real life-oriented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6)05-0049-04
作者简介:孟宪彬(1970-),男,辽宁朝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