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本色语文

2016-03-04 17:29崔佩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廉颇秦王蔺相如

崔佩英

(高明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广东佛山 528500)

触摸本色语文

崔佩英

(高明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广东佛山 528500)

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了孩子的特长,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能自由呼吸。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始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读 想 问 讲 议 练

生命力在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而教育者要抓住关键时期进行系统的训练,才能事半功倍。孩子只有在自由的条件下才能产生“自我创造”,自我教育才可能成功。只有孩子自己主动去接受教育,当他自己决定学习的方向和速度时,才能够学得最好。[1]

在教育中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空间,少让他们囿于别人的思想,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少让别人替他做事。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获得真正的解放。孩子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亲自进行尝试,独立思考,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才能真正发展自己。因此,我们教师要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一、“读”的空间

读书时吸取前人创造知识的主要方法,是自助学习的一种途径。孩子在读教科书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出问题的过程。不断地提出再不断地解决问题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2]

“读”是提问题的基础,是“问题解决”的必要条件,有了“读”才会有问题,才会积极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读是“通法”。

如《钻石》一课,作者对献宝的魏姑娘是怀着十分敬佩、赞美的心情来写的。结尾描写姑娘献宝时的外貌“在场的同志都仔细打量着这个姑娘:白里透红的脸蛋儿,柔和安详的眼睛,从容平静的神情,朴素大方的举止,眼睛里泛有煊耀的神采,嘴角边没有表白的话语。”表面上看来只是一名描写姑娘外貌的话,学生朗读时并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感情。为了拔动学生的心弦,我便将这名话提出来让学生轻声读,并划出描写姑娘献宝时的外貌、神态的词语。接着提问:这是一个姑娘献宝时的珍贵镜头,写得好吗?(学生当然会说“好”,我便紧接着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在旁提示:这最后一段是叙述姑娘进城献宝,为要描写她的外貌、神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学生通过仔细读这句话,理解了隐藏在语句中的深刻含义:作者通过这六个排列整齐的句式: “白里透红……”充分地表达了姑娘的坚定信念,高度赞扬了她拾金不味的高尚品德。学生齐声朗读这句话时,眼前仿佛出现了姑娘献宝时那动人的一幕,都被她拾金不味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动了,再次朗读时理解更透了,感情也更深了。

书越读越厚,认识越来越广,这是读书的第一阶段,这是所获得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但还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读书还应该做到归纳总结,培养孩子把书读薄的能力。

二、“想”的空间

有关的规律、方法,应放在孩子思维的过程的后头,否则孩子的认识过程就会被阻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现成的结论及早地告诉孩子,而应采用“孩子读在前,启在后;孩子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这样可以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所以,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能够解决问题,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

如在教学《延安,我把你追寻》直接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学习,“先学后教”,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充分的机会,为其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在不断的鼓励的过程中就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三、“问”的空间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来分析一个老问题,需要带有创造性的想象力。目前我们传统问题教学的方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孩子回答问题,孩子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缺少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的锻炼,不符合目前提倡的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目标。

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开拓孩子的培养孩子的智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要求孩子静心听,齐声答,而且希望孩子都按老师事先想好的答案来回答,就削弱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孩子所发展的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应答行为”与我们所要培养的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探究行为”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让孩子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孩子的思维才有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议”的空间

所谓“议”就是让孩子讨论。这种讨论是探讨性的思维活动,它能使孩子积极思维,加速完成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进程,也是打开孩子思路的手段,亦可以拓宽视野,校正思维方向。

如,笔者教《将相和》时,一生提出“其实廉颇也有功劳。”但很多学生又反对,课堂陷入争吵中。笔者当机立断放弃原教案,让学生展开“渑池之会谁的功劳大?”辩论赛。……

正方:“一个好的外交官抵得过十个勇猛的大将军。”蔺相如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反方:就是有大军做后盾,赵王才敢前往秦国,如果没有军队的保护,只凭蔺相如一个文官,我看赵王是不敢越雷池半步了。

正方:蔺相如知道“擒贼先擒王”,只要先压制住秦王,就算你的兵再多,也就不怕了。所以,蔺相如的功劳大。

反方:蔺相如这样侮辱秦王,秦王可以当场杀死赵王和蔺相如,现在为何要听命于蔺相如?就是因为他怕边境的廉颇。廉颇在当时是威震四方的英雄人物,秦王怕英勇善战的廉颇。

正方:当时秦王要杀蔺相如,就算你廉颇会飞,也来不及。主要是蔺相如当时要挟住秦王,秦王才不敢对付赵王。秦王只是保护自己的性命而已呀!……

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孩子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可以促使孩子独立思考,主动创新。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给孩子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闭塞”孩子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孩子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当孩子能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启发,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孩子真正作为学习的主题,为孩子营造适合探索的氛围,引导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自主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李茂编译.彼岸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廉颇秦王蔺相如
将相和
蔺相如说话前后矛盾吗?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负荆请罪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负荆请罪
小“恐”成像,观微知著
廉颇并非真英雄
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