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发展模式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①
——兼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教育模式变革

2016-03-05 07:53余玉娴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美国变革城镇化

余玉娴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美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发展模式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①
——兼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教育模式变革

余玉娴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摘要:美国城镇化进程的教育发展经历了三次模式演变,分别是城镇化初期的教育普及运动、城镇化中期实用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城镇化后期人本主义教育模式的形成。三次教育模式演变对美国城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今后我国教育发展应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积极发挥教育对城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回归教育本源,使教育成为促进全人发展的基本途径、积极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使教育走向优质公平。

关键词:美国;城镇化;教育发展模式;变革

我国目前尚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2014年,国家颁布《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走“以人为本,以学科发展观为引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发展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从而形成城乡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标志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我国城镇化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分析和梳理美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模式变革,探讨美国不同时期教育变革对城镇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可以为我国教育发展适应并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美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模式演变分析

(一)教育对象和教育机会的扩大:城镇化启动初期的教育普及运动

美国独立战争后,在大西洋沿岸逐渐形成了最早期的一批港口城市: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费城等。从1830年开始,欧洲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美国,以蒸汽机和铁路为主的产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美国的城镇化进程也由此而启动。从1830年到187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到23%,1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目增加到9个。[2]

早在城镇化正式启动之前,美国教育就开始启动改革。1779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提出《知识普及法案》,内容包括一系列普及教育的措施,包括合理划定学区,保障每一个儿童都能进入学校学习等。虽然《知识普及法案》当年未能获得州议会通过,但该法案突破了英国双轨制教育的桎梏,提出了单轨制的教育思想,这对于普及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启了美国民主主义教育的改革步伐。此后,各州陆续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教育普及化在美国广泛推广开来。

(二)教育服务社会生产:城镇化中期实用教育体系的建立

美国的城镇化发展从19世纪中期开始加速,到20世纪20年代达到中等城镇化阶段,1920年美国的城镇化率超过50%。这一时期大量的欧洲人开始移民美国,据统计,从1820年至1920年,总共有3300万外国人口移居美国[3]。同时,在西部大开发浪潮的推动下,人口开始自东向西迁移,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也迅速崛起,出现了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达拉斯、堪萨斯城、密尔沃基、明尼阿波利斯、圣路易斯等大城市。

这一时期,为了适应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需要,美国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905年,适龄青年中有10%的人进入中学学习,1910年达到15%左右,1915年达到20%,平均每年递增1%。到1920年则有接近30%的适龄青年进入中学学习。[4]到1940年,美国公立中学人数达到660万,中学入学率达到74%,14-17岁的中学生人数占据同龄人口的60%。[5]在高等教育方面,这一时期进行了两个重大改革,一是通过《莫雷尔法案》,二是效仿德国建立研究型大学。

(三)走向优质公平:城镇化后期人本主义教育模式的形成

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完成了城镇化进程,进入高度城镇化阶段。美国高度城镇化的直接动力是第三科技革命,截止到1970年,美国城市人口数达到1.5亿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3.6%[6],正式步入高度城镇化阶段。

这一时期,美国的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首先,是对中学的教育职能进行改革。20世纪初,在杜威等教育学家的倡导下,美国中等教育开始改变以升学作为唯一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掌握熟练的生产技能。其次,自1892年芝加哥大学首创社区学院后,社区学院在美国迅速发展,它较好地适应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第三,随着城镇化后期美国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为了消除种族之间的隔阂,美国掀起了“美国化运动”,目的是“不仅要使来自不同国度的移民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美国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制度,取得美国国籍,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适应和接受美国的价值观”[7],促进了美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融合。

从美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模式变革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在美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重大变革:一是开展普及教育,扩大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来满足城镇化初期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发挥教育服务社会生产的功能,根据产业结构的需要来调整和规划教育结构,培养各级各类适应城镇化中期对人才的需求;三是转变教育发展理念,重视人本主义教育,把教育的主要功能从促进社会生产为主,转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通过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来适应高度城镇化对人的需求。

二、美国教育模式演变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分析

(一)教育普及运动为城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美国的教育普及运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起步早。早在殖民地时期,在美国的土地上就产生了普及教育的思想。1642年和1647年,马萨诸塞州当局先后颁布法令,要求各地要兴办学校,让适龄儿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不出资兴办学校的居民将被罚款。两部法令体现了对儿童进行强制普及教育的思想,成为美国普及教育改革的源头。建国后,由杰斐逊总统提出的《知识普及法案》,首次全面阐述了普及教育和实施单轨制教育的改革措施,对美国后来进行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教育普及由政府推动。美国自19世纪起展开了公立学校运动,由政府出资办学。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美国产生了大批的公立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由政府推动的公立学校运动不仅加速了美国教育普及的步伐,而且促进了教育公平,它使得普通民众拥有了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力,提高了美国民众的整体素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本。

(二)教育发展优先于城镇化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足够的人才储备

纵观美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模式变革不难看出,美国教育改革总是走在城镇化发展的前面。在殖民地时期,马萨诸塞州就已经颁布了普及教育的法案;在“帆船、马车时代”,以杰斐逊和富兰克林为代表的革命家就已经提出了系统的普及教育和发展文实中学的思想;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加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各州已经开始陆续颁布普及义务教育的法案,并启动了公立学校运动,到了19世纪末期,在美国尚未达到标准城镇化阶段时,初等教育已然普及,实用主义的中等学校体系已经建立,农工学院蓬勃发展,创立研究型大学的风潮也已经开始席卷美国,实用教育体系的建立为美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20世纪以来,民主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和社区学院的创立,也使美国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美国的教育总体上从服务社会生产模式走向了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要的全人教育模式。可以看出,美国的教育变革始终引领着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教育改革总是优先于城镇化发展。

(三)教育模式变革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赋予城镇化强大的发展动力

美国自建国至今,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农业时代、工厂手工业时代、制造业时代和信息产业化时代,产业发展不断升级,为美国城镇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美国的产业发展何以能持续升级,中间没有出现过明显的断裂或升级困难?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教育发展模式变革为每一次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大批的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人才。美英战争后,美国制造业开始飞速发展,要求美国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的人才,而此时美国的普及初等教育的改革,适应了城镇化初期对人才的需求;在美国制造业持续繁荣的19世纪,初等、中等和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充分发挥了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功能,促进了美国经济由农业、手工业向制造业的顺利转型;20世纪40年代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在美国拉开序幕,以原子能、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发展模式急需各领域的高级人才,而早在几十年前,研究性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已经为美国提供了丰富的高级人才储备,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进一步对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适应了城镇化后期对教育的发展需求。

三、美国教育模式演变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教育变革的启示

2014年,我国发布《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新型城镇化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城镇化过程中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让迁移到城市的居民能够在城市里‘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娱有所乐’、‘病有所医’,充分享受到城镇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拥有一个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8],强调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发展人、完善人,把人的发展当作城镇化的终极目标。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转变,对我国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美国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变革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教育变革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

(一)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积极发挥教育对城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

美国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模式变革的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其主动适应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为城镇化的各个发展阶段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对城镇化发展产生了引领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包括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中等教育得到较大发展,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逐步加快等,为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教育发展始终处于被动适应城镇化发展的状态,没能有效发挥对城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例如,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需要大批具有熟练职业技能的中高级人才作为支撑,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又如,流动人口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无法适应城镇化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老一代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5.9%,高中文化程度占12.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8%;而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6.7%,高中文化程度占20.5%,大专及以上文化的仅占12.8%。[9]

因此,要使我国教育更好地发挥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改变过去几十年被动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的模式,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积极发挥教育对城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使教育发展优于城镇化的发展。首先,应建立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前景为依据来培养大批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其次,应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内容,来调整今后10-20年内的发展目标,突出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和与城镇化发展的适应性。

(二)回归教育本源,使教育成为促进全人发展的基本途径

和传统城镇化所倡导的理念不同,新型城镇化重视人的城镇化,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和教育的本质功能相契合。在美国城镇化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发展也是城镇化发展后期的重要目标,而教育在促成这一目标的达成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事实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早在文艺复兴之后就开始被各国教育家所倡导,夸美纽斯和卢梭都提倡“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认为教育应当尊重人的天性;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10];马克思在其教育学说中,系统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实现途径;进入20世纪后,以杜威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再次提出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使人的各种能力自由发展、使社会成员得到全面的生长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并被美国教育界所接受和推广。毋庸置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追求。美国在城镇化发展后期,正是实现了教育从服务社会生产为主向促进人的发展为主的转变,把尊重人性、促进社会成员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才最终完成了城镇化进程。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发展,特别是在科举制度实行1000多年的时间里,教育一直是民众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权力、金钱的重要手段,人们接受教育不是为了提升能力、实现自我,而是为了获取功名。这一倾向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依然普遍存在,教育是社会竞争的工具,而不是实现自我、追求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途径,这显然和新型城镇化所倡导的发展理念不相符。

回归教育本源,使教育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新型城镇化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当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破除传统的功利性教育思想,使教育从发展理念的源头上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相吻合。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最本质、最关键的问题。我国教育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从发展观念上尽快破除传统教育的影响,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使教育成为从农民向市民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提升人、发展人来逐步消除城乡对立,实现城乡融合,共同发展。

(三)积极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使教育走向优质公平

城镇化的历程是一个社会不断走向民主、公平的过程,是一个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并走向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民主、公平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城镇化发展中后期,人们对于社会民主、公平的追求愈加强烈。美国在城镇化发展后期的教育模式变革中,把教育民主化、教育公平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民主就是教育的同义词:第一,民主本身具有教育性,第二,教育过程是一个民主过程[11]。20世纪以来,美国推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都旨在推进教育民主化和教育公平,例如,1954年5月17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否决了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分离而平等”原则,宣布“如果一个州执行公立学校种族隔离的政策,那么这个州就违反了美国宪法”[12];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中小学教育法》,重申了政府应推动黑人、白人学生合校,明确了美国联邦政府在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质量上的政府责任[13];1982年美国高等法院院长普莱勒·岛(Plyler V. Doe)以联邦法院的名义宣布非美国国籍的移民儿童可以进入美国公立学校就读(the admission of undocumented children to public schools)[14]等。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强调以人为本、以市场为主导,事实上就是强调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民主和公平。作为实现社会民主和公平基础的教育,应当适应这一战略要求,积极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使教育走向优质公平。目前,我国教育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化巨大的向心力使农村地区的学生、师资和教育投入不断地被大量吸走,农村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5]与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适龄儿童的教育问题、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城市后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一群体没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学历偏低、自身技能缺乏。毋庸置疑,如果城乡教育差距不能够逐步缩小,农村地区适龄儿童教育问题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新型城镇化所倡导的“人的城镇化”将无法实现,大量农业人口由农民向市民转化仍将面临巨大困难,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将无法实现。

积极推进教育民主化,实现教育发展的优质公平,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应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改革,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城市中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保证他们基本的受教育权利的同时,提升教育质量,让他们享受到和城镇同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到“不让一个孩子落后”;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已经遭遇到教育不公而提前辍学、以及由于无法接受优质教育而在就业中失去竞争力的人群,应对他们进行教育补偿,例如,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顺利留在城市工作、生活等。只有不断推进教育民主和公平,我国教育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助推新型城镇化完成的强大动力,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才能得以彰显。

参考文献:

[1]叶忠海.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8):101.

[2][6]宋金平,李香芹.美国的城市化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问题,2006,(1):89.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93.

[4][5]杨孔炽,等.美国公立中学发展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100.

[7][美]弗·斯卡皮蒂.美国社会问题[M].刘泰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69.

[8]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策略[J].江海学刊,2013,(1):89.

[9]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5/ t20140512_551585. html.

[10]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91.

[11]涂诗万.内在超越:杜威教育思想独特的民主维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3):65.

[12]王英杰.美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151.

[13]张蔻洺.西方教育公平理念与政府制度安排——以英美教育制度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2,(10):78.

[14]张苏.美国移民子女基础教育公平自主政策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9,(8):24-25.

[15]虞小强,陈宗兴,霍字喜.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困境与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1,(6):22.

(责任编辑:杨玉;责任校对:赵晓梅)

An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n Education Evo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China

YU Yuxian
(Zhongkai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Guangzhou Guangdong 510225)

Abstract:American urbanization process experienced three times of education pattern evolution,which are the universal education movement at the early stage of urbanization,the practical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 system at the middle stage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human humanism education pattern formation at the late stage of urbanization. The three times of education pattern evolu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and provides a good refere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In the future,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active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play an active leading role of educ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return to the origin of the education and make education become the promotion of the basic ways of whole person development,actively promote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of education to make the education towards to quality fair.

Key words:America;urbanization;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evolution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6)05-0034-05

基金项目:①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教育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2013JK079)。

作者简介:余玉娴(1972-),女,广东从化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培训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美国变革城镇化
变革开始了
家乡的城镇化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