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研究

2016-03-04 13:51韩敏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传统文化

韩敏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研究

韩敏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大学英语是一门既传授语言知识,也传授文化知识的课程。文化学习包含的不仅仅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也包括母语文化的学习。但是,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不管是教材还是实际的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大多以西方文化为主,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失衡甚至是缺失,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完整地来表达自己所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即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应坚持中西方文化并重的原则,将中国文化元素融汇到教学中。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文化失语症

一、中国文化失语症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1]。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言保存和传递着人类文明的硕果。同时,文化反过来在价值观念、社会心态、形式和词汇意义等方面影响着语言[2]。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的创造、发展和传承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要学习它的语音语法等知识,还要学习和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因此,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英语亦如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3](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同时,《教学要求》还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单单以传授知识信息为目标的活动,还应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强化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向他们传授文化知识,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中国文化失语症

“中国文化失语症”一词最早出现在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名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文章中。从教授发现,有不少中国学者不知道孔子的英文译名,更有人闹出过把Mencius翻译成“门修斯”而不是孟子的笑话[4]。确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语言功底深厚的学习者能读懂英文原著小说,却不知道如何翻译四大名著的书名。很多学生对圣诞的来历和庆祝方式能罗列出几点来,但是,对于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我国的传统节日的名称和庆祝方式及意义却不能或不能流利地用英语表达。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这些节日没有“洋节”的气氛好,他们更愿意过看似更浪漫的情人节而觉得七夕没有什么意义,或是觉得圣诞节比春节更热闹。有些学生可以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英美文化,但是当别人反过来问他们一些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知识时,他们却不知道怎样用英语完整地去表达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文化失语症”。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促进语言学习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涵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契(Kramsch)认为,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应和母语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并加以对比,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包含的应是目的语和母语的文化教学[1]。我国多位研究者,如李涤非,崔刚等也认为要实施有效的文化教学,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应受到同等重视,尤其不能在教学中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5-6]。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多还是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而课本中所涉及的文化大多都是关于西方国家的,鲜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很多师生也都认为学习英语过程中即使要学习文化,也理所当然应该是学习西方文化而非中国文化,全然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很多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持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并重的原则,平衡东西方文化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学生对母语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

今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五大洲的许多国家开办了孔子学院,推广汉语学习,传播中国文化,为那些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人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所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能驾轻就熟地拿着筷子吃着中餐,用英语甚至是汉语流利地讨论着传统的中国文化。但是,反过来看,很多中国大学生却不了解孔子儒家思想的精髓和一些民间习俗,如过年中“年”字的传说及来历、给小孩压岁钱的意义和端午节划龙舟及吃粽子的由来等,或即便有所了解,也不能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用英语准确地表述出来,当被追问时,给出的答案往往是模棱两可或语无伦次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人们所能接触到的西方文化越来越多,所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比如作为西方文化一部分的西方的节日,被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所接受。其次,社会宣传对年轻人思想观念的改变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每每在西方节日来临前,各类销售商都会通过各种营销活动来吸引顾客眼球,虽然其本意是想通过节日来促进自己的销量,但是这也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西方节日的认知,很多人知道感恩节却不大了解我们的中秋节所蕴含的精神,忽视了传统节日对我们的特殊意义。所以,有些年轻人就有了这样的思想:看电影必看好莱坞大片,过节一定得过国外的节。基于这些客观原因,加上一些主观原因,如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知识的重视不足和主动学习母语文化的意识不强,导致很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所以,教师在课堂内外都应提示学生对待西方文化不能一味地盲从,要懂得甑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调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应有厚此薄彼或是顾此失彼的失衡情况发生。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所创造的、并由中华民族子孙世代继承的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的优良文化。这些文化往往具有中国特色,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大相径庭,有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也有“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的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温良恭俭让”与人为善的处世基本原则以及“忠孝勇恭廉”的高贵品格;有唐诗宋词元曲等诗词曲赋,也有四大名著古典文学;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和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也有元宵、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有敦煌莫高窟、兵马俑和布达拉宫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皮影戏、蚕桑丝织技艺和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应为更多的人了解学习,而作为年轻人的大学生,应将英语语言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学习相结合,在学习好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素养,担负起文化传播的桥梁的角色,并为中国文化的声名远扬做出贡献。

同时,学习中西方文化,而不单单是西方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二者的文化差异,减少因为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交际冲突。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交际中,有思想有内涵的人,说起话来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而不是“嘴巴快、耳朵尖、思维空、文化浅”的人[7]。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一)平衡教材中中西文化内容所占比重

大学生获得的英语知识一大部分是来源于课本,所以,教材中是否含有或含有多少中国文化元素,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课本中的文化内容基本都是以西方文化为主,所以教材中中西文化内容比例失衡现象严重。要使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英语学习的的重要性,就有必要调整教材内容,因此,在大学英语各种教材中,尤其是综合和泛读阅读教材中,应增加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篇章,如儒家道家思想、节庆礼仪、风景名胜、传统戏曲和民间技艺等,以平衡中西方文化在课本中所占的比例。这样,才能使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宝贵和重要性,帮助他们更系统地了解、学习、传承并传播中国文化,也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

(二)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修养,首先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是课堂上的文化传输者,而当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大多还是以课堂学习方式为主,所以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教师的语言水平(如英语的流利度)和教师的文化素养(如用英语讲授传统文化的深度)将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意识

英语中有谚语“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我们也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细水长流的累积过程,急于求成也无济于事,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比如在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Learning, Chinese-Style”(中国式的学习风格)这一课时,结合课文中作者所看到的事件和想法,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深入讨论并比较中西方家长教育和培养小孩方式和观念的差别。又如第三册“Writing Three Thank-You Letters”(写三封感谢信)这课,可以根据文章中感恩节这个话题,组织学生对比中西方主要的传统节日和节日的由来以及人们的庆祝方式和意义等方面的异同。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对比中西文化异同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同时也要熟悉中国文化。任何时候,交流和学习等交际行为都是互补的,是双向的,要进行有效的交流,不仅应对目的语文化有所了解,还应加强母语的文化学习,因为,在与别人沟通交流的时候,自己在倾听他人的观点,同时,别人也在倾听你的想法,双发都在向彼此学习,双方既要“输入”并吸纳对方的文化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同时也都要“输出”和传播自己本国的文化于对方的知识体系中,这样的交际才是真正有效的、能得以进一步沟通的交流。只有拥有了深厚的母语文化底蕴,才能使跨文化交际的开展更为顺利和有效,也才能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不断增强。

(五)开设文化课程,加强课外阅读

要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必不可少。学校或院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各个年级开设不同的文化必修或选修课程,如著名文学读本的泛读课,传统习俗的由来和典故以及饮食文化等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教材中传统文化不足的缺陷,而且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直接的方法,也是积累文化背景知识的必经之路。通过开设各种文化课程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化书籍,使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及其传承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儿女乃至世界人民的重要意义。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是深化和优化语言教学的措施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应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既强化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又重视文化教学,而在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坚持西方知识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并重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应适时地导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使大学英语教学由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相结合的教学,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并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学习者们,不论是学者、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承担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分享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KRAMSCH,C.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李秀梅.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12(5):44-4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

[4]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5]李涤非.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与文化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2006(8):82-86.

[6]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09(3):86-89.

[7]张绍杰.对舶来教学法说“不”——我国当今外语教学现状考察与反思[J].中国外语,2007(3):4-9.

[8]郭敏.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11):135-137.

[9]李娅琳,陈晓倩.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之必要性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141-144.

[10]潘飞.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地位的建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 (4):137-139.

[11]王柯平.走向跨文化美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2:97-98.

[12]夏妙月.中国英语、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 (5):154-159.

(责任编辑:孟丽涛)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N M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ina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China)

Abstract: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related, so culture teaching, as well as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be include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Culture teaching contain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owever, in both our textbooks and teaching context, Chinese culture input is generally ignored and more stress is laid on the western culture. The severe cultural imbalance leads to the phenomenon of "aphasia of Chinese culture". To improve learne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pass dow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for English teachers to integrate Chinese culture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ulture teach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phasia of Chinese culture

作者简介:韩敏(1979─),女,四川南充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论。

基金项目:南充市社科联“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NC2015B047)。

收稿日期:2015-12-22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83(2016)01-0149-04

doi: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1.039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传统文化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