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阅读的芬芳,建设“书香之校园”

2016-03-04 02:39: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教导处书香课外阅读

文 雯

(重庆市江北区华渝实验学校 重庆江北 400021)

追寻阅读的芬芳,建设“书香之校园”

文 雯

(重庆市江北区华渝实验学校 重庆江北 40002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外阅读应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需要。从最初的现状看,令人担忧!学生读书量少面窄,家长观念陈旧迷茫,老师有心无力。经过一年的努力,全校学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本文主要从营造阅读气氛,让学生想读;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三个方面诠释了我校的课外阅读。

学生 课外阅读 想读 乐读 会读

读书,就是生活,像呼吸一样不能没有的生活;读书,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须臾不可缺的存在方式,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人,不可忽视读书养气的作用。读书,养心养气,埋头沉进去,昂首读出来,走近历史,走近高尚,期盼幸福,收藏阳光。如果说读书是纳入,那么写作则是输出。自身气足的人,善于融会,善于吐纳,写作时自然就“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可见博览群书何等重要。

一、家家飘香——营造阅读气氛,让学生想读

为了营造气氛,激发读书热情,成为真正的“书香型校园”,教导处煞费苦心。

1.问卷调查,达成共识

我们在全校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的问卷(家长卷)和(学生卷) 。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150份进行了抽样、整理、归纳,其调查结果及情况分析如下:

A、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B、适应学生读的好书不多。

另据问卷显示高达52%的家长只是偶尔带孩子上书店,很多情况都是孩子要求家长带去的,在这些家长中62%的家长给孩子买书多是买练习册或作文书,这其中还不乏漫画类的书。学生课外读物种类和数量的单一与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C、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

调查表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这些画面确实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但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削弱孩子的创造力。

2.家校合作,资源保障

A、召开专题会。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家长明白:学语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 书是最好的伴侣,伴孩子们度过美好的人生。

B、提供书目表。读书内容应是广泛的:古诗文,名著经典,时文美文,科普读物等等。于是,学校教导处煞费苦心给每个家庭发放了一份《新课标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表》。这一举措犹如平静的大海掀起巨浪,家长的反响很大,称赞学校想得周到。大多数家庭都出现了购书热,学习型家庭越来越多。

二、处处闻香——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读书活动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 主要途径:

1.设置专门的“读书”课程——我校每周三下午定为全校的课外阅读时间,在教导处每周的督促和点评下,老师们引起了高度重视,给学生做了硬性指标。短短的几周时间,一切井然有序。每到周三下午,所有的语文老师和孩子们都沉浸在书的海洋里,陶冶着情操,孕养着才气。

2.开辟 “班级书香”栏——黑板报开辟一个有关“读书”的栏目,如 “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 “格言栏”、“成语苑”、“诗歌园”,学生每天利用课上一分钟、做完操和清卫工作等零碎时间背诵,化整为零,一步步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

3.建立“读书沙龙”——让学生或读,读美文;或诵,诵国学 ;或演,演剧情;或说,说心得,精彩纷呈。

4.优化“班级图书角”—— 每个班都有如图书馆般正规的管理系统,学校的图书室定期开放,班级的图书角井井有条,及时更换图书,管理员礼貌又周到。同学间相互借阅,交换阅读,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

5.推荐名篇——结合课本内容,适时推荐名家名篇,体会百味书香,看《红楼梦》识人间之险恶、哀人生之虚无,看《西游记》说神话,看《水浒传》叹梁山好汉,看《三国演义》学智慧!

6.评比激励——学校教导处举办校园“书香节”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读书征文 、成语比赛, 必背古诗比赛。评选“读书大王”、 “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家”以及“书香班级”,班级中还开展“我读书了我进步”、“我作笔记我进步”、“我讲故事我进步”、“我的读后感发表了我进步”等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给学生带来自信和成就感、归属感。

三、一瓣心香——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我校语文组的老师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倾心研讨、达成以下策略: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他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

2.读思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 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边看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3.读记结合。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新问题、新知识,以便以后查询,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并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读几本名著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4.读写结合。在学生读书之后要求学生写出所读书的名称、主要内容、读书心得以及读后感,逐步提高学生读写水平。

当然,以上方法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的,让学生从课内得法,把课内训练之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中,将课内课外打成一条通道,让学 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拓展知识面,“以课外促课内”,使之相得益彰。

而今,我校的课外阅读活动得到家长、社会、领导的肯定。在书的陪伴下,孩子们茁壮成长。

[1]《小学语文教学》

[2]《语文教学通讯》

[3]《中国语文教学忧思录》

猜你喜欢
教导处书香课外阅读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对“慢孩子”,评价更应柔情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学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48
对“慢孩子”,评价更应柔情
科教新报(2020年29期)2020-08-11 20:02:18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最是书香能致远
教导处在哪儿
书香何来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10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